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靖 唐朝宰相、书法家

张弘靖 张弘靖
  • 本名:张弘靖
  • 别名:杜少陵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
  • 出生日期:760年
  • 逝世日期:824年
  • 字号:字元理
  • 职业:藩镇节度使、宰相、书法家
  • 官职:太子少师、卢龙军节度使等
  • 爵位:高平县侯
张弘靖介绍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

张弘靖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迁蓝田县尉。唐德宗时期,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迁工户二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唐宪宗时期,担任宰相,出任河东、宣武、卢龙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

唐穆宗即位后,张弘靖受到部将囚禁,迁抚州刺史。长庆四年(824年),授太子太保,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五岁。

张弘靖人物生平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

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县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有诏令三司使杂治之,后果于河南界得贼。无何,德阳公主下嫁,治第将侵张弘靖家庙。张弘靖拜表陈情,具述祖考之德。唐德宗慰抚之,不令毁庙。又献赋美二京之制,唐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擅主留务。唐宪宗怒,欲下诏诛之。张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唐宪宗从其议。寻加中书侍郎、平章事。盗杀宰相武光衡,京师索贼未得。时王承宗邸中有镇卒张晏辈数人,行止无状,人多意之,诏录付御史陈中师按之,皆附致其罪,如京中所说。弘靖疑其不直,骤于上前言之,宪宗不听,竟杀张晏辈。及田弘正入郓州,按簿书,亦有杀元衡者,但事暖味,互有所说,卒未得其实。又杀张晏后,唐宪宗欲遂伐王承宗。弘靖以为戎事并兴,鲜有济者,不若并攻吴元济。待淮西平定,然后悉师河朔。宪宗业已北讨,不为之止,然亦重违其言。张弘靖知终不得到重用,遂自陈乞罢除政事,俄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原尹、河东节度使。行未及镇,果下诏诛王承宗。张弘靖以骤谏不行,宜用自效,大阅军实,请躬讨王承宗。诏许出军,不许自往。俄而,魏博、泽潞悉为王承宗所败,有诏赏其前言。张弘靖即间道发使恳喻王承宗,王承宗因亦款附。旋征拜吏部尚书,迁检校右仆射、宣武军节度使,时韩弘入觐之后。张弘靖用政宽缓,代韩弘之理。俄以刘总累求归阙,且请张弘靖代己,制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弘靖之入幽州也,蓟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军帅冒寒暑,多与士卒同,无张盖安舆之别。张弘靖久富贵,又不知风土,入燕之时,肩舆于三军之中,蓟人颇骇之。张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刘总归朝,以钱一百万贯赐军士,弘靖留二十万贯充军府杂用。蓟人不胜其愤,遂相率以叛,囚弘靖于蓟门馆,执韦雍、张宗厚辈数人,皆杀之。续有张彻者,自远使回,军人以其无过,不欲加害,将引置馆中。彻不知其心,遂索弘靖所在,大骂军人,亦为乱兵所杀。明日,吏卒稍稍自悔,悉诣馆,请弘靖为帅,愿改心事之。凡三请,弘靖卒不对。军人乃相谓曰:"相公无言,是不赦吾曹必矣,军中岂可一日无帅!"遂取朱洄为兵马留后。朝廷既除朱洄子朱克融为幽州节度使,乃贬张弘靖为抚州刺史。未几,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长庆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

元和初,王承宗阻兵,刘总父济备陈征讨之术,请身先之。及出军,累拔城邑。总既继父,愿述先志,且欲尽更河朔旧风。长庆初,累表求入朝,兼请分割理之地,然后归朝。其意欲以幽、涿、营州一道,请弘靖理之;瀛州为一道,卢士玫理之;平、蓟、妫、檀为一道,请薛平理之。仍籍军中宿将,尽荐于阙下,因望朝廷升奖,使幽、蓟之人,皆有希美爵禄之意。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阳,宰臣崔植、杜元颖又不为远大经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省其事局。唯瀛、莫两州许置观察使,其他郡县悉命弘靖统之。时总所荐将校俱在京师旅舍中,久而不问,朱克融辈仅至假衣丐食,日诣中书求官,不胜其困。及除弘靖,命悉还本军。克融辈虽得复归,皆深怀觖望,其后因为叛乱。初,总以平、蓟、妫、檀请薛平,于分裂之中尤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后患,人到于今惜之。

