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公主 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女
- 本名:李花山
- 别称:淮阳县主、淮阳公主
- 字号:令则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垂拱二年(686年)
- 去世时间:武周长安四年(704年11月17日)长安四年十月十六日
- 父亲:唐睿宗李旦
- 母亲:王德妃
- 同母哥哥:惠宣太子李业
- 同母妹妹:凉国公主李㝹
- 小姨:贤妃王芳媚
- 妹夫:薛伯阳、温曦
淮阳公主(686年-704年11月17日),唐朝公主,名花山,是中国唐朝第五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女。母王德妃,惠宣太子李业、凉国公主李㝹的同母姐妹。
人物生平
淮阳公主(686年-704年11月17日),唐朝公主,名花山,是中国唐朝第五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女,母王德妃,惠宣太子李业、凉国公主李㝹的同母姐妹。
由于母亲王德妃早逝,李花山与哥哥、妹妹皆由从母贤妃王芳媚照顾。
690年,父亲唐睿宗被废,此时,她年仅四岁,未及获得公主封号。武周长安年间,封淮阳县主,十七岁嫁琅邪王氏王承庆,王承庆官至太子少詹事、临沂公。长安四年十月十六日,淮阳公主疑似因生产而亡,去世于东都洛阳永丰里私邸,享年十九岁。两人育有一女王怜儿,王承庆此后似乎并未再娶,也没有子嗣。
父亲睿宗在景云年间再次登基时,大封亲属,景云二年七月十六,下制追封女儿为淮阳公主,随后迁葬于长安城南少陵原。并将七岁的外孙女封为永宁郡君,并赐宅邸与财产。据惠宣太子的本传,淮阳公主与凉国公主的孩子都由惠宣太子抚养,王怜儿可能也受到了舅父与王贤妃的照护。
开元五年,王怜儿嫁给汾阴薛君,从志文中的“以继旧好”看来,可能嫁给姨母凉国公主前夫薛伯阳的亲属。王怜儿出嫁后不久,淮阳公主驸马王承庆去世。
《全唐诗》92卷收录李乂所作的《淮阳公主挽歌》:
玉颜生汉渚,汤沐荣天女。金缕化邙尘,哀荣感路人。凤凰曾作伴,蝼蚁忽为亲。畴日成蹊处,秾华不复春。
家庭成员
父亲:唐睿宗李旦。
母亲:王德妃。
从母:贤妃王芳媚。
同母兄:惠宣太子李业。
同母姐妹:凉国公主李㝹。
夫:王承庆。
女儿:王怜儿,嫁给汾阴薛君。
公主墓志
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上柱国、高平县开国侯、臣徐彦伯奉敕撰臣常窥册府,遍探群记。伏见尭壹蕴淑,葳蕤北渚之容;姬幄扬芬,婉蔼束郊之礼。自昔元后,返膺成命,成结庱於穠华,克延徽於汤沐。所以香移峻典,桥木舆歌。缉铣橨之明寭,降银壶之宝册,则帝女之德音、光宠,其所由来盛哉。
公主讳花山,字令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之第三女也。兑野凝祯,娀壹演懿;慿光紫(木函),奉珂丹闰。分降渚之双星,缀若华之一萼。鹦枝初暖,自开茗草之英;蟾魄新圆,更吐蟦口之彩。言容日茂,礼则逾高。玉轴银编不曾离手,香铭绮赋成诵于心。孝让天挺,柔娴自得。罹绂不贵,熟盼三寸之珠;纂组尤勤,岂忘七子之镜。故能使芳逾蘅薄,誉洽椒庭。皇英恧其韶范,宵烛推其雅韵。宸心降悦,嘉掌上之明珍;彤史书华,次公宫之簏则。皇上昔让尭口,犹居代邸。大圣天后,和熹命历,裘冕临朝,复子崇念,谋孙是切。即迥仙綍,旋贲礼容。诗赞委佗,锡辇褕之盛彩;邑供脂粉,授桐柏之名区。乃下明诰,封淮阳县主。既而结缡登步,筑馆在辰,鹭口延宠,鹊巢开室。六珈环髪,丰茸金翠之光;双佩悬裾,璀错山河之步。年十有七,降於王氏。驸马都尉、银青光禄大夫、行司农少卿、琅琊王承庆,维原宝系,沂渚雄材。二十代之衣冠,四百年之富贵。英词美貌,河阳一县之花 ;彩绶明簪,楚国三旌之重。石砮藏匣,降元女於旋庭;丝筠萦缗,奉王姬於鼎室。红鳻并翥,紫锷双飞,窗舍繍口之花,院吐珊瑚之叶。清河池榭,锦妓成行,沁水园林,玳牀交映。玉箫口管,方调比翼之鸶;金瑟危弦,忽奏单栖之鹤。恒娥坠魄,奉倩伤神,拂长簟而抽怨,脔孤灯以雪泣。悲夫,贞正难缺,神明则寿。
公主方婉娈昭诫,殷勤令范,使菊播兰滋,筠贞桂烈。奈何不淑当春而夭乎。呜呼哀哉。以长安四年十月十六日薨於洛阳永丰里之私第,春秋一十有九。自皇帝龙翔,初开鳯戾,百寳伊建,六新逾睦。怀此早凋,泫然舆怆。绿口方底,广陈希代之恩;绀绶员珰,仍峻追封之业。景云二年七月十六日,有制追封淮阳公主。史臣考行谥曰:恭懿。国家以久从权窆,宜开宅兆。行启九原,先洄六口。移锦口於圭壹,安颂琴於梓岘。乃敕太府卿李从远舆驸马都尉王承庆驰傅洛阳,往迎神柩。以景云二年九月十三月次於镐京,特降慈渥,安置於左金吾街。仍命李从远持节吊祭。克择先日,备营凶礼。悲结昊穹,恩盈赠策。宸襟则辍朝舆感,使臣则杖节而吊。賵禭频频,哀荣稠叠。虽汉皇之悼节义,晋后之悯宣华,微典之隆,彼多惭德矣。即以今年太岁辛亥金十月壬寅金朔八日已酋土口窆於万年县之少陵原,礼也。
口首雄墟,龙鳞古口。四面起伏,双山向背。书柳将行,眇默金天之岫;泉开已凿,玲珑玉女之房。威鳯衔印,贞口万古,野翳黄云,山昏白日。聆危笳之哀怨,望寒斾之萧瑟。熊渠次飞之遥,九穸知荣;珠襦玉匣之仪,千秋永口。呜呼哀哉。其铭云:(略)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