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言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 中文名:陈汝言
- 别名:字惟允,号秋水
- 出生地:临江清江
- 职业: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陈汝言(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字惟允,号秋水,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字惟寅)齐名,时人呼为大髯小髯。
陈汝言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陈汝言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
人物简介
陈汝言风流倜傥,有谋略,张士诚据苏州尝参与军事,明洪武初官济南经历,后受胡惟庸案所累被杀,临刑犹从容染翰,人谓之画解。
传世作品
陈汝言有《荆溪图》,《百丈泉图》,《仙山图》,《罗浮山樵图》,《雪景山水》,《密山柴门》等作品传世。《荆溪图》轴,绢本,墨笔,纵129厘米,横52.7厘米,上有倪
陈汝言画作瓒长记和周砥、郑元佑、虞堪、王蒙、张经、王光大、陈植、张田、荆南樵人、陆大本、张监等诗题;至正二十年(1360)作《百丈泉图》轴,纸本,墨笔,纵115.2厘米,横46.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左上有小字自题:“至正庚子(1360)正月二日,庐山陈汝言写”,上有张经、赵质等5人诗题。《荆溪图》、《百丈泉图》均图录于《故宫书画集》。著有《秋水轩稿》。
作品赏析
【名称】元 陈汝言 仙山图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现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该图右上角有倪瓒题写的字样:“仙山图,陈君作也,所画秀润清远,深得赵荣禄笔意。……辛亥十二月二日,倪瓒题。”由此可知,陈汝言的这幅画作与于明洪武四年辛亥(1374)。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眼望去,那水、那山、那松、那楼在统一协调的淡绿调子里,或妩媚变幻、或变形夸张,均有一种自在悠然的气势。富有装饰意味的画面,呈现着疏朗、清远的气韵,给人以秀润、清爽之感,使观者不由自主地随着画中之人走进这可游可居的美妙仙境。此图绘仙山、楼阁、古松,从造型及用笔用墨乃至用色均与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相似。画中对群山造型的描绘,没有用习常的以皴为主的表现手法,而先是用简练、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山的形式、结构、走向,不着皴笔,后又填以颜色。这单纯简约的处理,赋予仙山之灵气。对树的造型设计也别有用心,其体态古拙、变形夸张,用线细润;丛树的主干也采用了空勾填色法,松枝开张如伞状,可见作者有意追求一种较强的装饰趣味。这使松树的形象在与群山互为映衬的对比中呈现出优雅的姿态。画中还有瀑布、流水、小桥,左右两边邻水的岸上也有人物在活动。最有趣的是右边的那组人物场景,只见丛林间的空地上,有一童子伸开双臂似在跳舞,引得对面两只仙鹤也展翅起舞;旁边一高士斜卧于地,好似在悠闲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全图追求晋唐人的古法,显示出对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之主张的崇尚。诸多细腻地刻画、精心地设计,均体现出陈汝言对仙山佳境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家园。
【名称】元 陈汝言 百丈泉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115.2厘米,横46.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图左上有小字自题:“至正庚子(1360)正月二日,庐山陈汝言写”。图绘群山层叠,一峰高耸,两山之接合处有山泉从高处喷涌而下。坡岸上树木林立,枝叶茂密,有茅屋、楼阁错落其间。山谷中村落隐现。溪水潆洄,汇成大河,远处对岸,峰峦犹现。山势圆匀,作长披麻皴,是董、巨法,但时断时续,却有些王蒙的解索皴的意味。碎石堆叠,形似“矾头”,近树枝干挺直,粗笔点叶,略依循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及巨然《层岩丛树图》的衣钵。其时已是元末,山水画总的在趋向简率、写意。如陆广、赵原、方从义等画家,无论构图、笔墨,都渐现简练、率意,而王蒙虽然构图上依然繁、密,但在笔意上日益苍莽、抽象。陈汝言则用笔虽见粗阔,但勾、皴依然缜密、清润,可以看出王蒙对他的影响。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帝王庙中,都是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直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均归入元朝的范畴。而元朝皇帝则是指由元太祖铁木真开始,直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共15位皇帝(其中托雷监国)。 ...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起算。元朝历史是中国的历史的一部分,但元朝时期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亡国了。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大的悲剧,中华文化的衰退源头上要追溯到元蒙的统治。 ...
江西,简称赣,自古为“干越之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