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 《水浒传》地乐星铁叫子
- 中文名:乐和
- 其他名称:尹文和,铁叫子
- 饰演:由立平(98版电视剧)
- 登场作品:《水浒传》、《水浒后传》
- 星号:地乐星
- 梁山职务: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
- 排名:77
- 祖籍:茅州
乐和(Yuè Hé),原是登州城里看守监狱的小牢子,祖籍茅州人氏。乐和聪明伶俐,各种乐曲,一学着便会,又有一副好嗓音,人称“铁叫子乐和”。乐和是小说《水浒传》中人物,聪明伶俐,善奏乐演唱。因其姐嫁与孙立为妻,乐和凭借这层关系作了登州城监狱的小牢子。解珍、解宝兄弟被毛太公陷害入狱后,乐和联系孙立、孙新、顾大嫂等救出解家兄弟,一同上了梁山。受招安后,在讨方腊前被王都尉调走,留守京都。
人物简介
特 长:诸般乐品学著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登州府押狱,小牢子。
梁山职务: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
武 器:玄铁箫
主要事迹:梁山第39位好汉孙立的妻舅,擅长诸般乐品,上梁山后,多次随宋江出征。
结 局:征辽后,在王都尉府中留用。
乐和的姐姐嫁给了孙立为妻,乐和便借姐夫的脸面做了小牢子。解珍、解宝兄弟被毛太公陷害,打入登州城牢里,乐和联系孙立、孙新、顾大嫂等打破牢笼,救了解家兄弟,一同上了梁山,做了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一员,排梁山第七十七条好汉。宋江征讨方腊正要出征,乐和被王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
人物评价
乐和在整部水浒传中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小说在介绍乐和出场时如此介绍他: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器尽皆晓得,学着就会。做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介爱。
可以说,施耐庵对乐和的评价是带有几分宠爱的来塑造这个人物的。的确,在我们心中,乐和应该是个文武全行、且兴趣广泛、聪明绝顶的风流人物。可不,刚一出场,就成功导演了一出大劫牢,逼反了孙立,进而卧底祝家庄,为宋江下山第一仗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上山后的乐和并未受到重用。按理说,以乐和的综合实力,他俨然又是一个燕青。但现实上,乐和远没有比燕青在梁山上活的精彩。祝家庄一役一结束,乐和就被安排去朱贵的酒店帮忙,这一干就干到梁山108位好汉排座次,才被勉强提拔为戴宗的副手,做了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的首位。
乐和在梁山上的失意恐怕是他上山前始料不及的,我想这一切应归罪于吴用,我一直深信吴用是知道乐和实力的,否则为什么到了招安这一关系梁山前途生死存亡的大事时,吴用从108人中,单单挑了乐和和萧让随高俅去东京面圣呢,因为此时吴用知道,只有乐和这样综合实力超强的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燕青都逊色几分。
吴用是可恶的,作为梁山首席军师的他,岂肯容下才华比他强的人存在于梁山高层内,他压制了朱武,也压制了乐和。 但我相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征方腊前,乐和受到王都尉的赏识,留在府内听用,从而躲过了征方腊这场拼死的厮杀。
那乐和真的会在王都尉府内终老一生吗?当然不会,到了《水浒后传》中,乐和终于没有了别人的干涉和压制,能力得以尽情发挥,轰轰烈烈的干出了一番事业。
那且看乐和的出色表现吧:
在水浒后传中,首先登场的是阮小七、孙立。他们再次闹了登州,连同栾廷玉、扈成等一同上了登云山。梁山旧部的重新造反,惊动了本已经在王都尉家安享生活的乐和。机警的乐和马上意识到,孙立造反,自己绝对会受牵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避而走之。于是,乐和化名尹文和,逃亡建康。
而乐和的这次逃亡,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乐和聪颖智慧的精彩演绎。在建康,万柳庄饮虹桥下,他救出花荣秦明的遗孀,还有花逢春,到杭州与童威童猛相遇,随即去常州救了李俊、太湖严惩了恶霸丁自燮,后又指点李俊远赴海外,夺取金鳌岛,首建根基,后有撮合了花逢春入赘暹罗国,与国王修好,壮大实力,进而扶助李俊称帝。
可以说,乐和在水浒后传中的表现让我们只能用吃惊来表现,他屡设奇谋,屡建奇功,正所谓将在谋而不在勇。李俊在成事后感慨的说:当初宋江何等才干,又有吴学究指点军机,卢员外等一般人物,梁山泊方成得局面,我本一介,全凭贤弟指教,来到海外,反成这个基业,岂不是侥幸。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宋朝(Song Dynasty,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东京)。1127年,宋朝亡于“靖康之难”,此前史称“北宋”。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继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276年崖山海战后亡于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但是由于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两宋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