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指政权主要由少数几个高门显族的人物掌握)之局。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年号 | 庙号 | 姓名 | 即位时间 | 即位年龄 | 在位年数 | 死时年龄 | 世系 | 备注 |
---|---|---|---|---|---|---|---|---|
汉赵(前赵)世系 | ||||||||
元熙、永凤、河瑞 | 高祖武 | 刘渊 | 304 | 7 | 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 | 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 | ||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 烈宗 | 刘聪 | 310 | 9 | 刘渊第四子 |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 | ||
汉昌 | 隐皇帝 | 刘粲 | 318 | 1 | 刘聪子 |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杀。 | ||
光初 | 刘曜 | 318 | 12 | 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 | 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 | |||
成汉世系 | ||||||||
建兴、晏平、王衡 | 太宗 | 李雄 | 304 | 31 | 31 | 61 | 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人 | 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 |
玉衡 | 戾太子 | 李班 | 334 | 47 | 1 | 47 | 李雄之兄,李荡子 | 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 |
玉衡、玉恒 | 幽公哀皇帝 | 李期 | 335 | 22 | 4 | 25 | 李雄第四子 | 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 |
汉兴 | 中宗 | 李寿 | 338 | 39 | 6 | 44 | 李特弟李骧 | |
汉兴、太和、嘉宁 | 李势 | 5 | 李寿长子 | 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 | ||||
前凉世系 | ||||||||
建兴 | 高祖 | 张实 | 314 | 44 | 7 | 50 | 张轨长子 | 301年,西晋任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保据一方,314年轨病死,其子张实继之,317年西晋灭亡,张氏以姑臧为中心世守凉州 |
建兴 | 太宗 | 张茂 | 320 | 44 | 5 | 48 | 张轨子 | 320年六月,张实被部下杀害,实子骏年幼,茂袭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 |
建兴 | 世祖文王 | 张骏 | 324 | 18 | 23 | 40 | 张实子 | 张茂摄位,立骏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世子,茂死,无子,张骏立,于345年称假凉王 |
建兴,又作永乐 | 世祖桓 | 张重华 | 346 | 20 | 8 | 27 | 张骏第二子 | 以世子即位 |
和平 | 威王 | 张祚 | 354 | 2 | 张骏之长庶子,张重华之兄 | 张重华死,其幼子灵曜嗣立,张祚以其年幼,废以为宁凉侯,自立为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后为其臣下所杀 | ||
建兴、升平 | 冲王 | 张玄靓 | 355 | 6 | 9 | 14 | 张骏少子 | 363年杀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西平公,376年降于前秦,前凉亡 |
张玄锡 | 363 | 14 | 张骏少子,重华弟 | 363年杀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西平公,376年降于前秦,前凉亡 | ||||
后赵世系 | ||||||||
太和、建平 | 高祖 | 石勒 | 319 | 46 | 15 | 60 | 上党武乡人,羯族,父周曷米,一名乞翼加,部落小帅 | 起兵后投奔前赵,为刘渊大将,319年自称大单王,定都襄国,330年改称大赵天王,同年改称皇帝 |
建平、延熙 | 石弘 | 333 | 20 | 2 | 22 | 石勒第二子 | 石勒称帝后立为太子,即位后,石虎自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334年十一月,石虎废弘为海阳王,寻杀之 | |
延熙、建武、太宁 | 太祖 | 石虎 | 334 | 40 | 16 | 55 | 石勒之侄 | 334年废石弘,自立为帝,称大赵天王,349年改称皇帝,335年九月迁都于邺 |
