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 杨门女将之一
- 本名:大刀王怀女
- 所处时代:北宋
- 主要成就:杨门女将之一,杨六郎之妻
王怀女是传说中杨门女将里的一员猛将,杨六郎的第二个妻子。在大多数话本中,她的本名是王兰英(但在说狄家将的故事中,王兰英又成了狄家的媳妇。)因父亲名叫王怀,故此称为王怀女。有些版本中又称其为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在不同的杨家将版本中,这几人或同为一人,或为各为一人)
人物简介
在评书、话本、小说和各类民间故事中,虽然情节各不相同,但各个版本中的王怀女有几个共同特点:
长相丑陋。杨门女将绝大多数都是美女。但王怀女是例外。她身材高大,红眉毛,绿眼睛,黄头发,口似血盆,黄发倒卷,性情暴燥。在传统评书中,这种相貌是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但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评书也与时俱进,把王怀女的相貌解释为她是金发碧眼的西域胡人后代。也是美女一名,只是不入宋朝人的法眼罢了。
天生神力。王怀女的相貌虽然有争议,但她学得一身惊人武艺,弓马娴熟,力大无穷,一口大刀无人能敌,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
在将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与王兰英分为几人的传说版本中,王怀女本是边关大将之女,自小许配杨六郎。因生有神力被黎山老母带去修炼(从这点来说,她和自己的儿媳穆桂英是师姐妹,关系有点乱。)武艺大成后下山遇到六郎。六郎当时已经娶了柴郡主为妻,又嫌王怀女丑陋,不肯娶她。王怀女勃然大怒,挥刀乱砍将杨六郎打得找不到北,最后不得不同意娶她为妻。
这个情节是传统评书的套路。同样的情节一再出现在各种评书里,例如樊梨花、刘金定,穆桂英与其夫君的认识结合过程都是这类“不打不相识”的桥段。
在将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与王兰英合为一人的传说版本中(主要称黄琼女),她是西夏国的公主,早年曾与六郎商议婚事未成。后来西夏派她帮助辽国抵抗宋军。辽国设下“太阴阵”,派她主持第九座门。但这个阵要求女将赤身裸体上阵。在最早的话本《杨家府演义》中是这样描写的:
"却说金头马氏引兵从第九座门呐喊攻打,黄琼女听得,赤身裸体出阵迎敌。马氏一见,乃骂曰:“汝乃西夏国王亲生之女,引军助人战争,指挥不得自由,而受他人指挥,是无能也。且妇人所以异于男子之行藏者,特掩敛身躯一事耳。今汝不识羞耻,现露父母遗体,而出阵耀武扬威,纵使成功,亦受人之唾骂。不知明日何颜回见父母兄弟?”琼女被马骂得默默无言,羞惭满面,跑马回入阵中去了。马氏见阵上杀气腾腾,刀枪晃晃,亦不追赶,遂与八娘合兵而回。"
传说中,黄琼女受到羞辱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决定弃暗投明,投奔宋营。于是她秘密派人联系佘太君,反出辽阵。佘太君于是命六郎娶她为妻。
不论是那个版本的王怀女,她归宋后就一直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为大宋江山立下无数功劳。不过她的武力值高,智力和统帅能力不强。一般都是作为先锋或斩将夺旗的女将出现在故事里,直到为国捐躯。
豫剧
由河北梆子移植。南阳市豫剧团首演。
北宋年间,巾帼英雄王怀女,被俘辽邦,受尽折磨,十年后与其母设谋逃出虎口,几经周折,重返故国。贤王赵德芳怀疑王怀女是辽邦派来的奸细,必欲治罪;佘太君极力劝阻,贤王勉强赦免,命王怀女出战,以观真伪。阵前王怀女手刃叛国投敌的生父王廉,大败辽帅韩昌,凯旋回朝。
大型古装曲剧
领衔主演
国家二级演员:史雪沛、杜秋霞、罗涛、李明生、王树松、陈大爽、黄玉、李聚豹、孙东辉
剧情简介
宋仁宗时,辽邦入侵,王怀女随父边关抗敌,怀女与母被辽将所擒,十年办禁,坚贞不屈。一日王母借辽将突袭三关之际,助女破牢逃回宋营,却遭未婚夫杨延昭冷淡,佘太君问明情由,欲认儿媳,辽将挑战,太君命王怀女迎敌,大败辽军。辽将把王母押到阵前,劝怀女投降。王母痛斥丈夫无耻行经,并鼓励怀女剑斩国贼后,坠楼殉节。怀女大义灭亲。驱辽军出境,杨延昭、王怀女择吉日完婚。
其它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有王怀女沟村。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