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烈 唐朝宰相

  • 本名:陈希烈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宋州
  • 去世时间:758年2月9日
  • 主要成就:主持整理唐玄宗的撰述
  • 官职:左相,兼兵部尚书
  • 爵位:临颍侯→颍川郡公→许国公
陈希烈介绍

陈希烈(?~758年),字子明,宋州商丘(今河南商丘市)人。唐朝宰相,赠工部尚书陈瑾之子。

陈希烈早年精通道学,得到圣宠,历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天宝五年(746年),被李林甫推荐成为宰相,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迁左相、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任职期间,依附权臣李林甫。杨国忠继任宰相后,参与清算李林甫身后事,进封许国公。唯唯诺诺,毫无作为,罢守太师。安史之乱爆发后,陈希烈未跟随唐朝政府出逃,被叛军俘虏投降,伪授宰相。

唐肃宗至德二年(758年),两京收复后,朝廷下诏将陈希烈在家中赐死。

陈希烈人物生平

陈希烈早年经历

陈希烈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道家学说,后被唐玄宗召入禁中,讲解《老子》、《易经》,累迁至秘书少监,并常以神仙符瑞取悦于玄宗。

陈希烈担任宰相

开元十九年(731年),陈希烈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主持集贤院事务,并整理唐玄宗的撰述,后改任门下侍郎。天宝元年(742年),陈希烈兼任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

天宝五年(746年),陈希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当时,李林甫专断朝政。他认为陈希烈深受皇帝宠信,而且性情谦柔,容易控制,因此荐其为相。天宝六年(747年),陈希烈升任左相,兼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

陈希烈拜相后,与李林甫相得甚欢。李林甫为相多年,权倾朝野,虽然其阴险奸诈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也深得陈希烈的佐佑唱和之力。当时,李林甫在家中处理政务,百官都集聚到他府前等候召见。而陈希烈虽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他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陈希烈罢为散职

天宝十一年(752年),京兆尹王鉷之弟王釬与刑縡图谋作乱,欲杀死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却遭到镇压。唐玄宗命陈希烈与杨国忠审讯,并赐王鉷自尽。杨国忠欲借此案牵引李林甫,而陈希烈与哥舒翰则从旁作证。不久,李林甫病逝,杨国忠拜相。

天宝十二年(753年),李林甫被追削官爵,子孙除名流放,唐玄宗特将陈希烈的爵位进为许国公,以奖赏他在此案中的功劳。天宝十三年(754年),陈希烈因受杨国忠忌恨,只得上表辞位。唐玄宗遂任命韦见素为宰相,将陈希烈罢为太子太师。陈希烈为此怏怏不乐。

陈希烈晚节不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并攻占洛阳。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国,并于六月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奔蜀地,陈希烈未及随从,被叛军俘获。他与张垍、达奚珣等人投降叛军,被任命为宰相。不久,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收复两京。广平王李俶进入洛阳,陈希烈等降臣三百余人素服待罪,被押送长安。唐肃宗采纳李岘的建议,将他们分为六等定罪,分别予以斩首、赐自尽、杖一百、流放、贬官。陈希烈论罪当斩,但唐肃宗念其曾受玄宗宠信,特减免一等。同年十二月(758年2月),陈希烈被赐死于家中。

陈希烈轶事典故

陈希烈进士及第后,曾为人撰写碑文。后此人获罪抄家,陈希烈也因碑文受到牵连,以为同党,送交河南尹衙门。陈希烈毫无惧意,自我辩护,洋洋洒洒百余言。河南尹薛季昶非常惊奇,把他请上厅来,道:“你将来能当宰相,我要把子孙托付给你。”陈希烈后果然官至宰相。

陈希烈人物评价

唐德宗李适:凡相者,必委以政事,如玄宗时牛仙客、陈希烈,可以谓之相乎?

