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 唐朝名将

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
  • 本名:黑齿常之
  • 别名:黑齿恒元
  • 字:恒元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扶余人
  • 出生地:百济
  • 出生日期:630年
  • 逝世日期:689年11月26日
  • 主要成就:屡破吐蕃、后突厥
  • 爵位:燕国公
  • 追赠:左玉钤卫大将军
黑齿常之介绍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

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抗唐军。龙朔三年(663年),受招抚降唐。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征讨吐蕃。于夜间率领敢死队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并检校左羽林军,并充任河源军副使。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侵扰河源,黑齿常之率军夜袭吐蕃军营,斩吐蕃军首级两千,因功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垂拱二年(686年),后突厥侵扰唐朝,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因功进封燕国公。垂拱三年(687年),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反击后突厥。黑齿常之追在黄花堆大败敌军。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齿常之自缢而亡,享年六十岁。圣历元年(698年),黑齿常之被平反昭雪,追赠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概述图参考资料)

黑齿常之人物生平

黑齿常之归顺唐朝

主词条:唐灭百济之战百济复国运动

黑齿常之是百济西部人,八岁左右即读《春秋左氏传》及《史记》《汉书》。他身高七尺多,骁勇而有谋略。当初他在本国的时候,狱糠叠担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中国的刺史。

唐显庆五年(660年),唐将苏定方平定百济,黑齿常之率领自己的部落归降唐朝。当时苏定方擒住了百济左王以及太子隆等人以后,依然纵兵对百济进行劫掠,百济很多成年人被杀死。黑齿常之十分恐惧,于是与手下十多人逃归本部,收集逃亡失散的士卒,齐心协力保守任存山(今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一带),建筑栅栏来巩固阵地,十天之间,就有三万多人前来投靠。苏定方派兵攻打,黑齿常之率领敢死队奋力抵抗,苏定方无法讨平,只能无功而返。此后,黑齿常之与别部将领沙吒相如各据险要以策应百济将军鬼室福信。

龙朔三年(663年),唐军彻底平定百济复国运动,唐高宗李治派遣使者前去招抚,黑齿常之率领部众到刘仁轨处投降。刘民主钻仁轨派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率领他们的部众前往攻取任存城,还支援他们粮食和武器。孙仁师说:“这类人人面兽心,怎么可以相信!”刘仁轨说:“我看这两人都忠勇有谋略,注重信义;只是前次投奔错人,现在正是他们感激立功的时候,不必怀疑。”于是发给粮食和武器,分兵跟随他们,最寒尝市弃终攻下任存城,任存城守将迟受信抛弃妻子儿女,投奔高句丽。

麟德元年(664年),黑齿常之获授折冲都尉,镇守熊津都督府,深受士卒喜爱。

咸亨三年(672年),黑齿常之因功被加封忠武将军,行带方州长史, 很快又升迁为使持节、沙泮州诸军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国。他以公正为己任,以无私为本。唐高宗对他十分赏识,让他转任左领军将军兼熊津都督府司马,加封浮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黑齿常之交战吐蕃

约仪凤二年(677年),黑齿常之调任洮河道经略副使。

仪凤三年(678年)九月,吐蕃犯边,黑齿常之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前去征讨。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率前军深入敌境,驻扎在濠所,被吐蕃攻击,李敬玄畏惧杠挨,不敢前去救援,致使刘审礼被吐蕃俘虏。李敬玄听说刘审礼战败被俘 ,他又狼狈后撤,驻扎在承风岭,利用泥沟自我防卫,吐蕃屯兵高岗,居高临下地威压唐军。黑齿常之于夜间率领敢死队五百人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他们的将领跋地设领兵逃走,李敬玄于是收集残余士兵返回鄯州。唐高宗李治为黑齿常之的谋略才能所叹服,升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充任河源军副使,并检校左羽林军,赏赐他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

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吐蕃将领论赞婆、素和贵等人率领三万士兵侵扰河源,当时他们驻扎在良非川。黑齿常之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人乘夜袭击吐蕃军营,斩杀、擒获敌军两千人,缴获羊马数万,赞婆与素和贵单骑逃走。黑齿常之因功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又赏赐布艰整壳帛四百匹。

黑齿常之认为河源军扼守于敌军进攻的要道,打算增加镇守的兵力,但是担心运输军需物资的费用,于是他就设置了七十多个烽火台和碉堡,开拓屯田五千余顷,每年收获百余万石粮食,自此之后,无论作战还是防守,都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

