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贞 唐朝开元名相

张嘉贞 张嘉贞
  • 本名:张嘉贞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蒲州猗氏
  • 出生日期:666年
  • 逝世日期:729年
  • 主要成就:开元名相
  • 字号:字嘉贞
  • 官职:中书令
  • 爵位:河东郡侯
  • 封赠:益州大都督
  • 谥号:恭肃
张嘉贞介绍

张嘉贞(666~729年),字嘉贞,蒲州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成纪县丞张思义之子。

垂拱元年(685年),举明经进士,授平乡县尉。长安二年(702年),得到武则天召见,擢监察御史,迁秦州都督,转并州长史、天兵军节度使。开元八年(720年),入朝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迁中书令。开元十一年(723年),受累于弟张嘉祐贪污事件,贬为豳州刺史。历任益州长史、台州刺史、定州刺史,封河东郡侯。晚年张嘉贞爱好书画,不治产业。

开元十七年(729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四岁,获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

张嘉贞人物生平

张嘉贞早年经历

685年(垂拱元年),张嘉贞考中明经科,被授为平乡县尉。因受案件牵连,免官回乡。

张嘉贞累职升迁

702年(长安二年),侍御史张循宪出任河东采访使,上表举荐张嘉贞。武则天召见张嘉贞,面试其才,擢升他为监察御史。此后,张嘉贞历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秦州都督、并州长史。治政严肃,深受官民的敬畏。

717年(开元五年),突厥九姓内附唐朝,散居在太原以北地区。张嘉贞便上表朝廷,请求驻扎重兵,加以震慑。唐玄宗于是在并州设置天兵军,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

718年(开元六年),张嘉贞入朝。这时,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唐玄宗欲将告发者治罪。张嘉贞认为此举会阻塞言路,上奏赦免其罪。唐玄宗非常高兴,许诺将来要拜他为宰相。张嘉贞趁机奏道:“当年马周徒步入长安,拜见太宗皇帝,得到重用,但五十岁便去世。假如太宗晚提拔马周几年,这个人才就算错过了。如今陛下想要重用臣,就请陛下早一点拜臣为相,不要等臣衰老了。”唐玄宗道:“你且返回并州,我一定尽快召你回京任相。”

张嘉贞担任宰相

720年(开元八年),唐玄宗罢免宋璟与苏颋的宰相之职,征召张嘉贞回朝,擢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张嘉贞又升任中书令,加银青光禄大夫。善于决断,长于奏对,却因脾气急躁、刚愎自用,遭到舆论的鄙薄。后来,张嘉贞之弟张嘉祐也入朝担任左金吾将军,兄弟二人并居将相,一时显赫无比。

722年(开元十年),张嘉贞随唐玄宗巡幸洛阳。洛阳主簿王钧为求取御史之职,在洛阳给张嘉贞修建住宅,结果事情败露。唐玄宗大怒,命人杖毙王钧。张嘉贞为求灭口,私下催促行刑者加速行刑,又将罪责推给御史大夫韦抗、中丞韦虚心,使得韦抗二人遭到贬黜。

后来,秘书监姜皎获罪,张嘉贞怂恿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皎伤重而死。不久,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下狱,张嘉贞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士可杀不可辱。此前姜皎犯罪,如果该杀,那就公开处死,不应让他当庭受辱。姜皎之事,已无可挽回。现在对待裴伷先,不能再犯错误。”唐玄宗采纳了张说的意见。张嘉贞很不高兴,私下指责张说道:“你话说的太重了。”张说道:“谁也不能当一辈子宰相。我们开了贵臣受杖的先例,难保将来也有受辱之时。”

张嘉贞宦海浮沉

张嘉贞与张说的矛盾由来已久。起初,张说担任兵部侍郎,位居员外郎张嘉贞之上。张嘉贞拜相后,超越张说,并对他毫不谦让。张说对此心中不满。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祐贪赃事发。张说趁机劝说张嘉贞,让他素服待罪。唐玄宗贬张嘉贞为豳州刺史,命张说接任中书令。张嘉贞这才知道上了张说的当,为此非常后悔。

724年(开元十二年),张嘉贞升任检校户部尚书、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不久,唐玄宗在中书省设宴,命张嘉贞与宰相一同预宴。张嘉贞对张说痛恨不已,在席间谩骂不止。源乾曜与王晙极力排解,这才将张嘉贞劝走。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赐死宠臣王守一。张嘉贞因与王守一交情深厚,也被贬为台州刺史。不久,张嘉贞又担任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掌管北平军事,封河东侯。张嘉贞赴任时,唐玄宗亲自赋诗勉励,并命百官到上东门外饯行。

729年(开元十七年),张嘉贞患病,返回洛阳就医。回到洛阳后,他已双目失明,病情加重,唐玄宗特派御医前往诊治。同年八月,张嘉贞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恭肃。

张嘉贞人物评价

舒元舆: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

 

刘肃: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刘昫:①嘉贞断决敏速,善于敷奏,然性强躁自用,颇为时论所讥。②张嘉贞虽不立田园,奈急于势利,朋比近习,杖姜皎、伷先,非中立之士也。③ 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

宋祁:①性简疏,与人不疑,内旷如也,或时以此失。有嗜进者,汲引之,能以恩终始。②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不者若张、源等,犹惓事职,其建明有足称道。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欤!张氏三世宰相,然器有所穷,嘉贞穷于俗,延赏穷于忮,弘靖穷于权,惜哉!

