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元瓘 吴越第二位国君
- 本名: 钱元瓘
- 别名: 原名传瓘
- 所处时代: 吴越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日期: 887年
- 逝世日期: 941年
- 主要作品: 《锦楼集》
- 字号: 字明宝
- 在位: 932年―941年
- 庙号: 世宗
- 谥号: 文穆王
- 葬处: 浙江省萧山县龙山
- 籍贯: 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吴越第二位国君,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七子。
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918年(后梁贞明四年),钱元瓘被任命为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讨伐吴国,大败吴军,迫使吴国与吴越讲和,因功任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后历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中书令等。928年(天成三年),钱元瓘被钱镠立为继承人,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钱元瓘继承父位。933年(长兴四年),后唐赐封钱元瓘为吴王。934年(清泰元年),进封吴越王。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又被后晋封为吴越国王。
941年(天福六年),钱元瓘因府署着火,惊惧得病。同年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去世,时年五十五岁,庙号世宗,谥号文穆王,葬于今浙江省萧山县龙山(杭州市南山陵园玉皇山南麓)。
钱元瓘人物生平
钱元瓘早年事迹
钱元瓘像
895年(乾宁元年),钱元瓘被授为盐铁发运巡官,不久又改任户部金部司郎中,赐紫衣、金鱼袋。901年(天复元年),钱元瓘又改任礼部尚书,遥领邵州刺史。902年(唐天复二年),杭州裨校许再思等人作乱,勾结宣州节度使田頵,钱镠打败许再思,与田頵讲和。田頵要同钱镠结盟,钱镠把所有的儿子都叫来,问他们说:“谁能为我去做田家的女婿?”儿子们都露出为难的神色,当时钱元瓘年仅十六岁,上前说:“我全听从葛骗盼敬大王吩咐。”因此就去宣州成亲局船,实际上是作质子。喇厚霸
903年(天复三年),田頵因叛乱战死,钱元瓘得以返回杭州。
此后,钱元瓘升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
918年(后梁贞明四年)夏天,钱镠大举讨伐吴国,以钱元瓘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战船抵达东州时,吴人以水军迎战,钱元瓘在筏子上顺风点火扬起灰烟以做掩护,吴军迷失方向,于是被打败,活捉了吴国军使彭彦章以及军校七十多人,获得战船四百艘。吴人知道不能与之对抗,便向钱镠讲和。钱镠因钱元瓘的战功上奏朝廷任他为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
后梁末年归应洒采,钱元瓘迁任清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923年(后唐同光元年),加封检校太师,兼任中书令、镇东等军节度使、观察使、处置使等。当时钱镠任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中书令、吴越国王,到钱镠以太师职位退休时,钱元瓘接连上奏,请求恢复旧号,后唐明宗李嗣源应允了他。
钱元瓘继承父位
928年(天成三年)七月,当时钱镠年事已高,想立钱元瓘为继承人,于是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自讲讲你们的功劳,然后我选择你们中功劳多的判习叠人立为继承人。”钱元瓘的哥哥钱传璹、钱传璟等都一致推举钱元瓘。于是钱镠上奏请求后唐朝廷授给钱元瓘两镇。同年闰八月初五日,后唐朝廷下诏任命钱元瓘为镇海、镇东节度使。
