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徽 五代南唐大臣
- 中文名:查文徽
- 外文名:Zha Wenhui
- 别名:字光慎
- 国籍:五代南唐
- 出生地: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
- 职业:大臣
- 主要成就:工部尚书
查文徽(885—954)五代南唐大臣。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唐休宁人。侍中主李璟,官至枢密副使。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他的孙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历仕李升监察御史、李璟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枢密副使、抚州观察使、工部尚书。攻吴越福州被执,遣还饯以慢性毒酒,十年乃卒。
史籍记载
出自陆游《南唐书》
查文徽,歙州休宁人,幼好学,能自刻苦。手写经史书百卷。稍长,任气好侠,闻人
困乏,虽不识,必济之,家本富,坐是穷空。不悔也。或遗以金帛。一夕,盗入其家,尽取去,文徽不言,虽邻里莫知者,久之,盗败于旁邑,移文讯验,人始知之。
咸推其量,烈祖辅政,初入谒。烈祖召于语。伟其论,宋齐丘亦称荐之,徐知谔领浙西,以文徽为其判官。或献玉杯。知谔喜。酬以钱百万,趣开宴,出杯行酒。至文徽,偶堕地碎,一坐皆惊,而文徽自若,烈祖受禅,入为监察御史,元宗立,进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枢密副使,闽主延义,与其兄延政相攻。延政以建州建国称殷,而延义为其下所杀,拥立大将朱文进,元宗欲讨文进,文徽以为延政首乱,当先致讨,有翰林待诏臧循者,与文徽同里巷,少尝为贾入闽,习知其山川险易,为陈进兵之策,文徽本好言兵,遂请行。元宗乃以为江西安抚使,令至境上。审观可否。文徽锐于成功。至上饶,复命,盛言必克,诏发洪州屯兵以边镐为将,从文徽攻建州,建人厌王氏之乱,伐木开道迎我师,行次盖竹。遇建州兵至,又闻泉漳汀州皆归。延政恐惧,退保建阳,时臧循亦为别将,屯邵武。延政袭破之,获循。斩于建州,军声大挫。元宗遣何敬洙等来援。敬洙镐与建州兵相持,文徽得建之降将孟坚。使潜师出其后击之,建州兵大败溃去。遂傅其城。虽下建州。诸军无纪律,杀掠不禁,民始失望。有叛志矣,元宗知而置不问,策功,迁抚州观察使,又拜建州留后,由是文徽益自用,时李弘义挟吴越兵据福州。伪遣谍来告福州乱,文徽喜,率剑州刺史陈悔赴之,悔将舟师至福州城下,击败岂兵,执吴越将马先进等三人。文徽以步骑继至。弘义阳遣卒数百人出迎,而设伏西门以待。文徽传令径入其城。陷伏中。
大败,堕马被执,送钱塘。将士死者万人。元宗遣使归马先进于吴越,而求文徽,吴越王遣还,将发,为置酒,寘毒,归至金陵,毒始作,元宗使医视之,医以珠置口中,有顷,珠色变黑。医曰:疾不可为。然犹十年乃死,文徽遂病瘖。朱元降周。坐亲党安置宣州,卒,年七十,距遇毒之岁。正十年云,谥曰宣。子元方,元规、元素、元范、元赏。元方事后主为水部员外郎,吉王从谦掌书记,从谦朝京师,太祖命知制诰,庐多?燕从谦于馆,多逊弈棋次,谓元方曰:江南竟何如。元方敛衽曰:江南事大朝十余年,极君臣之礼,不知其他,多逊推枰愧谢曰:勿谓江南无人,使还,通判建州,卢纬据歙州,傅檄至建元方立斩其使,及绛平。太祖闻元方所为,大悦,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官,元方子道。龙图阁待制,始徙家海陵。纯厚长者,以文行称于时,道从兄陶,及事后主,国亡入朝。仕至秘书少监,知审刑院,与道尤极友爱,自金陵坡,士祖流离,多贫困失职,惟道兄弟尽力收恤,聚食常数十百人,得任予恩,皆以与族人,以少长为先后,无亲疏之间,异姓亦分俸给之,时其婚姻,由是常苦贫。而查氏至今为海陵望族,许国皆其后也。
作品
【寄麻姑仙坛道士】
别后相思鹤信稀,郡楼南望远峰迷。
人归仙洞云连地,花落春林水满溪。
白发只应悲镜镊,丹砂犹待寄刀圭。
方平车驾今何在,常苦尘中日易西。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安徽,简称“皖”,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被称为江淮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