刘昫:希烈柔而多智,长于名理,竟死于名。所谓离娄不见其眉睫,与夫平叔、太初,同膏肓耳。

司马光:为人臣者,策名委质,有死无贰。希烈等或贵为卿相,或亲连肺腑,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取容以窃富贵;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偷生苟免,顾恋妻子,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

洪迈:① 安禄山、朱泚之变,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皆以宰相世臣,为之丞弼。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或以幕府小吏,或以废斥列卿,捐身立节,名震海内。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履乎!②唐明皇以李林甫为右相,专付大政,而左相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前后同列,皆拱手备员。

汤鹏:凡与不成臣节者处,皆乡原也。是故蔡义貌如老妪,行步俛偻,此霍光所以孽其邪谋也;孔光名儒,持禄保位,此王莽所以老其贼计也;牛仙客与时浮沉,陈希烈为人左右,此李林甫所以肆其阴诡也;裴冕老病易制,关播暗畏不言,此元载卢杞所以厚其贪横也;何执中陆陆无所建明,此蔡京所以骋其凶谲也;王次翁工柔媚,无几微忤人,此秦桧所以坚其缪误也;李东阳俯首而已,此刘瑾所以资其浊乱也;魏广微惧而自明,此忠贤所以启其窥窃也。

陈希烈亲属成员

曾祖:陈冲用,陈州刺史。

祖父:陈迪,许州刺史。

父亲:陈瑾,皇赠工部尚书。

儿子:陈渪、陈汭、陈润、陈洳

参见《大唐故左相兼兵部尚书集贤院弘文馆学士崇玄馆大学士上柱国许国公陈府君墓志》

陈希烈个人作品

陈希烈曾参与注解《御刊定礼记月令》。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三首:《赋得云生栋梁间》、《奉和圣制三月三日》、《省试白云起封中》。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三篇:《道士萧从一见玄元皇帝奏》、《请以南华真经宣付史官奏》、《修造紫阳观敕牒》。

