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奈
- 本名:史大奈
- 所处时代:隋唐
- 民族族群:突厥族
- 主要成就:击败桑显和
- 官爵:武卫大将军、窦国公
- 追赠:辅国大将军
- 登场作品:《说唐》、《隋唐演义》
史大奈,生卒不祥,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原为西突厥特勒,随处罗可汗入隋,后以功拜金紫光禄大夫。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后跟从李渊平定长安,赐姓史氏。后随秦王李世民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李世民即位后(未参与玄武门之变),累进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封窦国公。贞观年间去世。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
人物生平
史大奈,本是突厥人,与处罗可汗投奔隋炀帝杨广。在伐辽的战役中多立战功,被授为金紫光禄大夫,后转驻在楼烦。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史大奈率领部众投奔李渊。李渊进攻关中时,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率几千名骁果乘夜袭击李渊的营地,李渊诸将引军退却,史大奈率领几百个骑兵绕到桑显和后面,大破桑显和。 李渊打下长安后,赏赐给史大奈锦帛五千匹,赐姓史。
大业十四年(618年)至武德五年(622年),史大奈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役,前后获得赏赐有侍女三个,杂彩万段。
贞观年间,官拜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封窦国公,食邑三百户。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
长子史仁表,驸马,尚太宗女普安公主。
次子史仁基,左右金吾将军、绵华宁三州刺史、上柱国、乐陵县开国侯。
孙史思光墓志:
大唐故太中大夫守安州都督府别驾上柱国乐陵县开国公史府君墓志铭
公讳思光,字昭觉,河南洛阳人也。解褐太子通事舍人,累迁尚乘直长,又迁简州阳安县令。旋转绛州正平县令,改授京兆府金城县令。又迁左卫率府郎,摄杭州别驾。迁入左司御率府副率,蒙授安州别驾。曾祖统,随光禄大夫。祖大奈,太原元从功臣第一等,右武卫大将军、上柱国、賨国公,赠辅国大将军,食渠州实封五百户。父仁基,左右金吾将军、绵华宁三州刺史、上柱国、乐陵县开国侯。夫人南安县君庞氏,左金吾大将军、濮国公弟六女也。长子元一,鸿胪寺丞;嗣子孚,太子通事舍人。略以记之曰。
开元廿四年七月四日合葬於城南龙门原也。
历史评价
宋祁:夷狄性惇固,其能知义所在者,鸷挺不可迁,盖巧不足而谅常有余。观大柰等事君,皆一其志,无有顾望,用能功绩光明,为天子倚信。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
墓葬
史大奈墓位于山东郯城县,是当地的旅游资源。周围还有于公墓、东海孝妇冢、庙山汉墓群等。是否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尚且不明。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说唐》里史大奈首次登场于秦琼被贬幽州,在北平王罗艺的授意下大摆擂台,击败押送秦琼的两个官差金甲、童环,后被秦琼击败。秦琼母亲过寿时,史大奈随罗成到济南历城县给秦母祝寿,后因程咬金劫皇纲事情泄漏,与徐茂公、秦琼等于贾柳楼结义,而后在瓦岗起兵。隋朝第四次围剿瓦岗时,史大奈与裴元庆交战,手中长刀被裴元庆用锤打断,败下阵来。瓦岗失败后,史大奈与徐茂公投奔唐李世民,此后虽然跟随李世民征战,但没有出彩表现。在凤凰山与齐国远等二十六家总兵俱死于盖苏文飞刀之下。史大奈有一女,面貌丑陋,犯有疯疾,嫁于罗成之子罗通。
《隋史逸文》与《隋唐演义》中也有史大奈摆擂的情节,大致情节和说唐差不多,但没有和裴元庆交战的情节。
单田芳《瓦岗英雄》中,史大奈绰号“大肚子天王”。原以贩马为生,失手打死人命,应判死罪。北平王罗艺惜才,令他在顺义庄立擂赎罪,若百日内无人将其打败,则免其罪名,令其当差。后随少保罗成到济南府拜寿,为贾柳楼四十六友之一。群雄反山东时,与罗成等人返回北平。罗艺死后,与杜文忠等投靠瓦岗,后归大唐。
影视形象
史大奈影视形象1996年电视剧《隋唐演义》李保成饰演史大奈。
2003年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姜迪武饰演史大奈。
2012年电视剧《隋唐英雄》赵秋生饰演史大奈。
隋朝(581年—619年)是经历了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公元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开创科举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后期统治腐朽,618年李渊迫使隋恭帝禅让,619年,皇泰主被迫禅位王世充,隋亡,国祚38年。 ...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的大一统王朝。那隋朝是如何灭亡的,隋朝多少年?隋朝有几个皇帝?隋唐的说法从何而来?隋朝的民生、人均生活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恰恰是历代最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也是历史上最高的,事实上是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隋朝国也最富民也最富,这得益于隋文帝的仁政爱民而推行的各项开明政策。...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