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 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君主
- 本名:姬胡
- 别称:蔡仲胡
- 所处时代:西周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主要成就:续封蔡国
- 职业:蔡国国君
蔡仲,姬姓,名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周武王的侄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亦称蔡仲胡。
周成王初年,蔡仲的父亲蔡叔度与管叔鲜、霍叔处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便一同挟持武庚作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流放蔡叔度,降废霍叔处。
蔡仲因不与其父同流合污,而且遵守德训,与人和善。于是周公旦提拔蔡仲担任鲁国卿士,辅佐其子鲁公伯禽。后来,周公旦因蔡仲辅佐伯禽治理鲁国的政绩卓著,便将蔡仲续封蔡国,以奉祀蔡叔度。蔡仲死后,其子蔡伯荒继位。
概述图片来源:
蔡仲人物生平
蔡仲父亲作乱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蔡仲的二伯父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五弟、蔡仲的父亲蔡叔度封在蔡地,建立蔡国,居住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周武王还将商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与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断绝。周武王因武庚还未心悦诚服,恐其有异心,于是便让蔡叔度和三弟管叔鲜、八弟霍叔处协助监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遗民。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登基时少不更事,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当时周朝因是初定天下,政局还不是十分稳定,蔡叔度的四哥、蔡仲的四伯父周公旦便当国摄政,代行周成王之职,处理国家大事。蔡叔度和管叔鲜、霍叔处怀疑周公旦要篡夺王位,三人心里愤愤不平,便到处散布流言。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乱。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叛军。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将蔡叔度流放到郭邻;将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时,只配给他十辆乘车(《尚书》作七辆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作为随从。
蔡仲续封蔡国
蔡国故城
当时蔡仲不仅能认识到父亲的过错,不与之同流合污,而且遵守周文王德训,与人和善。周公旦听说后,便提拔蔡仲担任鲁国的卿士,辅佐自己的儿子鲁公伯禽,蔡仲辅佐伯禽将鲁国治理的很好。后来,蔡叔度在郭邻去世,周公旦因蔡仲政绩卓著,于是奏请周成王将蔡仲封于蔡国,以继奉蔡叔度的祭祀,史称蔡仲或蔡仲胡。蔡仲死后,其子蔡伯荒继位。蔡国亡国后,蔡仲子孙散居各地,以国为姓,称蔡氏。蔡叔度被后人尊为蔡姓的得姓始祖;蔡仲为蔡姓的二世祖。
蔡仲为政举措
蔡国故城蔡仲受封蔡国后,励精图治,放着豪华的宫殿不住,而是在岗坡上结草为芦。他脱下华丽的锦袍和朝靴,换上粗糙的布衣和草鞋,手执木杖,带着随从人员在境内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几尺厚的地表顽石、砂礓下竟是可长庄稼的黄黑土壤。于是蔡仲就发动臣民开荒种地,一年后,当人们看到黄土地上长出绿油油的庄稼时,才明白蔡仲的良苦用心,纷纷向他磕头称谢。接着蔡仲率领人们继续修建蔡国城。蔡仲历史评价
周成王:“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尚书》:“蔡仲克庸祇德”
司马迁《史记》:“胡乃改行,率德驯善。”
司马贞《史记索隐》:“胡能改行,克复其爵。”
蔡仲史籍记载
《尚书·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蔡仲家庭成员
父亲:蔡叔度儿子:蔡伯荒
蔡仲蔡仲墓
蔡仲墓,位于河南省上蔡县蔡侯路东段蔡叔度石像北侧500米处,墓高4米,底部直径11米,总面积95平方米。墓前刻有《蔡仲之命》、《蔡仲之墓》等石碑三通。1992年,上蔡县人民政府对该墓进行一次重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蔡仲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天子称“王”,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是从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起,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灭,共东周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周赧王被秦国所灭,共计551年。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正式拉开战国序幕,被史学家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