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祚荣 渤海国创始人、军事家
- 本名:大祚荣
- 所处时代:唐代
- 民族族群:靺鞨族(中国古代民族)
- 出生地:营州(今辽宁朝阳)
- 逝世日期:719年4月2日
- 主要成就:建立渤海政权
- 封号:渤海郡王
- 谥号:高王
大祚荣(?―719年),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氏,是中国古代民族——粟末靺鞨族人、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之子、渤海国建立者(698年—719年在位)。
大祚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政治家,史称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发动叛乱,大祚荣父子参与反唐。次年,乞乞仲象去世,大祚荣率领余部迁至天门岭(今辉发河与浑江的分水岭)一带时,重创追剿的唐军。
于是征聚高句丽遗民,东守桂娄故地,据东牟山(今敦化敖东城)筑城而居。
圣历元年(698年),正式建国,自号震国王,史称“旧国”。
对外采取结盟政策,与契丹结好;同东突厥结盟;屈从于新罗国势渐强,占据东北地区的东部、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沿海州一带地区。
唐中宗亲政后,派侍御史张行岌对震国招抚,大祚荣欣然接受,派次子大武艺入侍唐廷,表示臣服。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派鸿胪卿崔忻前往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不称震国,专称渤海。
开元七年(719年),大祚荣去世,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
大祚荣人物生平
大祚荣家世背景
大祚荣,粟末靺鞨(中国古代民族靺鞨族分支之一)人,他的父亲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
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部众迁居到当时唐朝卢龙节度使治下的营州(治柳城,今辽宁朝阳),并依附于唐朝从此在营州开始长达30年的生活,大祚荣便在这一时期出生并长大成人。
这期间他们同唐人接触,深受唐朝政治氛围的影响。
大祚荣称王建国
大祚荣
唐朝(武周时期)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营州境内的契丹人动乱,于是熟悉唐朝内情的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等举兵反唐,此后唐朝东北边境发生了一连串战事,史称“营州之乱”。大祚荣父子与另一靺鞨酋长乞四比羽在这次兵乱中曾慑于叛军威胁而表示臣服李尽忠,因此在叛乱平息后牵怒于唐朝遭到反攻清算。
被逼无奈的大祚荣父子率部及部分高句丽人取道天门岭(今辽宁北镇境内,一说在今辽宁清源境内)东渡辽水(今辽河),踏上了逃还故乡的道路。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唐击败契丹叛军后,武则天假意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谎称赦免其罪。
但不久武则天就反目食言令骁勇善战的李楷固(原契丹大将)、中郎将索仇率军进击乞四比羽将其杀死,所属部民尽遭屠害。
这时乞乞仲象恰好去世,大祚荣继任为部落领袖,于是率余众逃走。但李楷固却率军穷追不舍。
后骄横的李楷固率孤军深入辽东进攻大祚荣。
当时的大祚荣经过多年的锤炼已经成为一个“骁勇善用兵”的军事统帅。
面对李楷固咄咄逼人的进攻,大祚荣决定在其必经之路天门岭设伏。
李楷固果然如期而至,当唐军渡过天门岭时,大祚荣利用有利地形,组织所率高句丽、靺鞨兵据险抗拒,全歼唐军,主将李楷固仅以身免。
此后,由于契丹归附于后突厥,阻断唐军东进道路,唐廷不能再行进讨。
大祚荣乘机兼并乞四比羽余众,收容高句丽遗民,东渡辽河,返回靺鞨故地,向东占有太白山(今长白山),又与周边靺鞨各部联盟将势力扩展到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带。
圣历元年(698年),大祚荣于东牟山(今吉林敦化敖东)筑城定都,这就是粟末靺鞨的最初都城,后来被称为“旧国”。
圣历二年(699年),大祚荣自立为靺鞨国王,并以尊称“da(古通古斯语即酋长)”自创其姓大氏,因其父曾封震国公又对外称“大震国”(一说 大振国),从此开创了渤海国的前身。
大祚荣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但遣使与突厥结盟,而且又通好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故在数年之间,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疆域南接新罗,北邻黑水靺鞨,西连契丹、突厥,所属人民囊括了靺鞨、高句丽、契丹、奚、室韦等诸多民族,有户10余万,胜兵数万,地方5000(一说2000)里。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了全力对付突厥,派侍御史张行岌出使震国,进行招抚。
大祚荣当即表示愿意归附,并派遣他的儿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唐为质,宿卫京师。
据《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记载:“(唐)中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
祚荣遣子入侍。”但不久,因契丹、突厥连年寇边,道路被阻,使命不达,册封未果。
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刚刚即位的唐玄宗又派郎将摄鸿胪卿、敕持节宣慰未羯(靺鞨)使崔忻前往震国,正式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地置忽汗州(治今吉林敦化),并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从此,震国始去靺鞨国之号,改国号“渤海”,渤海国正式成为唐朝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卫星政权,名义上作为唐王朝设在东北地区的一个最高军政机构。
从此渤海国每年遣使以朝贡的方式与唐朝展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开辟了两族友好往来的先河。
渤海国在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仿照唐朝。
在兵制方面也仿照唐朝的府兵十六卫建制,虽略有变革,但大致相似。
设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
后期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力多达数十万。
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全国各地设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
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
开元七年(719年)三月,大祚荣去世。
同年八月,唐玄宗遣使册封其嫡子大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承袭父位。
国人为大祚荣进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后世史称“渤海高王”。
大祚荣人物评价
大祚荣在位22年,初步创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多民族政权,为中国古代各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互补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渤海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从此开端。渤海国建立后陆续派遣大批留学生与学问僧来到唐朝交流学习,他们把盛唐文化源源不断的带回渤海同时也把东北地区的本土文化带到中原有力地促进中华文化的丰富开发。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辽宁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据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建制于上古社会,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周分封属燕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