司马光: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张嘉贞轶事典故

张嘉贞河东佳客

张循宪巡察河东时,遇到难以决断的事务,便问吏员道:“河东地区可有什么佳客吗?”吏员便推荐张嘉贞。张循宪召见张嘉贞,请他帮忙处理事务,张嘉贞分析的非常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张嘉贞面见女皇

张循宪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想让。武则天道:“朕难道就没有官职来安置贤才吗?”她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殿隔帘对话。张嘉贞仪表秀伟,谈吐不凡,得到女皇的赞赏,并请求道:“臣是乡野之人,未识朝廷威仪,得蒙陛下赏识,召到内殿。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武则天大笑,命人撤去珠帘。

张嘉贞为弟求官

唐玄宗继位后,张嘉贞以并州长史的身份回朝述职,因政绩突出,得到皇帝的嘉奖。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臣弟张嘉祐,现为鄯州别驾,与臣相隔甚远。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并州附近为官,使我们兄弟能够相聚。臣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唐玄宗便把张嘉佑调到并州附近的忻州为刺史。

张嘉贞拜相逸事

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欲任命张嘉贞为宰相,但却忘记了他的名字,便问中书侍郎韦抗:“这个人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现在是北方大将,你替我想想是谁。”韦抗道:“大概是张齐丘,他现任朔方节度使。”唐玄宗便命韦抗回去起草诏书,任命张齐丘为宰相。随后,唐玄宗批阅奏章,正好拿起张嘉贞的奏章,这才知道自己弄错了,立即召回韦抗,让他修改诏书,改任张嘉贞为宰相。

张嘉贞不立田园

张嘉贞虽然官至宰相,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面对他人的劝说,他答道:“我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就不用担心饥寒。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士大夫常常喜欢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我才不干这种蠢事!”

张嘉贞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三首:《恩敕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应制》、《奉和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八篇:《空水共澄鲜赋》、《水镜赋》、《奏宥反坐罪》、《答劝置田园札》、《石桥铭序》、《先师仲弓赞》、《北岳庙碑》、《赵州瘿陶令李怀仁德政碑》。

张嘉贞家庭成员

祖父:张俊兴,相国府检校郎将。

父亲:张思义,成纪县丞。

兄弟:张嘉祐,左金吾将军、相州刺史。

儿子:张延赏,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孙子:张弘靖,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孙子:张谂,主客员外郎。

张嘉贞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五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