张弘靖藏书世家

其家世有藏书之风,祖父张嘉贞,武后时任监察御史,官封河东侯。喜收书,去世后,唯有图书遗赠子孙。父亲张延赏,亦好藏书。他继承了两代人的藏书,并继续典籍的收藏,史籍记载他“家聚书画侔秘府”,收藏法书名画为唐一代之冠。孙张彦远成为唐末著名书画家,并撰有《历代名画记》。其家世有藏书印“河东张氏”、“乌石矦瑞”、“鹊瑞”等。

张弘靖亲属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弘靖出身于河东张氏,是西晋司空张华后裔。六世祖张吒子,仕隋官至河东郡丞,自范阳徙居河东猗氏。

河东张氏世系表(部分)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张嘉贞

玄宗宰相

张延赏

德宗宰相。

张弘靖

宪宗宰相

张文规

桂管观察使

张彦远,祠部员外郎。

张景初

殿中侍御史

张天保。

张嗣庆

河南少尹

张彦修。

张次宗

舒州刺史

张曼容。

张彦回。

张茂枢。

张谂

主客员外郎

张师质

郴州刺史

唐朝宰相

唐高祖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李世民    
唐太宗
▪ 裴寂 ▪ 萧瑀 ▪ 陈叔达 李靖 ▪ 封德彝 ▪ 宇文士及 ▪ 长孙无忌 ▪ 杜如晦 ▪ 房玄龄
▪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徵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弘礼 王珪 杜淹 ▪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李勣              
唐高宗
▪ 长孙无忌 ▪ 褚遂良 于志宁 ▪ 张行成 ▪ 高季辅 ▪ 李勣 ▪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 来济 ▪ 崔敦礼 ▪ 李义府 ▪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 刘祥道 窦德玄 ▪ 乐彦玮 ▪ 孙处约 ▪ 姜恪 ▪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 杨武 ▪ 李安期 张文瓘 ▪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 来恒 ▪ 薛元超
▪ 李义琰 高智周 ▪ 张大安 裴炎 崔知温 岑长倩 ▪ 郭正一 ▪ 魏元同 王德真
▪ 郭待举 刘景先              
武则天
▪ 刘仁轨 ▪ 薛元超 ▪ 郭正一 姚崇 ▪ 裴炎 袁恕己 ▪ 敬晖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魏元同 ▪ 刘景先 ▪ 韦弘敏 桓彦范 ▪ 王德真 武承嗣 ▪ 崔詧 ▪ 李景谌 ▪ 韦方质
▪ 裴居道 ▪ 韦思谦 苏良嗣 张光辅 韦待价 范履冰 傅游艺 宗秦客 欧阳通