陈希烈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陈希烈影视形象

2017年电视剧《大唐荣耀》:任学海饰演陈希烈。

唐朝宰相

唐高祖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李世民    
唐太宗
▪ 裴寂 ▪ 萧瑀 ▪ 陈叔达 李靖 ▪ 封德彝 ▪ 宇文士及 ▪ 长孙无忌 ▪ 杜如晦 ▪ 房玄龄
▪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徵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弘礼 王珪 杜淹 ▪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李勣              
唐高宗
▪ 长孙无忌 ▪ 褚遂良 于志宁 ▪ 张行成 ▪ 高季辅 ▪ 李勣 ▪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 来济 ▪ 崔敦礼 ▪ 李义府 ▪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 刘祥道 窦德玄 ▪ 乐彦玮 ▪ 孙处约 ▪ 姜恪 ▪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 杨武 ▪ 李安期 张文瓘 ▪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 来恒 ▪ 薛元超
▪ 李义琰 高智周 ▪ 张大安 裴炎 崔知温 岑长倩 ▪ 郭正一 ▪ 魏元同 王德真
▪ 郭待举 刘景先              
武则天
▪ 刘仁轨 ▪ 薛元超 ▪ 郭正一 姚崇 ▪ 裴炎 袁恕己 ▪ 敬晖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魏元同 ▪ 刘景先 ▪ 韦弘敏 桓彦范 ▪ 王德真 武承嗣 ▪ 崔詧 ▪ 李景谌 ▪ 韦方质
▪ 裴居道 ▪ 韦思谦 苏良嗣 张光辅 韦待价 范履冰 傅游艺 宗秦客 欧阳通
狄仁杰 ▪ 任知古 ▪ 崔神基 ▪ 崔元综 ▪ 李昭德 ▪ 娄师德 ▪ 陆元方 ▪ 豆卢钦望 王孝杰
▪ 杨再思 ▪ 周允元 ▪ 王方庆 宗楚客 武三思 ▪ 吉顼 ▪ 张锡 ▪ 韦安石 ▪ 朱敬则
▪ 唐休璟 ▪ 张柬之 ▪ 韦承庆 ▪ 骞味道 ▪ 沈君谅 ▪ 王本立 ▪ 邢文伟 ▪ 武攸宁 ▪ 史务滋
▪ 格辅元 ▪ 乐思诲 ▪ 裴行本 ▪ 杨执柔 ▪ 李游道 ▪ 袁智弘 ▪ 姚璹 ▪ 李元素 ▪ 王璇
▪ 韦巨源 苏味道 ▪ 韦什方 ▪ 杜景俭 ▪ 孙元亨 ▪ 李道广 王及善 魏元忠 李峤
▪ 李怀远 ▪ 顾琮 ▪ 李迥秀 ▪ 韦嗣立 ▪ 崔玄暐 ▪ 房融 ▪ 刘袆之    
唐中宗
▪ 袁恕己 ▪ 武三思 ▪ 李怀远 ▪ 刘景先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韦弘敏 ▪ 崔玄暐 ▪ 杨再思
▪ 张柬之 ▪ 房融 ▪ 韦承庆 ▪ 桓彦范 ▪ 敬晖 ▪ 祝钦明 ▪ 魏元忠 ▪ 豆卢钦望 ▪ 韦巨源
▪ 李峤 ▪ 于惟谦 苏瑰 ▪ 宗楚客 ▪ 纪处讷 ▪ 张仁愿 ▪ 韦嗣立 崔湜 ▪ 赵彦昭
▪ 韦温 ▪ 郑愔 ▪ 裴谈 ▪ 岑羲 ▪ 张嘉福 李旦 ▪ 姚崇 ▪ 韦安石 ▪ 唐休璟
▪ 萧至忠 ▪ 张锡              
唐睿宗
李隆基 ▪ 李峤 ▪ 萧至忠 ▪ 张仁愿 ▪ 韦嗣立 ▪ 赵彦昭 ▪ 韦安石 ▪ 苏瑰 ▪ 唐休璟
▪ 裴谈 ▪ 张锡 ▪ 岑羲 ▪ 崔湜 ▪ 刘幽求 ▪ 钟绍京 ▪ 李日知 薛稷 ▪ 姚崇
▪ 崔日用 ▪ 宋璟 ▪ 郭元振 张说 ▪ 窦怀贞 ▪ 魏知古 ▪ 陆象先    
唐玄宗
▪ 刘幽求 ▪ 韦安石 ▪ 魏知古 ▪ 崔湜 ▪ 陆象先 ▪ 窦怀贞 ▪ 岑羲 ▪ 萧至忠 ▪ 郭元振
▪ 张说 ▪ 姚崇 ▪ 卢怀慎 ▪ 源乾曜 ▪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 王晙 ▪ 李元纮
▪ 杜暹 ▪ 萧嵩 宇文融 ▪ 裴光庭 ▪ 韩休 ▪ 裴耀卿 张九龄 ▪ 李林甫 ▪ 牛仙客