青龙 | 石鉴 | 349 | 1 | 石虎子 | 349年十一月,石闵(石虎养孙,汉人)废杀石遵,立石鉴,闵改国号为卫,易姓李,杀石鉴及石虎子孙二十余人,石氏几尽,闵自立为帝,又改国号为魏,复其原姓冉,史称其国为“冉魏”,石鉴在位,实一百零三日 | |||
永宁 | 石祗 | 350 | 2 | 石虎子 | 石鉴被杀,石祗于350年三月自立为帝,起兵讨冉闵,战败,于四月为部将刘显所杀,后赵亡 | |||
前燕世系 | ||||||||
太祖 | 慕容皝 | 337 | 41 | 12 | 52 | 昌黎棘城人,鲜卑族,慕容廆第三子 | 西晋灭亡后,慕容廆自称大单于,在辽河流域建立政权,其子慕容皝嗣位于333年,337年自称燕王,于342年迁都龙城 | |
元玺、光寿 | 烈祖 | 慕容俊 | 348 | 30 | 13 | 43 | 慕容皝第二子 | 慕容皝立以为世子,皝死,嗣位,受东晋穆帝册封,为使持节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燕王,350年攻克蓟城而迁都于蓟,352年灭冉闵,同年称帝,后迁都于邺 |
建熙 | 幽皇帝 | 慕容暐 | 360 | 34 | 11 | 45 | 慕容俊第三子 | 慕容俊立以为皇太子,后嗣位,370年十一月,符坚攻入邺城,暐外逃被俘,前燕亡,后被符坚所杀。 |
前秦世系 | ||||||||
太祖 | 符洪 | 350 | 66 | 1 | 66 | 略阳临渭人,后改姓符,先世为捕落小帅,父怀归 | 西晋末,被氏族各部落推为盟主,后被前赵刘曜封为氏王,,后又受后赵封号,以石遵削其职而降晋,350年,符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但秦王,改姓符,同年三月,被其军帅将军麻秋毒死 | |
皇始 | 世宗 | 符健 | 350 | 34 | 6 | 39 | 符洪第三子 | 即位前斩麻秋,旋即位,翌年,占关中,据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改元皇始,翌年称帝,都长安 |
寿光 | 厉王 | 符生 | 355 | 22 | 3 | 24 | 符健第三子 | 即位后嗜酒残暴,肆行杀戮,357年六月,被符健侄东海王符坚废以为越王,旋被杀 |
永兴、甘露、建元 | 世祖 | 符坚 | 357 | 20 | 29 | 48 | 父符雄,福符洪 | 杀符生后嗣位,370年灭前燕,370年灭前凉,统一中国北部,383年八月,亲率大军攻东晋,败于淝水,北方各族纷纷自立,中国北部再度分裂,385年,慕容冲围攻长安,符坚出逃,被姚俘获后缢死 |
太安 | 哀平皇帝 | 符丕 | 385 | 2 | 符坚长子 | 385年七月符坚败死,八月丕在晋阳称帝,次年,与鲜卑人慕容永激战于襄陵,惨败,后又败于晋将冯该,被杀 | ||
太初 | 太宗 | 符登 | 386 | 44 | 9 | 52 | 符坚之族孙父符敞 | 符丕败死,诸将拥立符登,394年为姚兴所败,旋被杀,其子符崇奔逃于湟中嗣位,当年被西秦乞伏乾归逐杀,前秦亡 |
后秦世系 | ||||||||
白雀、建初 | 太祖 | 姚苌 | 384 | 55 | 11 | 64 | 南安赤亭人,羌族,父姚弋仲 | 其兄为符坚所杀,姚苌率诸弟降于符坚,符坚伐晋,以姚苌为龙骧将军,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386年称帝,都长安,国号秦 |
皇初、弘始 | 高祖 | 姚兴 | 394 | 29 | 23 | 51 | 姚苌长子 | 以皇太子嗣位 |
永和 | 姚泓 | 416 | 29 | 2 | 30 | 姚兴长子 | 416年,东晋太尉刘裕乘姚兴新丧而举兵北伐,攻克洛阳,次年攻占长安,生俘姚泓至建康而杀之。后秦亡 | |
后燕世系 | ||||||||
燕元 | 世祖 | 慕容垂 | 384 | 59 | 13 | 71 | 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慕容皝第五子 | 原为前秦大将,符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 |
永康 | 烈宗 | 慕容宝 | 396 | 42 | 3 | 44 | 慕容垂第四子 | 以太子嗣位,398年四月,为部下鲜卑族兰汗所杀 |
建平、长乐 | 中宗 | 慕容盛 | 398 | 26 | 4 | 29 | 慕容宝庶长子 | 398年四月即位,杀兰汗,称长乐王,同年十月称帝,400年,去帝号,改称庶民天王,401年被部下射伤,寻死 |
光始、建始 | 昭文皇帝 | 慕容熙 | 401 | 17 | 7 | 23 | 慕容垂少子 | 慕容盛死,太后废太子,立熙嗣位,407年七月,冯跋杀慕容熙自立,后燕亡 |
西秦世系 | ||||||||
建义 | 烈祖 | 乞伏国仁 | 385 | 4 | 略阳氐族人,先世世为豪酋,父吕婆楼,佐命符坚,官至太尉 | 其父为前秦符坚之镇西将军,385年司繁卒,国仁即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 | ||
太初、更始 | 高祖 | 乞伏乾归 | 388 | 25 | 乞伏国仁之弟 | 乞伏国仁死后,群臣以其子年幼,乃推国仁弟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394年改称秦王,迁都金城,再迁都苑川,412年为兄子乞伏公府所杀 | ||