狄仁杰 ▪ 任知古 ▪ 崔神基 ▪ 崔元综 ▪ 李昭德 ▪ 娄师德 ▪ 陆元方 ▪ 豆卢钦望 王孝杰
▪ 杨再思 ▪ 周允元 ▪ 王方庆 宗楚客 武三思 ▪ 吉顼 ▪ 张锡 ▪ 韦安石 ▪ 朱敬则
▪ 唐休璟 ▪ 张柬之 ▪ 韦承庆 ▪ 骞味道 ▪ 沈君谅 ▪ 王本立 ▪ 邢文伟 ▪ 武攸宁 ▪ 史务滋
▪ 格辅元 ▪ 乐思诲 ▪ 裴行本 ▪ 杨执柔 ▪ 李游道 ▪ 袁智弘 ▪ 姚璹 ▪ 李元素 ▪ 王璇
▪ 韦巨源 苏味道 ▪ 韦什方 ▪ 杜景俭 ▪ 孙元亨 ▪ 李道广 王及善 魏元忠 李峤
▪ 李怀远 ▪ 顾琮 ▪ 李迥秀 ▪ 韦嗣立 ▪ 崔玄暐 ▪ 房融 ▪ 刘袆之    
唐中宗
▪ 袁恕己 ▪ 武三思 ▪ 李怀远 ▪ 刘景先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韦弘敏 ▪ 崔玄暐 ▪ 杨再思
▪ 张柬之 ▪ 房融 ▪ 韦承庆 ▪ 桓彦范 ▪ 敬晖 ▪ 祝钦明 ▪ 魏元忠 ▪ 豆卢钦望 ▪ 韦巨源
▪ 李峤 ▪ 于惟谦 苏瑰 ▪ 宗楚客 ▪ 纪处讷 ▪ 张仁愿 ▪ 韦嗣立 崔湜 ▪ 赵彦昭
▪ 韦温 ▪ 郑愔 ▪ 裴谈 ▪ 岑羲 ▪ 张嘉福 李旦 ▪ 姚崇 ▪ 韦安石 ▪ 唐休璟
▪ 萧至忠 ▪ 张锡              
唐睿宗
李隆基 ▪ 李峤 ▪ 萧至忠 ▪ 张仁愿 ▪ 韦嗣立 ▪ 赵彦昭 ▪ 韦安石 ▪ 苏瑰 ▪ 唐休璟
▪ 裴谈 ▪ 张锡 ▪ 岑羲 ▪ 崔湜 ▪ 刘幽求 ▪ 钟绍京 ▪ 李日知 薛稷 ▪ 姚崇
▪ 崔日用 ▪ 宋璟 ▪ 郭元振 张说 ▪ 窦怀贞 ▪ 魏知古 ▪ 陆象先    
唐玄宗
▪ 刘幽求 ▪ 韦安石 ▪ 魏知古 ▪ 崔湜 ▪ 陆象先 ▪ 窦怀贞 ▪ 岑羲 ▪ 萧至忠 ▪ 郭元振
▪ 张说 ▪ 姚崇 ▪ 卢怀慎 ▪ 源乾曜 ▪ 宋璟 苏颋 ▪ 张嘉贞 ▪ 王晙 ▪ 李元纮
▪ 杜暹 ▪ 萧嵩 宇文融 ▪ 裴光庭 ▪ 韩休 ▪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 韦见素 ▪ 崔圆 崔涣 ▪ 房琯    
唐肃
▪ 韦见素 ▪ 崔圆 裴冕 ▪ 崔涣 ▪ 李麟 ▪ 苗晋卿 ▪ 张镐 ▪ 王玙 ▪ 吕諲
▪ 李岘 ▪ 第五琦 ▪ 李揆 ▪ 萧华 ▪ 裴遵庆 元载 ▪ 房琯    
唐代宗
▪ 李适 ▪ 苗晋卿 ▪ 裴遵庆 ▪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 李岘 ▪ 王缙 ▪ 杜鸿渐
▪ 裴冕 杨绾 常衮            
唐德宗
▪ 崔佑甫 ▪ 常衮 李勉 ▪ 杨炎 卢杞 ▪ 马燧 ▪ 关播 萧复 ▪ 乔琳
▪ 刘从一 ▪ 姜公辅 ▪ 李晟 ▪ 张延赏 ▪ 韩滉 ▪ 崔造 ▪ 柳浑 李泌 ▪ 董晋
▪ 赵憬 ▪ 陆贽 ▪ 贾耽 ▪ 卢迈 ▪ 崔损 ▪ 赵宗儒 ▪ 郑余庆 ▪ 齐抗 ▪ 高郢
▪ 郑珣瑜 ▪ 张镒 ▪ 齐映 ▪ 浑瑊 ▪ 窦参 ▪ 卢翰 ▪ 杜佑 ▪ 刘滋  
唐顺宗
▪ 杜佑 ▪ 郑珣瑜 ▪ 高郢 ▪ 韦执谊 ▪ 杜黄裳 ▪ 袁滋    
唐宪宗
