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宸妃 宋仁宗赵祯生母
- 国籍: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杭州
- 出生日期:987年
- 逝世日期:1032年
- 职业:宋真宗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
- 主要成就:为宋真宗生一子即宋仁宗
- 夫君:宋真宗赵恒
- 儿子:宋仁宗赵祯
- 公公:宋太宗赵炅
- 婆婆:元德皇后
- 父亲:李仁德
- 祖父:李延嗣
- 封号1:才人→婉仪→顺容
- 封号2:宸妃(病危)→皇太后(追赠)
- 姓:李
- 谥号:章懿皇后
- 陵墓:陪葬永定陵
章懿皇后(987年-1032年),李氏,杭州人,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就是指李宸妃。
人物生平
李氏在父亲过世、继母携子改嫁后,削发为尼,后来刘氏在寺中发现她美貌出众,便带着李氏入宫,入宫时,李氏为刘美人的侍女。真宗宠爱刘氏,想立为后,奈何刘氏家世并不显赫,又无子嗣,群臣不服。正苦恼的时候,李氏梦到仙人降生为己子。真宗与刘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办法。逐让李氏侍寝, 不久李氏果然怀孕。李氏随真宗临砌台,鬓上玉钗不慎坠落。真宗心中暗暗祈祷:如果玉钗完好无损,必为男孩。侍从拾起钗,果然完好无损。真宗甚喜。不久,生下皇子,真宗对外声称是刘氏所生,取名赵受益(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封为德妃,而李氏只封为崇阳县君。后来李氏又生下女儿,晋封为才人,不久此女夭折。后进封婉仪。其后,刘氏被真宗立为皇后。
宋仁宗即位,皇后刘氏被尊为皇太后。后来,刘太后晋李婉仪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守陵。刘太后又命刘美、张怀德访其亲属,其弟李用和,补三班奉职。仁宗虽为其子,然而真宗将之归于刘氏名下,并与杨淑妃一同视养。李氏也毫无怨言,终其一生,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明道元年(1032年),李顺容病重,刘太后晋封李氏为宸妃,遣太医视望。册封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燕王赵元俨告诉宋仁宗:“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于非命。”宋仁宗为母亲守丧哀伤过度疲劳过度,多日没有上朝,下哀痛的诏书自责,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壮懿。宋仁宗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换棺材的时候亲自哭着看了母亲的仪容,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样,尸体用水银保养,所以没有朽坏。宋仁宗感叹的说:“人言怎么可以信!”刘家尊封更胜往昔。李氏陪葬永定陵,灵位奉祀于奉慈庙。又于景灵宫建神御殿,殿称广孝。庆历年间,仁宗改生母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封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仁宗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之子。
最有名的便是《狸猫换太子》这部戏,剧情曲折动人,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有好事者竟在她的陵西封了个小冢子,称为“猫家”。许多人来此参观,都想看看李宸妃的墓,还赢得不少多情者的眼泪,但大部分人了解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李宸妃,而她的真实遭遇却很少有人知道了。
历史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壮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阳县君;复生一女,不育。进才人,后为婉仪。仁宗即位,为顺容,从守永定陵。章献太后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
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
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玮。
轶事典故
宋仁宗归于刘太后名下之事,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原型。狸猫换太子是清代石玉昆所著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一回的著名段落,宋真宗的嫔妃刘氏、李氏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怪罪下来,李妃逃往民间,刘妃遂被立为皇后。后来,李妃所生男婴即位,为宋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与双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见,而身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杀。
这个故事虽有历史原型,但基本属于虚构。事实上,仁宗的亲生母亲应为李宸妃。她地位很低, 仁宗生下以后就被送给刘后抚养。刘后像对待亲儿子一样把仁宗养大。真宗死后,刘后开始垂帘听政,一直到李宸妃死去都没让仁宗知道真相。直到刘后也去世了,才有人告诉仁宗,他的亲生母亲乃是李宸妃,是被刘后虐待死的。宋仁宗闻听,号啕大哭,立即派兵包围了刘府,准备报复刘氏家族,同时,亲自去李宸妃的葬地祭奠。在众人围观之下,棺椁打开,只见里面装满了水银,用以保持尸体不坏,李宸妃面色如生,神态安详,穿戴着皇后的服装。此事足见刘后对李宸妃的厚待,传言是不真实的。仁宗这才消除了怒气。据《邵氏闻见录》记载,李宸妃死后,刘后本计划按一般宫人下葬,但丞相吕夷简建议她厚葬之,以免将来仁宗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对刘氏家族不利。刘后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