拓跋猗卢 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
- 中文名:拓跋猗卢
- 民族:鲜卑族
- 逝世日期:316年
- 职业:鲜卑拓跋部首领
- 主要成就:打败匈奴、乌桓,统一三部
支援晋军打败刘渊、刘虎 - 封号:大单于、代王
- 追谥:穆皇帝
拓跋猗卢(?—316年),鲜卑族,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孙,桓帝拓跋猗迤胞弟,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295年至307年,统治拓跋部西部国土;307年,统一拓跋三部。316年,被其长子拓跋六修所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谥拓跋猗卢为穆皇帝。
人物生平
统治西部
拓跋猗卢容貌俊美,才智超群,胆量谋略过人。 元康五年(295年),拓跋猗卢的叔父、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禄官将国土分为东、中、西三部,拓跋禄官自己统率东部,居住在上谷以北、濡源以西,东面与鲜卑宇文部接壤;拓跋猗卢的兄长拓跋猗迤统率中部,居住在代郡参合陂以北;拓跋猗卢统率西部,居住在定襄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故城。
拓跋猗卢善长用兵,于同年(295年)出兵并州,将北方各少数民族部众北迁至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黄河攻打匈奴、乌桓各部落,将各部落击败。代郡人卫操和他的侄子卫雄以及同郡人姬澹(一作箕澹)投奔拓跋部,劝说拓跋猗卢招纳晋朝人。拓跋猗卢很喜欢卫操等人,把国家大事托付他们,晋朝人前来归附的逐渐多了起来。 自杏城以北八十里直至长城,夹道立碑,与晋朝分界而治。
元康七年(297年),拓跋猗卢越过沙漠以北去巡视,借此向西攻打各国。经过五年的时间,投降归附他的有三十多个国家。
统一三部
晋朝东赢公司马腾向拓跋猗卢的哥哥拓跋猗迤求兵攻打汉赵皇帝刘渊,拓跋猗迤与拓跋猗卢联合在西河进攻刘渊,把刘渊打败,与司马腾在汾东结盟后回师。
拓跋猗迤、拓跋禄官分别于永兴二年(305年)、永嘉元年(307年)相继去世,拓跋猗卢于是总管三部,将其统一 ,并与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建立外交关系。
协助刘琨
永嘉四年(拓跋猗卢三年,310年),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派使者前来,将儿子刘遵送来作人质。拓跋猗卢嘉许他的诚意,以丰厚的礼品作为回报。白部酋长反叛,率部进入西河郡,匈奴铁弗部刘虎在雁门聚众响应,进攻刘琨所辖的新兴、雁门二郡。刘琨前来求援,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律(拓跋弗之子)率领骑兵二万,协助刘琨作战,于是攻破刘虎、白部的营垒,在营垒中大肆屠杀。刘琨与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表奏拓跋猗卢为大单于,并封为代公,以代郡作为他的食邑。当时代郡属于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攻打拓跋猗卢,拓跋猗卢抵御并打败王浚的军队,王浚因此对刘琨产生怨恨。
拓跋猗卢因封地代郡距离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过远,不能与部众连为一体,于是率领部落一万多家从云中进入雁门,向刘琨索求句注陉以北的地区。刘琨不能控制他,况且也想依靠他作为自己的后援,就把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县等五个县的百姓迁徙到句注陉以南,重建城镇,将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圆数百里的土地全部给拓跋猗卢。拓跋猗卢于是迁来十万户部民,用以充实这块土地 ,拓跋猗卢从此更加强盛。
刘琨又派使节请求发兵援救洛阳,拓跋猗卢派二万步骑兵赴援,西晋太傅、东海王司马越以洛阳饥馑为由加以谢绝,拓跋猗卢于是撤军而回。
征讨汉赵
永嘉四年(拓跋猗卢三年,310年)八月,刘渊去世,其子刘聪继位。 永嘉五年(拓跋猗卢四年,311年),刘琨部下牙门将邢延占据新兴郡叛乱,勾结刘聪进犯。拓跋猗卢派军征讨,刘聪军退走。