唐朝宰相

唐高祖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李世民    
唐太宗
▪ 裴寂 ▪ 萧瑀 ▪ 陈叔达 李靖 ▪ 封德彝 ▪ 宇文士及 ▪ 长孙无忌 ▪ 杜如晦 ▪ 房玄龄
▪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徵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张亮
▪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弘礼 王珪 杜淹 ▪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李勣              
唐高宗
▪ 长孙无忌 ▪ 褚遂良 于志宁 ▪ 张行成 ▪ 高季辅 ▪ 李勣 ▪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 来济 ▪ 崔敦礼 ▪ 李义府 ▪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 刘祥道 窦德玄 ▪ 乐彦玮 ▪ 孙处约 ▪ 姜恪 ▪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 杨武 ▪ 李安期 张文瓘 ▪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 来恒 ▪ 薛元超
▪ 李义琰 高智周 ▪ 张大安 裴炎 崔知温 岑长倩 ▪ 郭正一 ▪ 魏元同 王德真
▪ 郭待举 刘景先              
武则天
▪ 刘仁轨 ▪ 薛元超 ▪ 郭正一 ▪ 姚崇 ▪ 裴炎 袁恕己 ▪ 敬晖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魏元同 ▪ 刘景先 ▪ 韦弘敏 桓彦范 ▪ 王德真 武承嗣 ▪ 崔詧 ▪ 李景谌 ▪ 韦方质
▪ 裴居道 ▪ 韦思谦 苏良嗣 张光辅 韦待价 范履冰 傅游艺 宗秦客 欧阳通
狄仁杰 ▪ 任知古 ▪ 崔神基 ▪ 崔元综 ▪ 李昭德 ▪ 娄师德 ▪ 陆元方 ▪ 豆卢钦望 王孝杰
▪ 杨再思 ▪ 周允元 ▪ 王方庆 宗楚客 武三思 ▪ 吉顼 ▪ 张锡 ▪ 韦安石 ▪ 朱敬则
▪ 唐休璟 ▪ 张柬之 ▪ 韦承庆 ▪ 骞味道 ▪ 沈君谅 ▪ 王本立 ▪ 邢文伟 ▪ 武攸宁 ▪ 史务滋
▪ 格辅元 ▪ 乐思诲 ▪ 裴行本 ▪ 杨执柔 ▪ 李游道 ▪ 袁智弘 ▪ 姚璹 ▪ 李元素 ▪ 王璇
▪ 韦巨源 苏味道 ▪ 韦什方 ▪ 杜景俭 ▪ 孙元亨 ▪ 李道广 王及善 魏元忠 李峤
▪ 李怀远 ▪ 顾琮 ▪ 李迥秀 ▪ 韦嗣立 ▪ 崔玄暐 ▪ 房融 ▪ 刘袆之    
唐中宗
▪ 袁恕己 ▪ 武三思 ▪ 李怀远 ▪ 刘景先 ▪ 岑长倩 ▪ 郭待举 ▪ 韦弘敏 ▪ 崔玄暐 ▪ 杨再思
▪ 张柬之 ▪ 房融 ▪ 韦承庆 ▪ 桓彦范 ▪ 敬晖 ▪ 祝钦明 ▪ 魏元忠 ▪ 豆卢钦望 ▪ 韦巨源
▪ 李峤 ▪ 于惟谦 苏瑰 ▪ 宗楚客 ▪ 纪处讷 ▪ 张仁愿 ▪ 韦嗣立 崔湜 ▪ 赵彦昭
▪ 韦温 ▪ 郑愔 ▪ 裴谈 ▪ 岑羲 ▪ 张嘉福 李旦 ▪ 姚崇 ▪ 韦安石 ▪ 唐休璟
▪ 萧至忠 ▪ 张锡              
唐睿宗
李隆基 ▪ 李峤 ▪ 萧至忠 ▪ 张仁愿 ▪ 韦嗣立 ▪ 赵彦昭 ▪ 韦安石 ▪ 苏瑰 ▪ 唐休璟
▪ 裴谈 ▪ 张锡 ▪ 岑羲 ▪ 崔湜 ▪ 刘幽求 ▪ 钟绍京 ▪ 李日知 薛稷 ▪ 姚崇
▪ 崔日用 ▪ 宋璟 ▪ 郭元振 ▪ 张说 ▪ 窦怀贞 ▪ 魏知古 ▪ 陆象先    
唐玄宗
▪ 刘幽求 ▪ 韦安石 ▪ 魏知古 ▪ 崔湜 ▪ 陆象先 ▪ 窦怀贞 ▪ 岑羲 ▪ 萧至忠 ▪ 郭元振
▪ 张说 ▪ 姚崇 ▪ 卢怀慎 ▪ 源乾曜 ▪ 宋璟 ▪ 苏颋 ▪ 张嘉贞 ▪ 王晙 ▪ 李元纮
▪ 杜暹 ▪ 萧嵩 宇文融 ▪ 裴光庭 ▪ 韩休 ▪ 裴耀卿 ▪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 韦见素 ▪ 崔圆 崔涣 ▪ 房琯    
