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峒 唐代著名诗人


- 本 名:崔洞
- 字 号:不详
- 所处时代:唐朝大历年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博陵安平
- 主要作品: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洞(一作崔峒),(唐朝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字号不详,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大房,为唐朝吏部郎中、秘书少监崔行功的曾孙,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人物生平
崔峒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又逢乱世,读书较晚,且时断时续,三十多岁才登进士第。登第后在京都长安等待封官,曾写诗以记:“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又寄人。愁来占吉梦,老去惜良辰。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吏部安排他到北方的一个县当了个县官。40岁时,被调入集贤院,授拾遗集贤学士。遂写诗道:“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朝廷见他有些能力,派他去润州任刺史。但每况愈下的政治社会现状使他深感心中无底,因此上任时连家眷都没带。到任后情绪不高,胸无大志,经常与一些和尚、道士往来,显然这更不利振他勤政之志。在当时他给许多朋友的诗作中每有表露。例如:“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泊船处,江月奈人何。”在任时崔峒常常想家。史书上对后来是否调回京城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终于州刺史,死在任上;有的说他调回京城。从崔峒的诗作看,后者是对的。有诗为证,在京城给朋友写过不少信:“惯作云林客,因成懒漫人。吏欺从政拙,妻笑理家贫。”并自足地说:“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那时,崔峒同许多官僚们一样,守着自己的小家,过起了事不关己,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日子。
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崔峒的作品
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代表作有《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崔峒的诗表现出“大历体”的特点,形式上非常美,也很有意境。他写长江:“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但不关心当时社会、政治和民生,不涉及重大题材。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浮泛苍白,生命力不旺。著作有《崔峒诗》。崔峒怎么读
崔峒的拼产音:cuī dòng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河北,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河北的名人佳话不胜枚举、广为流传。...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