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廷珪 名著小说《水浒传》人物
- 中文名:单廷珪
- 绰 号:圣水将军
- 排 位:44
- 星 号:地奇星
- 国 籍:大宋
- 出生地:山西蒲州(今永济)
- 职 业:凌州团练使
- 梁山职务: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七位
- 出现回目:第67回
- 死后追封:义节郎
- 出 处:《水浒传》
单廷珪,或写作“单廷圭”,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用水浸兵之法,绰号“圣水将”或“圣水将军”。原与魏定国同为凌州团练使,奉命攻打梁山,被关胜用拖刀计捉住后归顺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名第四十四,星号地奇星,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征方腊时,随卢俊义打歙州时中计,与魏定国一同摔入坑中,被伏兵所杀。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单廷珪出场于《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他的名字有时候写作“单廷圭”,“圭”和“珪”为异体字关系。
单廷珪因善能用水浸兵之法作战,被称为“圣水将军”(有时略作“圣水将”),使枪,手下有五百名左右黑旗黑甲的“玄甲军”,为凌州团练使,与“神火将军”魏定国担任同一职位,二人合称“水火二将”。关胜在蒲东任职时,与单廷珪多曾相会。
奉旨出击
梁山兵马打破大名府、收降关胜等将后,宋徽宗朝廷中有谏议大夫赵鼎建议招安梁山,因遭蔡京反对,被革职。蔡京顺势举荐在凌州的单廷珪及魏定国两人,徽宗同意,命枢密院调二人兵马攻打梁山。朝中众官预料二将难以取胜,都在暗笑。
梁山水浒寨中,众将筵会之时,探子来报单魏二将攻打梁山之事,吴用表示可将二将捉拿,关胜则因为曾与单、魏相识,又是刚投梁山,功劳尚少,便自荐去收降二将。宋江准许,次日关胜带同副将宣赞、郝思文,引军下山。
双方在凌州城外交战交战,结果宣、郝二将都被捉,其中单廷珪带手下五百多玄甲军兵将郝思文生擒。
归顺梁山
水火二将派人押宣赞、郝思文上东京汴梁,途中遇到李逵、焦挺、鲍旭,宣、郝二将被救。五人一同带兵去打凌州。
同时,关胜也在凌州城外搦战,单廷珪出战,关胜与他斗了不到二十余合掉头就跑,引他一路追赶。
二将追赶了十余里,关胜回头喝骂,单廷珪想趁机出手,却被关胜用刀背拍下马。原来是关胜使了“拖刀计”。单廷珪落马后,被关胜连忙扶起,立刻便归顺了梁山,并且将手下五百玄甲兵一同带上。
次日,单廷珪同关胜,以及前来接应的林冲一同攻打凌州,关胜与魏定国交战,魏定国逃回本阵,关胜要追,单廷珪连忙阻止,但为时已晚,关胜军兵多被魏定国埋伏在城中的火兵用火器所伤。然而因为李逵等人配合,魏定国最终失了凌州,在中陵县驻扎。
单廷珪自荐去说服魏定国来降,单人匹马到县中,劝说魏定国,但魏定国表示要关胜亲自来方可,关胜答应。在单廷珪协助下,关胜终于将魏定国收服。
大聚义
上梁山后,单廷珪作为梁山好汉一员,参与了攻打曾头市和东昌府的战斗。
梁山108将聚齐,石碣排名,单廷珪的星号及名号为“地奇星圣水将(少数版本此处为“圣水将军”)单廷珪”,排名第四十四,职位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七位,与林冲、董平、魏定国把守梁山正西旱寨。
南征北战
童贯攻打梁山泊时,梁山众将排出九宫八卦阵,阵中,单廷珪是“霹雳火”秦明的左手副将,为配合阵法,换上红色衣甲,骑赤马。秦明打死童贯手下陈翥,单廷珪与魏定国一同抢了陈翥坐骑。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单廷珪跟随宋江参与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的战役,很多时候与魏定国一同行动,战绩并不十分显著。