永康、建弘 | 太祖 | 乞伏炽盘 | 412 | 17 | 乞伏乾归 | 乞伏公府杀乾归,炽盘追杀公府而继位,414年灭南凉,428年五月病死 | ||
永弘 | 乞伏慕末 | 428 | 4 | 炽盘第二子 | 431年降于夏王赫连定,被杀,西秦王 | |||
后凉世系 | ||||||||
太安、麟嘉、龙飞 | 太祖 | 吕光 | 386 | 49 | 14 | 62 | 略阳氏族人,先世世为豪酋 | 受符坚命,以太尉领兵攻略西域,降服三十余国,后闻符坚为姚苌所杀,于386年十月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凉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后改称三河王,天王 |
咸宁 | 灵皇帝 | 吕纂 | 399 | 3 | 吕光庶长子 | 399年,吕光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吕光死,吕纂攻绍,绍自杀,纂即位 | ||
神鼎 | 吕隆 | 401 | 3 | 吕光弟,吕宝之子 | 401年,吕超杀吕纂,让位于吕隆,隆即位,改元神鼎,为沮渠蒙逊与秃发傉擅所侵逼,于403年降于后秦,后凉亡 | |||
南凉世系 | ||||||||
太初 | 烈祖 | 秃发乌孤 | 397 | 3 | 河西鲜卑族人,秃发氏为鲜卑族拓跋部之一支 | 传说秃发氏先人寿阗生于被中,鲜卑语谓被为“秃发”,遂以为氏,传至乌孤,始强大,于397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建元太初,都于廉川堡,后坠马死 | ||
建和 | 康王 | 秃发利鹿孤 | 400 | 3 | 乌孤之弟 | 乌孤死,利鹿孤即位,改称河西王 | ||
弘昌、嘉定 | 景王 | 秃发傉 | 402 | 38 | 13 | 51 | 利鹿孤之弟 | 利鹿孤死,嗣位,迁都于乐都,改称凉王,414年七月,西秦乞伏炽盘攻陷离都,傉檀降,西凉亡 |
南燕世系 | ||||||||
燕平、建平 | 世宗 | 慕容德 | 398 | 63 | 8 | 70 | 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少子,后燕主慕容垂之弟 | 前燕时被封为梁公,范阳王,后燕时封范阳王,北魏陷后燕都城中山后,慕容德率众至邺,又迁滑台,398年称王,400年迁广固,称帝,405年病死 |
太上 | 慕容超 | 405 | 21 | 6 | 26 | 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纳之子 | 慕容德立为太子,德死,嗣位,410年为东晋刘裕所败,俘送于建康而杀之,南燕亡 | |
西凉世系 | ||||||||
庚子、建初 | 太祖 | 李暠 | 407 | 27 | 19 | 45 | 匈奴人,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父卫辰 | 后凉末,李暠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称凉公,年号庚子 |
嘉兴 | 李歆 | 417 | 4 | 李暠第二子 | 暠死,即位,420年七月与北凉沮渠蒙逊战于箩泉,兵败被杀 | |||
永建 | 李恂 | 420 | 2 | 李暠第六子 | 李歆死,恂自立,称凉州刺史,改元永建,次年春,沮渠蒙围敦煌,恂自杀,西凉亡 | |||
胡夏世系 | ||||||||
龙升、凤翔、昌武、真兴 | 世祖 | 赫连勃勃 | 407 | 27 | 19 | 45 | 匈奴人,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父卫辰 | 其父卫辰入居塞内,被符坚封为西单于,督摄河内西诸部,后为北魏拓跋圭所杀,赫连勃勃投奔后秦姚兴,407年拥兵自立,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 |
承光 | 赫连昌 | 425 | 4 | 勃勃第二子 | 以太子即位,428年被北魏生俘,封秦王,旋杀之 | |||
胜光 | 赫连定 | 428 | 4 | 勃勃第五子 | 昌被俘,定占据平原,称帝,431年被吐谷浑击败生俘,夏亡 | |||
北燕世系 | ||||||||
正始 | 高云 | 407 | 3 | 高句丽王族,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 | 407年,后燕禁卫军将领冯跋杀燕帝慕容熙,立慕容云(高云)为主,为其宠臣离班所杀 | |||
太平 | 太祖 | 冯跋 | 409 | 22 | 长乐信都人,汉族 | 高云被杀,冯跋平定变乱,称天王 | ||
太平、太兴 | 昭成皇帝 | 冯宏 | 430 | 7 | 冯跋弟 | 冯跋病死,宏尽杀跋诸子,乃自立,436年为北魏所杀,宏走死高丽 | ||
北凉世系 | ||||||||
永安、玄始、承玄、义和 | 太祖 | 沮渠蒙逊 | 401 | 34 | 33 | 66 | 临松卢水人,匈奴族沮渠部,先世世为沮渠部酋豪 | 397年起兵反后凉吕光,拥后凉建慷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401年杀段业而自立,称张掖公,都张掖,412年占姑臧,称河西王,421年灭西凉,据有凉州全境 |
永和 | 哀王 | 沮渠牧健 | 433 | 7 | 蒙逊第三子 | 蒙逊死,牧健以皇太子即位,439年,魏师来伐,势穷请降,被杀,北凉亡 |