永隆二年(681年),论赞婆率军驻扎在青海,黑齿常之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击破吐蕃军,烧毁了吐蕃军的粮草储备,缴获了大量羊、马、铠甲后班师而还,朝廷下召慰劳赏赐。史称“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惮之,不敢复为边患”(黑齿常之在河源军七年,吐蕃人都很畏惧他,不敢进犯唐朝边境)。

黑齿常之大胜突厥

嗣圣元年(684年),黑齿常之调任左武卫大将军,仍兼任检校左羽林军。同年,调任左鹰扬卫大将军、燕然道副大总管。十一月初四日,黑齿常之担任江南道大总管,奉命讨伐叛乱的徐敬业

垂拱二年(686年),后突厥侵扰唐朝,朝廷命令黑齿常之率军抵抗。黑齿常之进军到两井时,突然碰到突厥三千多名骑兵,黑齿常之看见对方纷纷下马去穿盔甲,立即率领二百多名骑兵,身先士卒直冲过去,敌军都弃甲逃走。 不久,突厥大军到达。傍晚时分,黑齿常之命令部下砍伐树木,在军营中点火,像是烽火一般,恰好东南方向突然起了大风,突厥怀疑黑齿常之有救兵接应,于是乘黑夜狼狈而逃。黑齿常之因功进封燕国公,食邑三千户,改授右武威卫大将军、神武道经略大使,其余如故。

垂拱三年(687年)二月二十二日,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派黑齿常之率领诸军抵御雄誉润己。七月,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侵扰朔州,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右鹰扬大将军李多祚及王九言为副总管,命他们率军反击突厥。黑齿常之追踪敌人到黄花堆,大败敌军,追踪四十余里,突厥影归屑人四散而逃,败退往大漠以北。左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军功,上表请求穷追残余突厥部众。朝廷诏令他与黑齿常之会和,遥相声援。爨宝璧认为击破敌军就在朝夕之间,为贪恋功劳率领精兵一万三千人先行出发,竟然没有与黑齿常之商议谋划,以致全军覆没,爨宝璧轻装乘马逃回。武则天下令将其处死,黑齿常之无功而返。

黑齿常之遭诬自杀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说他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等人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齿常之自缢而亡,享年六十岁。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下诏为黑齿常之平反,追赠他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圣历二年(699年)正月二十二日,应黑齿常之长子黑齿俊所请,朝廷下诏改葬黑齿常之。二月十七日,黑齿常之被葬于洛阳邙山南官道北。

黑齿常之主要影响

黑齿常之综述

黑齿常之生活的时代为七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其活动空间为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和中国大陆的广大地区。自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灭亡起,黑齿常之先后亲身参与了为复兴百济而对抗唐朝、进入唐政权任职于百济故地、作为入朝蕃将守卫唐边疆地区等多项活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黑齿常之自年少时起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中原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早已泛传播以及当时中朝文化沟通交流频繁的史实。

第二,黑齿常之在百济国灭亡后参加百济复兴运动,说明七世纪六十年代初百济初亡时,唐与原百济国臣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唐罗联军虽灭亡了百济,也并未能使百济故地的局势得到完全控制,日本亦卷入此时期唐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之中。

第三,黑齿常之降唐后被派在百济故地任职的情况,是与唐对百济故地的治理政策密切相关的,同时它还透射出随着彼时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唐在半岛的实际行动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龙朔三年(663年)以后百济故地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复国希望已十分渺茫,唐济之间的纠葛亦可宣告结束,之后唐将其注意力又转回到朝鲜半岛的高句丽。

第四,黑齿常之实际上代表了唐代社会的一类特殊人群,即蕃将。由于高丽、百济的平定,大大改变了蕃将的构成,开启了朝廷重用东北和三韩地区的蕃将的时代。黑齿常之长期活跃在唐朝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疆,为唐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黑齿常之复兴百济

黑齿常之出生于百济的大家族,成长于百济社会,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灭亡以后,黑齿常之参加到百济复兴运动的行列中。在百济已亡的情况下,黑齿常之能够率众抵挡唐朝名将苏定方,收复百济多座城池。后来,在不利形势无法逆转、百济复国无望的情况下,黑齿常之审时度势归降了唐朝,此举动实际上使百济故地百姓尽快摆脱战争,恢复安宁起了客观推动作用。

