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 刘知远
  • 中文名:刘知远
  • 别名:刘暠
  • 国籍:后汉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日期:895年
  • 逝世日期:948年
  • 职业:军阀→皇帝
  • 主要成就:收复中原,建立后汉王朝
  • 庙号:高祖
  • 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 陵墓:睿陵(今禹州市苌庄乡)
  • 在位:947年―948年
  • 籍贯:太原
刘知远介绍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称帝后改名为刘暠,沙陀族,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幼时便不为人所戏弄,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其人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唐明宗及晋高祖时颇得战功。

开运四年(948年),刘知远称帝,改元复为晋高祖制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知远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

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生平经历

追随敬瑭

刘知远,生于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公元936年(唐清泰三年),刘知远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晋高祖, 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石敬瑭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刘知远对石敬瑭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契丹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果然,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 

志取天下

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公元942年(后晋天福七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 

公元944年(后晋开运元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 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 

公元947年(后晋开运四年),契丹进犯京师,俘虏了少帝石重贵北去,后晋灭亡。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王峻回来后,对刘知远说契丹政治混乱,一定不能攻占中原,于是便商议建国。 

称帝建国

同年,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他没有马上改国号,但弃开运年号,而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于是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 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三年(公元948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称帝。 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萧干守卫汴京,刘知远看准时机,采纳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正确建议,命史弘肇为先锋,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拿下了洛阳和汴京。

刘知远稳定中原局势后,令魏州的杜重威移镇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杜重威抗命不从,刘知远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杜重威誓死守城,汉军日久无功,刘知远恐生他变,亲自来攻,死伤甚巨,刘知远见强攻不克,多次遣人招降杜重威,许以不死,此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十一月二十七日,杜重威出城投降,刘知远言而有信,没有杀杜重威,封其为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楚国公。 至此,中原基本上平定。

托孤善后

乾佑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伤长子承训之死而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人托孤,临终前,刘知远认为杜重威反复无常,于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杜重威,随即驾崩,时年54岁。 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 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轶事典故

换马相救

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又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已只好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的女婿,在封建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下去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

不久刘知远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今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 

智救敬瑭

在唐末年李从珂起兵和唐愍帝李从厚争夺帝位时,石敬瑭也领兵赶赴首都,在路上碰到出逃的李从厚,石敬瑭和李从厚到屋内密谈,刘知远为防万一,就暗地里派勇士石敢前去保护,石敢在袖子里藏了一把铁锤,站在石敬瑭的背后。最后李从厚的随从嫌石敬瑭没有忠心保护李从厚的意思,就抽剑向石敬瑭刺来,石敢掩护着石敬瑭躲进旁边的一个屋子里,用巨木将门挡住,等刘知远闻讯领人闯进去时,石敢已经战死,刘知远于是将李从厚的所有随从全部杀死,石敬瑭没让杀李从厚,派人将他先囚禁起来,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派人杀死。在民间的墙上经常见到“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是避邪用的。 

历史评价

《旧五代史》:“在昔皇天降祸,诸夏无君。汉高祖肇起并、汾,遄临汴、洛,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然帝昔莅戎藩,素亏物望,洎登宸极,未厌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来苏之望。良以急于止杀,不暇崇仁。燕蓟降师,既连营而受戮;邺台叛帅,因闭垒以偷生。盖抚御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及回銮辂,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 

耶律德光支援石敬瑭打退后唐的进攻后,对石敬瑭推荐刘知远:“这个大将很勇猛,以后不要随意舍弃。” 

史籍记载

《新五代史·卷十·汉本纪第十》 

《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 

《旧五代史·卷一百(汉书)·高祖纪下》 

家族成员

先世

高祖父:刘湍(文祖明元帝)

曾祖父:刘昂(德祖恭僖帝)

祖父:刘僎(翼祖昭宪帝)

父:刘碘(显祖章圣帝)

妻子

李皇后

兄弟

河东节度使刘崇(后为北汉世祖

忠武节度使刘信(阳历生卒年 ?-951年,郭威夺权、刘赟被贬后自杀,被郭威追封为蔡王)

子女

儿子

开封尹刘承训(922年-948年,早逝,被刘知远追封为魏王)

后汉隐帝刘承祐 

开封尹刘承勋(?-951年,久因重疾卧床,去世后被郭威追封为陈王)

湘阴公刘赟(养子,本为刘崇之子)

女儿

永宁公主宋太祖赵匡胤皇后宋氏之母)

陵寝墓葬

后汉帝后陵墓群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山区,有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后汉隐帝刘承祐颍陵、后汉李后高后陵。

刘知远睿陵前原有四阙石兽,陵前神道自北向南排列文吏、武士石俑和各类兽俑,195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睿陵封土堆为覆盆状,高约8米,地面四阙神兽尚存,神道石像生被埋入地下,占地面积1243.5平方米。 

 
相关专题
更多
五代十国帝王列表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