932年(长兴三年)三月,钱镠患病,召来属文官武将对他们说:“我这次患病必然不能再愈。我的几个儿子都愚昧懦弱,恐怕不能做你们的主帅,我要与你们永别了,你们当自己挑选出主帅。”将官们号哭着说:“大令公有军功,品行贤德又有仁义孝道,乃碑才已经主管两处藩镇,大王何苦这样说呢!”钱镠说:“你们认为他可以吗?”将官们说:“我们都愿奉他为主帅。”钱镠于是令人把印信、锁钥全部取出授予钱元瓘,并对他说:“三众位将吏推举你,你要妥善守护住。”
932年(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钱镠去世,钱元瓘继承父位,并与兄弟们共同在一个帐幄内守丧,内牙指挥使陆仁章说:“令公继承先王的霸业,将吏们早晚要进见,应当与诸位公子分开住。”便命令主事的人另设一帐,扶着钱元瓘住进去,并向将吏宣告:“从今以后,这里只能谒见令公,禁止诸公子的随从未经允许随便进入。”于是,昼夜警卫,未尝休息。
钱元瓘赐封王爵
钱元瓘塑像
933年(长兴四年),后唐派将作监李纮在钱元瓘服丧满期后拜封他官爵,又命户部侍郎张文宝授钱元瓘兼任尚书令。 同年七月十三日,后唐赐封钱元瓘为吴王。934年(清泰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后唐封钱元瓘为吴越王。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四月,钱元瓘恢复建国,如同后唐同光年间一样。四月十四日,钱元瓘在境内实行大赦,册立他的儿子钱弘僔为世子。任用曹仲达、沈崧、皮光业为丞相,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管教令。 十一月十九日,后晋高祖石敬瑭下诏,加任钱元瓘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为吴越国王。
939年(天乎悼汗福四年)八月十一日,后晋朝廷封钱元瓘为天下兵马元帅。
钱元瓘去世
941年(天福六年)七月,府署着火,宫室府库几乎烧光。钱元瓘惊惧,得了狂疾。
同年八月,钱元瓘病重起不了身,他发现内都监章德安为人忠厚,能够决断大事,便想把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他,对他说:“钱弘佐年纪小,应当选择宗室中的年长者立为君主。”章德安说:“钱弘佐虽然年轻,但是众臣下佩服他的英明敏捷,请您不要为这个忧虑!”钱元瓘说:“你能好好辅助他,我就没有忧虑了。”
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去世 ,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文穆王。
钱元瓘为政举措
钱元瓘继承父位之后,将兄弟们名字中的“传”字都改为“元”字,并遵从父亲遗命去掉国家的典仪,而使用藩镇法制;免除民田荒芜无收者的租税。任命处州刺史曹仲达暂为知政事。设置择能院,掌管选拔评定优劣之事,派浙西营田副使沈崧领导此事。
钱元瓘轶事典故
钱元瓘险死还生
钱元瓘在宣州为质期间,田頵背叛杨行密,起兵造反,杨行密便联合钱镠攻打田頵。田頵每次打仗失败,都会归罪于钱元瓘。田頵的母亲常常对钱元瓘加以保护。后来,田頵出战,临走时道:“今天有事不能取胜,一定要杀了钱元瓘。”田老夫人看着田頵出去,道:“这个鼠辈很快就会死去。”果然,田頵当天战死。田老夫人便把钱元瓘送回了杭州。
钱元瓘安抚将吏
内牙指挥使刘仁杞和陆仁章长时间当权,陆仁章性刚直,刘仁杞喜欢贬低人,二人都被众人所厌恶。一天,诸将一起来到府门请求钱元瓘除掉他们。钱元瓘就命他的侄子钱仁俊宣告众人说:“这二位将军侍奉先王很久了,我正要表彰他们的功劳,你们竟然要为私人嫌怨而诛杀他们,怎么可以呢?我现在是你们的王,你们应当听从我的命令;如若不然,我就应当归返临安以避让贤路!”众人惶惧而退去。于是,便任用陆仁章为衢州刺史。刘仁杞为湖州刺史。内外有上书进行私人攻讦的,钱元瓘都搁置不理,因此将吏和睦。
钱元瓘人物评价
钱元瓘像
《旧五代史》:元瓘幼聪敏,长于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僣营造,甚于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新五代史》:元瓘亦善抚将士,好儒学,善为诗,使其国相沈崧置择能院,选吴中文士录用之。然性尤奢僣,好治宫室。
《十国春秋》:王志量恢廓,识度宏远,虽少婴军旅,尤尚儒学。……其恪遵治命,保慎名器,足守一代之霸业焉。
《吴越备史》:王岐嶷之姿,虽由天纵,缵嗣之日,方属妙年,帑藏因回禄之初,将校竞陆梁之志,乃能恭勤庶务,绍开霸图,有果断之名,无酣嗜之累,以致兴复宫室,开拓土疆,光有大功,聿修厥德,而享祚非永,孰不哀哉!
