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 《水浒传》中的人物
- 中文名:武植
- 别名:武大
- 饰演:宋文华
- 性别:男
- 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
- 所处朝代:北宋
武大郎,《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并无人物原型。武家排行老大,唤作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以卖炊饼为业,娶妻潘氏金莲。是施耐庵根据元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中描写的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的故事进行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并无哥哥)。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武植,并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写的武大郎的原型。
武大郎相关争议
风传明朝武大郎(武植)便是《水浒》中武大郎的原型,此言不确,原因如下:
新版《水浒》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莲
1、水浒原本成书于元朝。历史上考据,水浒成书后几年,施耐庵病逝(根据施耐庵的生平,可以断定水浒完全成书于元朝年间,即使后来罗贯中有,也不会有大的改动了,再说了武松一节,是水浒最先完墨的)。
2、明朝开科举时,施耐庵已经去世。
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也就是说施耐庵仅仅在明朝活了3年,施耐庵人生其他时间是在元朝度过)他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开科举考试,并且无一北方人中举。所以施耐庵还没有等武植成为进士,就已经死了。而武植是永乐年间中举,就是说起码得到朱元璋死后才行,而朱元璋死于1398年,可见两者年份相差相当远,施耐庵根本不可能听说过武植中举的事。故此武植绝非水浒里的武大郎人物原型,纯属后人牵强附会,是以不必采信。
3、水浒通篇不曾出现“武植”一名,“武大郎”是“武家老大”的意思。武大郎人物经历
从小父母双亡,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心地善良,踏实勤劳,疼爱兄弟,为人质朴,具备中国农民具备一些基本优点,但是缺陷也很明显,性格有一些懦弱。他身无长技傍身,只能老老实实地卖炊饼度日,家境贫寒。但是凭借卖炊饼的钱租住了一套小木房。后来无意间获娶美妻潘金莲,潘金莲经王婆介绍与西门庆私会,与西门庆密谋害死武大郎,以求与西门庆在一起,在大郎病重之时给大郎的药里加了砒霜,将大郎毒死。事后武松回来听闻哥哥死讯,一向视长兄如父的武松悲愤交加,决心查出真相为哥哥昭雪,无奈官府官官相护有意包庇西门庆,武松便召集邻里,潘金莲和王婆因惧怕武松便一一招供,武松将淫妇潘金莲压至兄长灵前手起刀落割下了潘金莲的头,又到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最终将西门庆活活打死在狮子楼下,并且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头颅祭拜武大郎。
武大郎人物之妻
潘金莲,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兰陵笑笑生,对潘金莲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至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后来因受王婆所托,在武大郎的药里下砒霜,毒死了武大郎。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河北,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河北的名人佳话不胜枚举、广为流传。...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