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 《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
- 中文名:蔡福
- 绰号:铁臂膊
- 星号:地平星
- 排名:94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 职业:行刑刽子手
- 出处:《水浒传》
蔡福,《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为大名府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因杀人手段高强,人呼"铁臂膊"。梁山人马攻打大名府时,蔡福、蔡庆兄弟两个无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专管梁山杀人行刑的事情,排梁山泊好汉第九十四位。在征讨方腊时,蔡福阵亡。死后追封义节郎。
人物生平
侩子手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土居人氏蔡福,在家乡谋了个刽子手的差事。按说不是什么好工作,但有能力的人往往能把不起眼的工作干的让上司青眼相加。蔡福由于杀人杀得好,又会钻营,中年之后就混到个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带管刽子手的位置。
路遇燕青
一天,监狱里押来一名大人物,此人乃是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因为“反诗门”被打入大狱。蔡福收押了他后下班回家,一出门口便碰到讨饭的浪子燕青。燕青竟落到衣衫褴褛沿街讨饭的地步,还不忘给自己 落难的主人送饭。蔡福同情心油然而生,便立马同意了燕青要给卢俊义送饭的请求。他感慨着继续往前走,一抬头便碰见了李固,蔡福心中有点气。卢俊义被人陷害的事他早有耳闻。一听李固说出50两金子要卢俊义的命,蔡福心中笑了几声,出价500两。不想李固一口答应了下来,口口声声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谢。蔡福哈哈大笑的答应了。
柴进游说
蔡福别了李固继续往前走,刚到家小旋风柴进来了。柴进的1000两金子条件是保护卢俊义,附加条件是,成功佛眼相看,失败满门抄斩。蔡福这时心惊胆战,浑身打哆嗦。他赶紧找到兄弟蔡庆商量,毕竟钱没在自个身上,他们两兄弟一致同意帮梁山。
逼上梁山
蔡福只是为了救自己一家人,不愿上梁山。最终他不得不被“逼上梁山”,因为沟通土匪的罪名,也是生命之忧,除了梁山,他无处容身了。后来大名府破城前夜,柴进领着人找他,要去监狱见卢俊义;众人要劫走卢俊义。蔡福没敢反抗,虽然身为监狱要员,保护监狱安全是他的责任,但在强大的梁山面前,北京城已经不保,何况一座监狱呢?。但遇见梁山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自己和一家人的性命。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救一城百姓
大名府被破了,自己的家乡遭遇战火的蹂躏。蔡福看不下去了,蔡福心中痛苦万分。他立刻拉着柴进,说:“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毕竟吴用宋江标榜信义,他们发布了护城的命令。但这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 “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蔡福的一时良心发现,救下了半个北京城。
人物评价
蔡福有贪婪的一面,也有慈悲的一面,人性的复杂在蔡福身上得到了体现。梁山队伍在攻陷北京城后,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屠城活动,一时间血雨腥风,北京城有一半人口死于梁山的屠刀之下,这当口儿蔡福看不下去了,通过柴进,阻止了梁山队伍的疯狂屠杀,挽救了另一半无辜的北京市民。号称“替天行道”的梁山队伍,最后却不得不通过一个刽子手来阻止非正义的屠杀。
无奈上山
封建社会落草为寇,总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梁山好汉自愿落草的,除了李逵是百分百乐意,其他人员多少都有些抵触情绪,比如史进曾对朱武大喝:“休提(落草),兀的不要玷污亡父清白!”宋江即便经过梁山脚下,却也被老父的一纸家书骗了回去,一直到江州死里逃生避无可避后,才“果断”地上山坐了一把交椅。但是纵观一百零八将,最不愿意上山的人士,非蔡福蔡庆兄弟俩莫属。
蔡福人称“铁臂膊”,蔡庆外号“一枝花”,两人是亲兄弟,北京土生土长人士,担任大名府的两院 押牢节级兼行刑刽子手,属于小权在手,大用特用的人物。
久在公门的蔡福对事实真相一目了然!蔡福不是君子,但是蔡福又多少有那么一点未泯的良心,加上他一贯患得患失的侥幸心理作祟,直接导致了他上山的传奇经历!
卢俊义关进大牢,负责看守他的就是蔡福,不久就有三批人陆续找上门来:
首先来的是浪子燕青,燕青这时候很落魄,被李固赶出家门,看见主人陷入大牢,乞讨得半罐饭送给卢俊义充饥。如我所说,蔡福这人良知未泯,因此看见泪如雨下的燕青,略一沉思也就同意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倘若把事情做绝了,燕青脾气上来,杀机四起,自己可首当其冲,虽然后来同列梁山兄弟,但燕青的武艺比蔡福可高得太多。送走燕青,接着来的就是本案的原告李固。李固前来,是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先下手为强,书中写道:
(两人)各施礼罢,蔡福道:“主管有何见教?”李固道:“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光前绝后。无甚孝顺,五十两蒜条金在此,送与节级。厅上官吏,小人自去打点。”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你又占了他家私,谋了他老婆,如今把五十两金子与我,结果了他性命。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的这等官司。”李固道:“只是节级嫌少,小人再添五十两。”蔡福道:“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李固便道:“金子有在这里,便都送与节级,只要今夜晚些成事。”蔡福收了金子,藏在身边,起身道:“明日早来扛尸。”李固拜谢,欢喜去了。
蔡福 对于这种以权谋私的举动,相当熟捻,图财害命的勾当,估计也不是偶尔为之。
出场目录
出场回目 :第62回"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
上山回目 :第66回"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章回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描绘了宋朝末年朝廷的腐朽。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河北,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河北的名人佳话不胜枚举、广为流传。...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