黑齿常之唐朝靖边

黑齿常之虽为百济人,却长期任职于唐政权内部,经历了唐朝在七世纪后半期的很多安内靖边的战事。黑齿常之长久地捍卫着唐边疆地区,对抗吐蕃和对抗后突厥是他在唐最突出的两大功绩。七世纪七十年代,崛起的吐蕃开始大规模进攻西域,对唐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肋,且这一时期的唐朝对吐蕃则基本上只能被动地防御,而一些欲借此时机复国的东突厥贵族于七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后起事,尤其是永淳元年(682年)建立的后突厥汗国屡屡侵扰唐北部边地。从总体局势来看,无论是面对吐蕃还是后突厥,此时期的唐朝都颇显乏力,在双方的战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黑齿常之凭其杰出的战争才能,在镇守河源期间使吐蕃闻风丧胆,有效地阻止了强盛时期的吐蕃在青海地区的扩张,在与后突厥的战争中他也为唐朝取得了为数不多的胜利,还一度创造了扭转不利局面的机会,于劣势之下能取得如此成果,这已是十分值得称颂的功绩。除了为唐朝边疆地区的安定做出巨大贡献外,黑齿常之还参与了平灭李敬业叛乱的活动,为唐朝内部的安定也贡献了力量。

黑齿常之历史评价

唐朝名将刘仁轨:吾观二人(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皆忠勇有谋,敦信重义。

《大周左武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赠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黑齿府君墓志文并序》:府君禀质英毅,资性明达,力能翘关,不以力自处;智能御冠,不以智自闻。每周晦而明,以蒙养正。故其时行山立,具瞻在焉。至于仁不长奸。威不害物,赏罚有必,劝沮无违。又五校之大经,三军之元吉,故士不敢犯其令,下不得容其非。高宗每称其善,故以士君子处之也。

《旧唐书》:①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②常之以私马恕官兵,与将士均赏赐,古之名将,无以加焉。

黑齿常之人际关系

黑齿常之的祖先出自扶余国,为百济王室大姓,后因封于黑齿而以封地为姓。

曾祖父:黑齿文,曾担任达率。

祖父:黑齿德,曾担任达率。

父亲:黑齿沙次,曾担任达率。

儿子:黑齿俊(676年—706年),以军功受游击将军,任右豹韬卫翊府左郎将、上柱国,三十一岁时即英年早逝。

(以上参考资料)

黑齿常之轶事典故

黑齿常之的坐骑曾经被士兵打伤,副使牛师奖等人请求鞭打那个士兵,黑齿常之说:“怎么可以因为伤害我私人的坐骑就去鞭打官兵呢?”最终赦免了那个士兵。黑齿常之每次获得的赏赐金帛等,全都分给了部下将士。等到他被诬陷致死后,当时的人都感到很痛惜。

黑齿常之人物争议

关于黑齿常之击败苏定方、攻取二百多座城池

事实上没有明确的黑齿常之击败苏定方一说,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是:“苏定方派兵攻打,黑齿常之率领敢死队奋力抵抗,官军战败,于是黑齿常之收复了百济的二百多座城池,苏定方无法讨平,只能无功而返。”而《新唐书》的说法则是苏定方“攻而不克”,《黑齿常之墓志》、高丽官修正史《三国史记》中则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而《旧唐书·刘仁轨传》中则说“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在苏定方撤军后纠集溃卒,凭借险要地势接应鬼室福信。”

《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提及“黑齿常之收复了百济的二百多座城池”,但《黑齿常之墓志》、高丽官修正史《三国史记》中则根本没有提及此事。《三国史记》只提及“唐军一走,叛乱漫延开来,响应的有20余城”,但并没有提及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后世纪念

墓志

黑齿常之墓志

民国十八年(1929年),黑齿常之墓志在洛阳邝山一带出土,全称《大周故左武威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赠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黑齿府君墓志文并序》。墓志略呈正方形,高72.7、宽71.5、厚14厘米。志文为楷书,计41行,满行41字。这方墓志建国前由苏州方面移交给当时正在筹建中的江苏省博物馆,后来江苏省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署办公,则此方墓志转藏于南京博物院至今。

黑齿常之史料索引

《大周左武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赠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黑齿府君墓志文并序》

《旧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唐纪十七》

《三国史记》

《海东绎史》

相关专题
更多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