《读通鉴论》:①钱元瓘独全友爱以待兄弟。钱镠初丧,位方未定,而元瓘与兄弟同幄行丧,无所猜忌,陆仁章以礼法裁之,乃不得已而独居一幄。其于元璙也,相让以诚,相对而泣,盖有澹忘富贵、专致恻怛者焉。故仁风扇而天性行。
②孝友传家,延于奕世,亦盛矣哉!推其源流,皆元瓘一念之仁为之也。
钱元瓘个人作品
钱元瓘著有诗词千余首,编集其中优秀的共三百首,命名为《锦楼集》,共十卷,在当时浙江一带人们都广为传诵, 今已失佚。
《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录其诗二首:《送别十七哥》 、《题得铜香炉》 。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三篇:《乞复父旧号表》、《请建龙册寺奏》、《杨舀等改补节度子将牒》。
《唐文拾遗》收录有其文一篇:《建化度禅院宝幢记》。
钱元瓘家族成员
钱元瓘父母
父亲:钱镠,封吴越王,谥号武肃。
母亲:陈氏,追赠晋国太夫人,谥号昭懿。
钱元瓘兄弟
钱元琏
钱元玑,官至宁国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封宛陵侯,晋封宁国公。
钱传瑛,曾在武勇都之乱中立下战功,封两浙副大使。赠太尉,追封云国公。
钱元懿,官至清海、武胜等军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封金华郡王,谥号宣惠。
钱元璲,封永嘉侯。
钱元璙,娶杨行密之女,屡立战功,官至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令。追封广陵郡王,谥号宣义。
钱传(王瞿),官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空、明州刺史,封余姚侯。
钱传球,封大彭县侯。
钱传(王季),封金华侯。
钱元(王亢)
钱元琢
钱元璞
钱传璛,娶马殷之女,官至湖州刺史、太傅,封新安侯。
钱传璟,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守司农卿,封霅国公。
钱元珰
钱元珣
钱元玧
钱元琛
钱元瑾
钱元(王术),官至静江军节度使、中书令,封扶南侯,后因罪被钱元瓘处决。
钱元珦,官至顺化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淮阴侯,后因罪被钱元瓘处决。
钱元琳,官至右千牛卫大将军。
钱元祐,官至静海军节度使。
钱元裕
钱元弼,官至秀州刺史。
钱元璝,官至福州彰武军节度使,追封宁明王。
钱元璠
钱元勖
钱元禧
钱传蒨,官至苏州刺史。
钱元邧,官至温州刺史。
钱元珪
钱传珎,后梁驸马都尉。
钱传琰,封钱塘侯。
钱元瓘妻妾
田氏,宁国节度使田頵之女,钱元瓘作为田頵质子时,田頵将其嫁给钱元瓘。
马氏,雄武军节度使马绰之女,初封越国夫人,进封吴越国庄睦夫人,谥号恭穆。
吴氏(吴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之女,生钱弘俶,封吴越国顺德太夫人,谥号恭懿。
许氏(许新月),生钱弘佐。封吴越国夫人,谥号仁惠。
鄜氏,生钱弘僔、钱弘倧,封鲁国夫人。
陈氏,生钱弘偡。
沈氏,生钱弘亿。
陈氏,生钱弘偓。
周氏,生钱弘仰。
崔氏,生钱弘信。
钱元瓘子女
据《十国春秋》记载,钱元瓘共有十四子。
-
钱弘僎,官至静海军节度使,封琼山侯。
-
钱弘儇(钱弘偁),官至太尉、吴越国丞相,谥号节惠。
-
钱弘侑,本姓孙,钱元瓘养子,封西安侯。
-
钱弘侒
-
钱弘僔,吴越世子,谥号孝献。
-
钱弘佐(钱佐),第三代吴越王,谥号忠献。
-
钱弘倧(钱倧):第四代吴越王,谥号忠逊。
-
钱弘偡,官至宜德军节度使,封吴兴王。入宋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号恭义。
-
钱弘俶(钱俶),吴越忠懿王。
-
钱弘亿(钱亿),入宋后任奉国军节度使,谥号康献。
-
钱弘仪(钱仪),入宋后任检校太保,封开国彭城侯。
-
钱弘偓,官任衢州刺史。
-
钱弘仰,官任台州刺史,谥号成显。
-
钱弘信(钱信、钱俨),追赠昭化军节度使,谥号静宣。
钱元瓘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
《十国春秋·卷七十九·吴越三·文穆王世家》
《吴越备史·卷三》
钱元瓘钱元瓘墓
钱元瓘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郊玉皇山下,墓前有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吴越国文穆王墓”碑。
钱元瓘影视形象
《吴越钱王》中的钱元瓘
2006年电视剧《吴越钱王》钱泳辰饰演钱元瓘。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浙江,简称“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这里才子佳人辈出,文化风情无限。...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