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 后梁第二位皇帝
- 本名:朱友珪
- 别称:朱友球
- 字号:遥喜
- 所处时代:后梁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884年
- 去世时间:913年3月27日
- 职业:皇帝
- 在位时间:912年―913年(243天)
- 年号:凤历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母亳州营妓,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弑父登基,改年号为凤历。继位后大量赏赐将士以图收买人心,然众多老将颇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无度,因此人心沸腾、民怨四起。
凤历元年(913年),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赵岩、儿子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朱友珪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以及张皇后杀死。朱友贞继位后,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人物生平
母为营妓
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子,母亲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在镇守宣武,到宋州、亳州扩大地盘时,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怀孕。朱温离去后,其母差人告诉朱温生一男孩 ,朱温大喜,于是取小名遥喜,后来被朱温接到身边。
朱友珪长大后,狡猾多智谋。朱温的养子博王朱友文多才多艺,而且年长,朱温很喜爱他。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朱温篡位称帝,建立后梁政权,是为后梁太祖。同年五月初九日,朱友珪被封为郢王。 当时朱温未立太子,心里很想立朱友文为嗣君。
开平四年(910年),朱温任命朱友珪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
传位友文
朱温自从正妻元贞皇后张惠过世后,就开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朱温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早死;次子博王朱友文,本名康勤,是朱温的养子;三子即朱友珪;四子均王朱友贞。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有美色,尤其受到朱温的宠爱。朱温病久了,王氏与朱友珪妻子张氏常常侍奉。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对王氏说:“我知道我的病好不了,你去东都召朱友文来,我与他说临别的话。”朱温打算传位给朱友文。就对敬翔说:“朱友珪可以给他一郡,催他去上任。”于是任命朱友珪为莱州刺史。
弑父篡位
朱温平时性格刚烈残暴,病中喜怒无常,当时降职的人,往往很快下诏处置,朱友珪非常害怕。当时朱友珪之妻张氏也在朱温身边服侍,得知朱温想传位给朱友文,就将此事告诉朱友珪 说:“皇帝把传国宝给王氏,叫她到东京召朱友文,你要大祸临头了。”夫妇二人相对哭泣。左右的人劝朱友珪说:“事急出计谋,为何不早点想办法?”朱友珪换了衣服,秘密地到左龙虎军,与统军韩勍商议,韩勍连夜带领牙兵五百人随朱友珪混杂在控鹤卫士里进入宫中。夜里三更,斩关入万春门,至寝宫,侍奉的人都吓跑了。朱温吓得坐起大喊说:“我怀疑此贼很久了,恨没早点杀掉,逆贼忍心杀父吗?”朱友珪亲吏冯廷谔用剑刺朱温,朱温围着柱子转,剑三次击在柱上,朱温身体疲乏,扑倒床上,冯廷谔以剑刺中,穿过腹部,肠胃都流出来了。朱友珪用蚊帐被褥包裹起来放在寝室里,秘不发丧达四天之久。拿出府库钱财,大赏群臣和各军。派丁昭浦假传诏书到东都,杀害朱友文。朱友珪又下诏说:“朕艰难创业三十多年,为帝六年,大家努力,希望能达到小康。没料到朱友文阴谋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入宫,多亏朱友珪忠孝,领兵剿贼,保全朕体。然而病体受到震惊,危在旦夕。朱友珪清除凶逆,功劳无比,应委他主持军国大事。”然后发丧。
登基被杀
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日(912年7月27日),朱友珪在朱温灵柩前即皇帝位,升任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任命其弟朱友贞为汴州留后,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朱友谦不接受命令。朱友珪即位后,虽然大量赏赐将领兵卒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淫无度,因此人心沸腾、民怨四起。而怀州龙骧军三千人,劫持其将刘重霸,占据怀州,声言讨贼。乾化三年(913年)正月,朱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年号为凤历。
凤历元年(913年),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驸马都尉赵岩、第四子均王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同年二月,袁象先首先发难,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爬城墙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朱友贞即位后,恢复朱友文的官职和爵位,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历史评价
欧阳修等《新五代史》:“长而辩黠多智。”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三(梁书)·太祖纪三》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