永嘉六年(拓跋猗卢五年,312年),刘琨派使者请求拓跋猗卢出兵征讨刘聪、石勒。拓跋猗卢因刘琨心怀忠义,便答应了他。恰逢刘聪派其子刘粲袭击晋阳,杀害刘琨的父母,占据晋阳城。刘琨派人向拓跋猗卢通报这一消息,拓跋猗卢大怒,派长子拓跋六修、侄子拓跋普根(拓跋猗迤之子)、将军卫雄、范班、姬澹带领几万军队作为前锋攻打晋阳,自己亲自统率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 刘粲极为恐惧,焚毁辎重,突围逃走。拓跋部骑兵纵马猛追,斩杀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刘聪军横尸数百里。刘琨前来拜谢,拓跋猗卢以礼相待。刘琨一再请求拓跋猗卢继续进军,拓跋猗卢说:“我没能早来,致使你父母被杀害,心里确实感到惭愧,现在你已收复了并州的辖境。而我远道来此,兵士马匹都已疲惫,暂且等待以后再举事,刘聪不是一下子就能消灭的。”送给刘琨一千多匹马,牛羊各一千多头和一百辆车后回师,把部将姬澹、段繁等留下来戍守晋阳。
建都筑城
永嘉六年(拓跋猗卢五年,312年)九月,晋朝雍州刺史贾疋、京兆太守阎鼎因晋怀帝司马炽为刘聪俘虏,共立晋怀帝哥哥的儿子秦王司马邺为太子,在长安建立临时政府。于是拓跋猗卢下令戒严,与刘琨策划大举进兵。让刘琨自己组建晋朝临时政府,统率指挥诸军。拓跋猗卢计划派十万骑兵从西河郡的鉴谷南下,晋军由蒲坂东进,在平阳会师,消灭刘聪,迎回晋怀帝。但这一计划却未能实现。
建兴元年(拓跋猗卢六年,313年)五月,王浚派枣嵩督领各军在易水驻扎,召见段疾陆眷,想与他一起攻打石勒,段疾陆眷不来。王浚发怒,用重金贿赂拓跋猗卢,并向慕容廆等人传发檄文,要共同讨伐段疾陆眷。拓跋猗卢派右贤王拓跋六修带领军队前去与王浚会合,结果被段疾陆眷打败。
建兴元年(拓跋猗卢六年,313年)六月,拓跋猗卢与刘琨在泾北会合,商议攻打后赵。七月,刘琨进发占据蓝谷,拓跋猗卢派遣拓跋普根驻扎在北屈。刘琨派遣监军韩据从西河往南,打算攻打西平。刘聪派遗大将军刘粲等人阻击刘琨,骠骑将军刘易等人阻击拓跋普根,荡晋将军兰阳等人协助守卫西平。刘琨等人听说后,带兵回师。
建兴元年(拓跋猗卢六年,313年)冬季,拓跋猗卢修建盛乐城作为北都,修整平城(今山西大同)旧城作为南都。拓跋猗卢登上平城西面的山岭,观望地势,于是又在平城以南一百里、灅水北岸的黄瓜堆修筑新平城(位于今山西山阴南,晋朝人称为小平城),命拓跋六修镇守,统领南部。
进爵代王
建兴二年(拓跋猗卢七年,314年),刘琨向拓跋猗卢请求出兵攻打汉赵,拓跋猗卢与刘琨约定日期,在平阳会师。恰逢石勒擒获王浚,拓跋猗卢所辖的一万多家成分复杂的胡人,听说石勒攻破幽州,便密谋叛乱,以响应石勒。事情泄露,拓跋猗卢把他们全部诛杀,于是征讨汉赵的计划中止。
建兴三年(拓跋猗卢七年,315年),晋朝诏令进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允许他设置属下各级官僚机构,以代郡、常山郡作为食邑。 拓跋猗卢向刘琨索要并州从事莫含,刘琨派遣莫含前往。拓跋猗卢非常重用莫含,常常让他参与制定大计。
被子所杀
建兴四年(拓跋猗卢九年,316年),当时拓跋猗卢偏爱小儿子拓跋比延,想让他作为继承人,便让长子拓跋六修出去居住在新平城,并废黜拓跋六修的母亲。拓跋六修有匹骏马,能日行五百里,拓跋猗卢便把马要过来送给拓跋比延。拓跋六修来朝见,拓跋猗卢让他给拓跋比延行礼,拓跋六修不答应。拓跋猗卢于是让拓跋比延乘坐自己辇乘,派人当先导和随从,出去巡游。拓跋六修远远看见,以为是自己的父亲拓跋猗卢,便在路左边伏首拜谒,来了一看,原来是拓跋比延,拓跋六修感到羞耻又惭愧,于是愤怒地扬长而去。拓跋猗卢召见拓跋六修,拓跋六修不来,拓跋猗卢勃然大怒,率领军队讨伐拓跋六修,结果被拓跋六修打败。拓跋猗卢穿上百姓的衣服逃到百姓中,有一个贫贱的妇人认出了他,于是被拓跋六修所杀。 拓跋普根原先在外面镇守,听说后便来赴难,攻打拓跋六修,把他消灭了。
为政举措
在拓跋猗卢执政之前,拓跋部政俗宽松简约,民众不知法度。拓跋猗卢执政后,用法严峻,诸部部民多因违犯法令而获罪。凡是迟误期限的,整个部落都要被处死,有时携家带口奔赴刑场,不知内情的人询问他们:“要去哪儿?”,回答说:“前去接受死刑。”,没有一人敢逃跑躲藏 ,拓跋猗卢以威严镇服百姓,大多如此。
历史评价
卫操:“(桓穆二帝)驰名域外,九译宗焉。治国御众,威禁大行。声著华裔,齐光纯灵。智深谋远,穷幽极明。治则清断,沉浮得情。仁如春阳,威若秋零。强不凌弱,隐恤孤茕。道教仁行,化而不刑。国无奸盗,路有颂声。自西讫东,变化无形。威武所向,下无交兵。南壹王室,北服丁零。招谕六狄,咸来归诚。超前绝后,致此有成。奉承晋皇,悍御边疆。王室多难,天网弛纲。豪心远济,靡离其殃。岁翦逆命,奸盗豺狼。”
魏收《魏书》:“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过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猗卢善用兵”
史籍记载
《魏书·卷一·帝纪第一》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
《资治通鉴》卷八十二至卷八十九
十六国时期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五胡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实际不止十六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