打破辽国太乙混天象阵时,单廷珪、魏定国活捉了阵中“胃土雉”位置的辽将高彪。
征田虎遇上乔道清时,单、魏二将被乔道清的法术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
征王庆时,柴进用计消灭了王庆手下悍将縻貹,在此过程中,单廷珪被安排将縻貹引入埋伏圈,縻貹中计,被火炮轰击阵亡。
惨烈结局
征讨方腊时,单廷珪跟随卢俊义攻打歙州,因求功心切,与魏定国一同掉进了方腊尚书王寅所挖的陷坑,被伏兵戳杀。后被追封为义节郎。
出处考究
姓名出处
单廷珪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应属于《水浒传》小说原创的人物,但这个人物有明显的借鉴来源,即五代时刘守光部下武将单廷珪,此单廷珪与后唐周德威交战时,追刺周德威被其避开,反被周德威用锤打落马下生擒,过程与《水浒传》中关胜擒单廷珪相似,多数学者认同《水浒传》单廷珪是从五代单廷珪移植而来。
绰号考证
程穆衡、王利器等认为“圣水将军”这一绰号可能出自唐宋民间常常流传的“圣水”之说。
单廷珪、魏定国合称“水火二将”,也可能与传统(道教)神话中的“龟蛇二将”有关。
人物评价
原著赞诗
以下赞诗出自容与堂百回本:
凤目卧蚕眉,虬髯黑面皮。
锦袍笼獬豸,宝甲嵌狻猊。
马跨东洋兽,人擎北斗旗。
凌州圣水将,英勇单廷珪。
名人点评
余象斗:廷珪须有智勇,奈亦天星,又寡不能敌众,安不被其复(服)矣。
后世评价
单廷珪、魏定国二人出场不多,形象较为单薄,现代以来少有评论者对二人进行详细评价,常认为他们只是众多成对出入的脸谱化人物中的一对。
但也有人从二人的区别入手分别评论:与魏定国擅长火攻不同,单廷珪的“水浸兵”技能在书中从未表现过,他本人也是骑兵将领,并不与梁山水军一同作战,这一点引起评论家们较多注意。金圣叹批评本中,单廷珪这一技能被明确写成“决水浸兵”(其他大多版本并无“决”字),后世多认可这一解释。有研究者指出,决水浸兵之法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很高,并不像火攻法那样方便使用,因此单廷珪基本上难有表现机会,特点便也不如魏定国显著。
在性格方面,也有评论者注意到,比起刚烈、暴躁的魏定国而言,单廷珪更加沉稳以及圆滑,或许也是根据绰号塑造的性格。
人物外貌
书中描写:
戴一顶浑铁打就四方铁帽,顶上撒一颗斗来大小黑缨,披一副熊皮砌就嵌缝沿边乌油铠甲,穿一领皂罗绣就点翠团花秃袖征袍,着一双斜皮踢镫嵌线云跟靴,系一条碧鞓钉就叠胜狮蛮带,一张弓,一壶箭,骑一匹深乌马,使一条黑杆枪。
衍生形象
衍生小说
俞万春的《荡寇志》中,单廷珪与闻达斗三十余合,被闻达用与关胜相似的拖刀计打下马去,押往兖州监禁,为最后在京师被凌迟者之一。
巴孤的《贼三国》中,单廷珪的水浸兵之法被设计成以毒水喷人。最后单廷珪被魏延所杀。
正子公也、森下翠的小说绘本《绘卷水浒传》中,单廷珪被赋予水战技能,作战时使用水牛牵引、安装车轮的水陆两用“爬山舰”。
评书形象
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中,单廷珪是关胜的结拜兄弟、副手,在关胜征讨梁山时留守山海关。他因将一种药草熬煮出来的水装到水车里,上阵放水喷人,可以使人奇痒无比,所以叫圣水将军,他用这种方法擒获了李逵、刘唐。后来也征讨梁山,未跟关胜交战,便被劝降。
影视形象
2011年版电视剧《水浒传》,朱杰饰演单廷珪。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章回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描绘了宋朝末年朝廷的腐朽。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