前凉王朝皇帝列表及排名 前凉的皇帝世系表
前凉 316~376年
前凉,十六国之一。前凉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存在76年,301~376年,是十六国中历时最长的政权。301年,西晋令张轨为凉州刺史。314年,张轨病死,子张茂即位。316年,西晋灭亡后,张氏世有凉州,依靠凉州大姓,虽然始终效忠晋室,以维系人心,但实质上已成为割据政权,都故臧(今甘肃武威),史称前凉。此时,中原混乱,这里相对安定,大量流民拥入,促进了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发展。张轨还在姑臧设立学校,提倡儒学,在当时战乱年代,凉州成为当时北方文化最兴盛的地区。张轨对西晋王朝忠心耿耿,虽然自己日子也不好过,每年还派使臣进贡一些财帛,西晋王朝依靠凉州的支援才苟延一时。《十六国疆域志》记载其全盛时“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占据今甘肃西北部,青海一部分及新疆南部和内蒙南部。前凉曾先后击退前赵、后赵多次进攻。327年,张茂子张骏即位,企图乘前赵瓦解,向东发展,进抵狄道(今甘肃临洮),与石勒分境。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30万进攻前凉,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凉亡。前凉共历8主,60年。
前凉皇帝一览表
朝代 | 姓名 | 庙号(或谥号) | 生卒年代(公元) | 在位年代(公元) |
前 凉 |
张轨 | 武公 | 255—314 | ? |
张寔 | 昭 公 | ?—320 | 314—320 | |
张茂 | 成 公 | 279—324 | 320—324 | |
张骏 | 文公 | 307—346 | 324—346 | |
张重华 | 桓公 | 326—353 | 346—353 | |
张耀灵 | 哀公 | 343—353 | 353 | |
张诈 | 威公 | ?—355 | 354—355 | |
张玄靓 | 冲公 | 350—363 | 355—363 | |
张天锡 | 归义侯 | 345—406 | 363—376 |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商共有30个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天子称“王”,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秦始皇帝 嬴政(前221年-前210年);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末王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秦朝皇帝世系表(嬴姓),秦朝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秦朝皇帝与秦国君主不是同一个概念。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经历了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公元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开创科举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后期统治腐朽,618年李渊迫使隋恭帝禅让,619年,皇泰主被迫禅位王世充,隋亡,国祚38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更出了一个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相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宋朝国祚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朝有多少皇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宋朝南北各9帝。北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却让赵光义的子孙做了皇帝,南宋时赵光义的子孙立国,又让赵匡胤的子孙坐了皇位。可谓赵匡胤的天下赵光义坐,赵光义子孙的天下匡胤的子孙坐。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帝王庙中,都是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直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均归入元朝的范畴。而元朝皇帝则是指由元太祖铁木真开始,直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共15位皇帝(其中托雷监国)。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十六国时期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