唐肃
▪ 韦见素 ▪ 崔圆 裴冕 ▪ 崔涣 ▪ 李麟 ▪ 苗晋卿 ▪ 张镐 ▪ 王玙 ▪ 吕諲
▪ 李岘 ▪ 第五琦 ▪ 李揆 ▪ 萧华 ▪ 裴遵庆 元载 ▪ 房琯    
唐代宗
▪ 李适 ▪ 苗晋卿 ▪ 裴遵庆 ▪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 李岘 ▪ 王缙 ▪ 杜鸿渐
▪ 裴冕 杨绾 常衮            
唐德宗
▪ 崔佑甫 ▪ 常衮 李勉 ▪ 杨炎 卢杞 ▪ 马燧 ▪ 关播 萧复 ▪ 乔琳
▪ 刘从一 ▪ 姜公辅 ▪ 李晟 ▪ 张延赏 ▪ 韩滉 ▪ 崔造 ▪ 柳浑 李泌 ▪ 董晋
▪ 赵憬 ▪ 陆贽 ▪ 贾耽 ▪ 卢迈 ▪ 崔损 ▪ 赵宗儒 ▪ 郑余庆 ▪ 齐抗 ▪ 高郢
▪ 郑珣瑜 ▪ 张镒 ▪ 齐映 ▪ 浑瑊 ▪ 窦参 ▪ 卢翰 ▪ 杜佑 ▪ 刘滋  
唐顺宗
▪ 杜佑 ▪ 郑珣瑜 ▪ 高郢 ▪ 韦执谊 ▪ 杜黄裳 ▪ 袁滋    
唐宪宗
▪ 贾耽 ▪ 韦执谊 ▪ 杜佑 ▪ 杜黄裳 ▪ 袁滋 ▪ 郑余庆 ▪ 于頔 ▪ 郑絪 ▪ 武元衡
李吉甫 ▪ 韩宏 ▪ 裴洎 ▪ 李藩 ▪ 权德舆 ▪ 李绛 ▪ 张宏靖 ▪ 韦贯之 ▪ 王涯
▪ 崔群 ▪ 李墉 ▪ 李夷简 ▪ 皇甫镈 ▪ 程异 ▪ 令狐楚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 李逢吉 裴度              
唐穆宗
▪ 韩宏 ▪ 裴度 ▪ 李夷简 ▪ 令狐楚 ▪ 张弘靖 ▪ 萧俯 ▪ 段文昌 ▪ 崔植 ▪ 元稹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牛僧孺 ▪ 皇甫镈        
唐敬宗
▪ 李程 ▪ 窦易直 ▪ 杜元颖 ▪ 王播 ▪ 李逢吉 ▪ 牛僧孺 ▪ 裴度    
唐文宗
▪ 裴度 ▪ 韦处厚 ▪ 杨嗣复 ▪ 李珏 李宗闵 ▪ 段文昌 ▪ 宋申锡 李德裕 ▪ 李固言
▪ 郑覃 ▪ 王涯 ▪ 李训 ▪ 贾餗 ▪ 舒元舆 ▪ 李石 ▪ 陈夷行 ▪ 崔珙 ▪ 崔郸
路随 ▪ 李逢吉 ▪ 杜元颖 ▪ 王播 ▪ 牛僧孺 ▪ 窦易直      
唐武宗
▪ 李固言 ▪ 李石 ▪ 杨嗣复 ▪ 崔郸 ▪ 牛僧孺 ▪ 崔珙 ▪ 李德裕 ▪ 陈夷行 李绅
▪ 李让夷 ▪ 崔铉 ▪ 杜悰 ▪ 李回 ▪ 郑肃 ▪ 李珏      
唐宣宗
▪ 李让夷 ▪ 李绅 ▪ 郑肃 ▪ 李回 白敏 ▪ 韦琮 ▪ 崔元式 ▪ 李德裕 ▪ 卢商
▪ 马植 ▪ 周墀 ▪ 崔龟从 ▪ 任铭 ▪ 魏扶 ▪ 裴休 ▪ 魏谟 ▪ 崔慎由 ▪ 郑朗
▪ 萧邺 ▪ 刘瑑 ▪ 夏侯孜 ▪ 蒋伸 ▪ 令狐绹        
唐懿宗
▪ 令狐绹 ▪ 白敏中 ▪ 萧邺 ▪ 夏侯孜 ▪ 蒋伸 ▪ 杜审权 ▪ 杜悰 ▪ 毕諴 ▪ 杨收
▪ 曹确 ▪ 高璩 ▪ 萧置 ▪ 徐商 ▪ 路岩 ▪ 于琮 ▪ 韦保衡 王铎 ▪ 刘邺
▪ 赵隐 ▪ 萧仿 ▪ 崔彦昭            
唐僖宗
▪ 郑畋 ▪ 卢携 ▪ 王铎 ▪ 李蔚 ▪ 郑从谠 ▪ 崔沆 ▪ 豆卢瑑 ▪ 王徽 ▪ 裴澈
▪ 萧遘 ▪ 韦昭度 ▪ 郑昌图 ▪ 杜让能 ▪ 孔纬 张浚 ▪ 韦保衡 ▪ 赵隐 ▪ 刘邺
▪ 裴坦 ▪ 刘瞻 刘崇 ▪ 萧仿 ▪ 崔彦昭        
唐昭宗
▪ 韦昭度 ▪ 孔纬 ▪ 杜让能 ▪ 张濬 ▪ 刘崇望 ▪ 崔昭纬 ▪ 徐彦若 ▪ 郑延昌 ▪ 王抟
▪ 崔胤 ▪ 李磎 ▪ 陆扆 ▪ 孙偓 ▪ 郑綮 ▪ 朱朴 ▪ 崔远 ▪ 裴贽 ▪ 裴枢
王溥 ▪ 独孤损 ▪ 柳璨 ▪ 陆希声 ▪ 苏检 ▪ 卢光启 ▪ 韦贻范    
唐哀帝
▪ 裴枢 ▪ 独孤损 ▪ 崔远 ▪ 柳璨 ▪ 张文蔚 ▪ 杨涉    
相关专题
更多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封建王朝。...

山西历史人物大全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