▪ 贾耽 ▪ 韦执谊 ▪ 杜佑 ▪ 杜黄裳 ▪ 袁滋 ▪ 郑余庆 ▪ 于頔 ▪ 郑絪 ▪ 武元衡
李吉甫 ▪ 韩宏 ▪ 裴洎 ▪ 李藩 ▪ 权德舆 ▪ 李绛 ▪ 张宏靖 ▪ 韦贯之 ▪ 王涯
▪ 崔群 ▪ 李墉 ▪ 李夷简 ▪ 皇甫镈 ▪ 程异 ▪ 令狐楚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 李逢吉 裴度              
唐穆宗
▪ 韩宏 ▪ 裴度 ▪ 李夷简 ▪ 令狐楚 ▪ 张弘靖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元稹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牛僧孺 ▪ 皇甫镈        
唐敬宗
▪ 李程 ▪ 窦易直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 牛僧孺 ▪ 裴度    
唐文宗
▪ 裴度 ▪ 韦处厚 ▪ 杨嗣复 ▪ 李珏 李宗闵 ▪ 段文昌 ▪ 宋申锡 李德裕 ▪ 李固言
▪ 郑覃 ▪ 王涯 ▪ 李训 ▪ 贾餗 ▪ 舒元舆 ▪ 李石 ▪ 陈夷行 ▪ 崔珙 ▪ 崔郸
路随 ▪ 李逢吉 ▪ 杜元颖 ▪ 王播 ▪ 牛僧孺 ▪ 窦易直      
唐武宗
▪ 李固言 ▪ 李石 ▪ 杨嗣复 ▪ 崔郸 ▪ 牛僧孺 ▪ 崔珙 ▪ 李德裕 ▪ 陈夷行 李绅
▪ 李让夷 ▪ 崔铉 ▪ 杜悰 ▪ 李回 ▪ 郑肃 ▪ 李珏      
唐宣宗
▪ 李让夷 ▪ 李绅 ▪ 郑肃 ▪ 李回 白敏 ▪ 韦琮 ▪ 崔元式 ▪ 李德裕 ▪ 卢商
▪ 马植 ▪ 周墀 ▪ 崔龟从 ▪ 任铭 ▪ 魏扶 ▪ 裴休 ▪ 魏谟 ▪ 崔慎由 ▪ 郑朗
▪ 萧邺 ▪ 刘瑑 ▪ 夏侯孜 ▪ 蒋伸 ▪ 令狐绹        
唐懿宗
▪ 令狐绹 ▪ 白敏中 ▪ 萧邺 ▪ 夏侯孜 ▪ 蒋伸 ▪ 杜审权 ▪ 杜悰 ▪ 毕諴 ▪ 杨收
▪ 曹确 ▪ 高璩 ▪ 萧置 ▪ 徐商 ▪ 路岩 ▪ 于琮 ▪ 韦保衡 王铎 ▪ 刘邺
▪ 赵隐 ▪ 萧仿 ▪ 崔彦昭            
唐僖宗
▪ 郑畋 ▪ 卢携 ▪ 王铎 ▪ 李蔚 ▪ 郑从谠 ▪ 崔沆 ▪ 豆卢瑑 ▪ 王徽 ▪ 裴澈
▪ 萧遘 ▪ 韦昭度 ▪ 郑昌图 ▪ 杜让能 ▪ 孔纬 张浚 ▪ 韦保衡 ▪ 赵隐 ▪ 刘邺
▪ 裴坦 ▪ 刘瞻 刘崇 ▪ 萧仿 ▪ 崔彦昭        
唐昭宗
▪ 韦昭度 ▪ 孔纬 ▪ 杜让能 ▪ 张濬 ▪ 刘崇望 ▪ 崔昭纬 ▪ 徐彦若 ▪ 郑延昌 ▪ 王抟
▪ 崔胤 ▪ 李磎 ▪ 陆扆 ▪ 孙偓 ▪ 郑綮 ▪ 朱朴 ▪ 崔远 ▪ 裴贽 ▪ 裴枢
王溥 ▪ 独孤损 ▪ 柳璨 ▪ 陆希声 ▪ 苏检 ▪ 卢光启 ▪ 韦贻范    
唐哀帝
▪ 裴枢 ▪ 独孤损 ▪ 崔远 ▪ 柳璨 ▪ 张文蔚 ▪ 杨涉    
相关专题
更多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山西历史人物大全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