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 唐高宗李治废皇后
- 中文名:王氏
- 别名:王皇后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
- 出生日期:约628年
- 逝世日期:655年11月27日
- 职业:皇后—废后
- 夫君:唐高宗李治
- 结局:皇后之位被废,被武则天虐待惨死
- 父母:王仁祐,魏国夫人
王皇后(约628年—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她出身于太原王氏,是元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父亲是罗山令王仁祐,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其夫君是王思政的兄弟王裕),唐朝知名将军之一王方翼是同安公主之孙;而皇后的母方亲戚里,其舅柳奭为中书令。后来因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而被废为庶人。最后,她和萧淑妃都被武则天打了一百大板,被打得皮开肉绽,而后二人的手脚被砍掉,并被放到酒缸中,不久,二人去世。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王氏,本名不详,是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王氏出身于太原王氏,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将领,官至尚书左仆射 ;父亲王仁祐是唐朝官员,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担任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令。王氏与唐朝皇室系旧亲,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 ,王氏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因此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封妃立后
王氏容貌漂亮,性格温顺善良,经同安大长公主告知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将她许配给皇子晋王李治为王妃。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册封王氏为太子妃,并提拔其父王仁祐担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刺史。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正式册立王氏为皇后,其父王仁祐为特进,封魏国公;其母柳氏,封魏国夫人。王仁祐死后,追赠司空。
争宠被废
起初,萧淑妃有恩宠,而才人武则天于贞观末年以先帝宫人出居感业寺,此时受召纳为唐高宗的昭仪,不久就与王氏、萧淑妃争宠,互相诋毁揭短。而武则天诡诈阴险,诬陷王氏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挟媚道蛊惑唐高宗,唐高宗相信其言,解除柳氏门籍不许进宫,罢免王氏的舅舅柳奭中书令之职。
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等人暗地佐助武则天,以偏邪之言刺激唐高宗发怒,以致下诏废黜王氏、萧淑妃皆为庶人,囚禁于宫中。王氏同母兄、萧淑妃族人全都流放于岭南。接着许敬宗上奏说:“王仁祐并无他功,以宫掖私恩之故,超列于三公,如今庶人阴谋扰乱宗社,其罪应当灭族,王仁祐应当斫棺,陛下不穷尽其诛灭,只流放其家属,王仁祐不应继续庇荫违逆子孙。”于是,唐高宗下诏尽夺王仁祐的官职爵号。王氏与萧淑妃不久即遭武则天杀害,并追改王氏的姓氏为“蟒”,萧淑妃为“枭”。
惨遭杀害
后来,唐高宗思念王氏,乘空行至囚禁之处,见其门禁封闭严固,仅留一孔送进饮食,心中很是不忍,呼喊道:“皇后、良娣还好吗?如今在哪里?”两人共同回答说:“妾等因罪废弃为宫婢,哪敢再用尊称啊!”说罢悲泣咽哽。还说:“陛下如念往日旧情,使妾等死而复生,重见天日,请把此处改名为‘回心院’。”唐高宗说:“我马上就有处置的办法。”武则天闻知此事,赶紧下令杖责二人各一百板,截断其手足,反绑置于酒缸之中,说:“让两婆子骨醉!”几天后,王氏、萧淑妃死去,武则天派人肢解其尸体。
趣闻轶事
王氏遭废后,曾有诏旨降下,王氏叩头两次说:“陛下万岁!武昭仪承受恩宠,我必死无疑。”萧淑妃大骂道:“武氏狐媚惑主,陷害我等到此地步!我死后当作猫儿,让武氏变作老鼠,我要咬断其喉以报仇。”武则天闻知,下令六宫不得喂猫。武则天多次见到二人披散头发浑身流血作恶鬼形状,心中厌恶不快,命巫祝祈祷禳解,还移居于蓬莱宫,但仍然见到此形,以故常驻于东都。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一》
家庭成员
祖父:尚书左仆射王思政
父亲:魏国公王仁祐
母亲:魏国夫人柳氏
舅舅:中书令柳奭
夫君:唐高宗李治
嗣子(继子):燕王李忠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