▪ 李适之 ▪ 陈希烈 ▪ 杨国忠 ▪ 韦见素 ▪ 崔圆 崔涣 ▪ 房琯    
唐肃宗
▪ 韦见素 ▪ 崔圆 ▪ 裴冕 ▪ 崔涣 ▪ 李麟 ▪ 苗晋卿 ▪ 张镐 ▪ 王玙 ▪ 吕諲
▪ 李岘 ▪ 第五琦 ▪ 李揆 ▪ 萧华 ▪ 裴遵庆 ▪ 元载 ▪ 房琯    
唐代宗
▪ 李适 ▪ 苗晋卿 ▪ 裴遵庆 ▪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 李岘 ▪ 王缙 ▪ 杜鸿渐
▪ 裴冕 杨绾 常衮            
唐德宗
▪ 崔佑甫 ▪ 常衮 李勉 ▪ 杨炎 ▪ 卢杞 ▪ 马燧 ▪ 关播 萧复 ▪ 乔琳
▪ 刘从一 ▪ 姜公辅 ▪ 李晟 ▪ 张延赏 ▪ 韩滉 ▪ 崔造 ▪ 柳浑 李泌 ▪ 董晋
▪ 赵憬 ▪ 陆贽 ▪ 贾耽 ▪ 卢迈 ▪ 崔损 ▪ 赵宗儒 ▪ 郑余庆 ▪ 齐抗 ▪ 高郢
▪ 郑珣瑜 ▪ 张镒 ▪ 齐映 ▪ 浑瑊 ▪ 窦参 ▪ 卢翰 ▪ 杜佑 ▪ 刘滋  
唐顺宗
▪ 杜佑 ▪ 郑珣瑜 ▪ 高郢 ▪ 韦执谊 ▪ 杜黄裳 ▪ 袁滋    
唐宪宗
▪ 贾耽 ▪ 韦执谊 ▪ 杜佑 ▪ 杜黄裳 ▪ 袁滋 ▪ 郑余庆 ▪ 于頔 ▪ 郑絪 ▪ 武元衡
李吉甫 ▪ 韩宏 ▪ 裴洎 ▪ 李藩 ▪ 权德舆 ▪ 李绛 ▪ 张宏靖 ▪ 韦贯之 ▪ 王涯
▪ 崔群 ▪ 李墉 ▪ 李夷简 ▪ 皇甫镈 ▪ 程异 ▪ 令狐楚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 李逢吉 裴度              
唐穆宗
▪ 韩宏 ▪ 裴度 ▪ 李夷简 ▪ 令狐楚 张弘靖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元稹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牛僧孺 ▪ 皇甫镈        
唐敬宗
▪ 李程 ▪ 窦易直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 牛僧孺 ▪ 裴度    
唐文宗
▪ 裴度 ▪ 韦处厚 ▪ 杨嗣复 ▪ 李珏 李宗闵 ▪ 段文昌 ▪ 宋申锡 李德裕 ▪ 李固言
▪ 郑覃 ▪ 王涯 ▪ 李训 ▪ 贾餗 ▪ 舒元舆 ▪ 李石 ▪ 陈夷行 ▪ 崔珙 ▪ 崔郸
路随 ▪ 李逢吉 ▪ 杜元颖 ▪ 王播 ▪ 牛僧孺 ▪ 窦易直      
唐武宗
▪ 李固言 ▪ 李石 ▪ 杨嗣复 ▪ 崔郸 ▪ 牛僧孺 ▪ 崔珙 ▪ 李德裕 ▪ 陈夷行 李绅
▪ 李让夷 ▪ 崔铉 ▪ 杜悰 ▪ 李回 ▪ 郑肃 ▪ 李珏      
唐宣宗
▪ 李让夷 ▪ 李绅 ▪ 郑肃 ▪ 李回 白敏 ▪ 韦琮 ▪ 崔元式 ▪ 李德裕 ▪ 卢商
▪ 马植 ▪ 周墀 ▪ 崔龟从 ▪ 任铭 ▪ 魏扶 ▪ 裴休 ▪ 魏谟 ▪ 崔慎由 ▪ 郑朗
▪ 萧邺 ▪ 刘瑑 ▪ 夏侯孜 ▪ 蒋伸 ▪ 令狐绹        
唐懿宗
▪ 令狐绹 ▪ 白敏中 ▪ 萧邺 ▪ 夏侯孜 ▪ 蒋伸 ▪ 杜审权 ▪ 杜悰 ▪ 毕諴 ▪ 杨收
▪ 曹确 ▪ 高璩 ▪ 萧置 ▪ 徐商 ▪ 路岩 ▪ 于琮 ▪ 韦保衡 王铎 ▪ 刘邺
▪ 赵隐 ▪ 萧仿 ▪ 崔彦昭            
唐僖宗
▪ 郑畋 ▪ 卢携 ▪ 王铎 ▪ 李蔚 ▪ 郑从谠 ▪ 崔沆 ▪ 豆卢瑑 ▪ 王徽 ▪ 裴澈
▪ 萧遘 ▪ 韦昭度 ▪ 郑昌图 ▪ 杜让能 ▪ 孔纬 张浚 ▪ 韦保衡 ▪ 赵隐 ▪ 刘邺
▪ 裴坦 ▪ 刘瞻 刘崇 ▪ 萧仿 ▪ 崔彦昭        
唐昭宗
▪ 韦昭度 ▪ 孔纬 ▪ 杜让能 ▪ 张濬 ▪ 刘崇望 ▪ 崔昭纬 ▪ 徐彦若 ▪ 郑延昌 ▪ 王抟
▪ 崔胤 ▪ 李磎 ▪ 陆扆 ▪ 孙偓 ▪ 郑綮 ▪ 朱朴 ▪ 崔远 ▪ 裴贽 ▪ 裴枢
王溥 ▪ 独孤损 ▪ 柳璨 ▪ 陆希声 ▪ 苏检 ▪ 卢光启 ▪ 韦贻范    
唐哀帝
▪ 裴枢 ▪ 独孤损 ▪ 崔远 ▪ 柳璨 ▪ 张文蔚 ▪ 杨涉    
相关专题
更多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河南历史人物大全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