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水浒) 武功平平的梁山打虎将
- 中文名:李忠
- 绰号:打虎将
- 登场作品:《水浒传》
- 登场回目:第三回
- 所处时代:北宋
- 籍贯:濠州定远
- 落草前身份:江湖卖艺人
- 上山前身份:桃花山大寨主
- 梁山位次:第八十六位
- 对应星号:地僻星
- 梁山职司:步军将校
李忠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打虎将,濠州定远人氏,原是江湖卖艺人。他是桃花山大寨主,后联合二龙山、白虎山一同攻打青州,并一同加入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六位,上应地僻星,职司为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战死于昱岭关,追封义节郎。
人物经历
人物出身
李忠是濠州定远人氏,以使枪棒卖药为生,因身材健壮,人称打虎将。 他是九纹龙史进的开手师傅。
两遇鲁达
史进到渭州寻找师父王进,结识提辖鲁达,同到酒店饮酒,半途遇到正在卖药的李忠。鲁达便邀请李忠一同前往。饮酒过程中,鲁达听闻镇关西强霸金翠莲,决定打抱不平,并向李忠二人借钱,以资助金翠莲父女。史进取出十两银子,李忠却只拿出二两。鲁达认为李忠“不爽利”,将二两银子丢还给他。三人随即离开酒店,并在街上分手。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李忠担心惹上官司,急忙逃离渭州。途经青州桃花山时,遇到小霸王周通下山剪径。周通不敌李忠,便将李忠请上山寨,尊为寨主。李忠自此便在桃花山落草。后来,周通看中了桃花村刘太公的女儿,欲强娶她为压寨夫人,却在迎亲之时被借宿的鲁智深(即鲁达)痛打一顿。李忠下山给周通报仇,认出了鲁智深,将他请回山寨。周通折箭为誓,罢了这门亲事。鲁智深因看不惯李忠二人“作事悭吝”,离开了桃花山。
入伙梁山
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失利,败逃到青州,却被桃花山的喽啰兵盗走御赐的踢雪乌骓马。他向知府慕容彦达借兵,征剿桃花山,将周通打得大败而走。李忠便派人前往二龙山,向鲁智深求救。鲁智深虽看不惯李忠的吝啬,但仍与杨志、武松一同援救桃花山。期间,李忠曾与呼延灼交战,交战仅十余合,便不敌败走。
白虎山头领孔明、孔亮率军攻打青州,慕容知府忙召回呼延灼。呼延灼回师青州,生擒孔明。孔亮败逃途中遇到鲁智深等人。 鲁智深决定聚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兵马,一同攻打青州,因兵力不足,又向梁山请援。宋江率军攻破青州,降服呼延灼。李忠、鲁智深等三山头领便一同加入梁山。
大聚义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命李忠与周通、邹渊、邹润一同镇守鸭嘴滩小寨。
梁山排座次时,李忠排第八十六位,星号地僻星,与鲍旭、樊瑞等十六人一同担任步军将校。
三败高俅时,李忠随水军作战,与郑天寿、薛永、曹正一同生擒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李忠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
征讨方腊时,李忠随卢俊义打宣州。他见守将潘濬被张清用飞石将打落马下,便赶上将潘濬杀死。 独松关之战时,李忠与欧鹏、邓飞、周通一同上山探路,结果遇到厉天闰下山突袭。周通被一刀斩杀,李忠则带伤而逃。
惨烈结局
昱岭关之战时,李忠与史进、石秀、陈达、杨春、薛永一同率军巡哨,结果中了守将庞万春、雷炯、计稷的埋伏,被乱箭射死。 后追封义节郎。
出处考究
南宋时期,有忠义军将领李忠,原为曹端部曲,曾聚众二十余万,自称京西南路副总管,后被王彦击败,率部投降伪齐。小说《水浒传》中的李忠或有糅合其形象。
而在被认为是《水浒传》雏形或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中,均无李忠这一角色。
人物评价
原著赞诗
头尖骨脸似蛇形,枪棒林中独擅名。
打虎将军心胆大,李忠祖是霸陵生。
名人点评
李永林饰演的李忠余象斗:李忠、鲁智深各罢回寨,来会宋江,见山泊势始张大矣。
李卓吾:倒不知己?能知鲁达,此其所以为李忠也。俗本略增数字,便不复成语。
金圣叹:李忠认得鲁达,鲁达却不记得李忠者,所谓卿自难记,非鲁达过也。
王望如:鲁智深桃花山偷酒器,有何面目再见李忠,乃李忠不念旧恶,而鲁达也不自知其旧恶,可谓肝胆如雪。
后世评价
画家牛牧野对李忠曾有赞词一首:“生事之悲,身世之苦。绿林寄命,不为刀俎。”
现代读者对李忠的主要印象,除了自吹自擂名不副实的绰号之外,便是他吝啬的性格。水浒原著也多次借鲁智深之口,称李忠“不爽利”、“悭吝”,对他加以鄙视。但也有观点认为,李忠只是一个走江湖卖艺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收入低微,他的吝啬是出身使然、收入使然。
衍生形象
衍生小说
俞万春的《荡寇志》中,李忠随宋江驰援莱芜,坚守天长山,迎战官军时被李成擒获,监禁于青州府。 后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程善之的《残水浒》中,李忠在梁山失陷后随宋江逃亡,企图北投金国,路经海州时被张叔夜擒获,递解京师,打入大牢。
巴孤的《贼三国》中,李忠是宋国平贼将军、益州牧。 后参与颖水之战,兵败突围时死于乱军之中。
姜鸿飞的《水浒中传》中,李忠随征方腊,攻打杭州钱塘门时战死。
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李忠参与抗金,后在朱仙镇之战中阵亡。
而在褚同庆重撰的《水浒新传》中,李忠原是青州兵马统制府提辖官,使一条二十四斤重的两头裹铁棒,善打飞镖,后与秦明、黄信一同归顺清风山。 他在梁山排第八十四位,星号地力星,担任马军副骠骑将,与秦明同守山前第一关。 最终随宋江受招安。
戏剧形象
传统京剧《花田错》,一名《花田八错》,改编自《水浒传》“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一回,其中有李忠这一角色,为老生形象。徽剧、汉剧、晋剧、滇剧、秦腔、河北梆子、绍兴文戏均有此剧目,川剧则有《花田写扇》。
《花田错》是荀派代表作之一,最初版本受到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设定了一夫多妻的结局。但在解放后,荀慧生先生以其不符合时代要求而做了剧本修改,成就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夫一妻之佳话,将花和尚痛打小霸王的男性之戏改为了卞玑与刘玉燕、李忠与周玉楼之间情爱纠葛。
影视形象
1962年电影《花田错》,田丰饰演李忠。
1983年电视剧《水浒传》,周效胜饰演李忠。
1988年电影《阮氏三雄》,李自正饰演李忠。
2011年电视剧《水浒传》,李永林饰演李忠。
2013年电视剧《武松》,韦殿波饰演李忠。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