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为何能继承宋太祖的皇位?宋太宗继位合法吗?
- 中文名:赵光义
- 别名:赵炅、赵匡义、赵廷宜
- 国籍:中国(宋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
- 出生日期:939年
- 逝世日期:997年
- 职业:皇帝
- 主要成就: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 代表作品:《御制诗文》
- 庙号:太宗
- 陵墓:永熙陵
- 典故:开卷有益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原本是后周重臣,受后周世宗柴荣重用。后周世宗去世之后,传位给年幼的后周恭帝。赵匡胤本应该辅佐幼主,却陈桥兵变,最终夺取后周江山建立北宋。
宋太祖建立北宋,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他在位十六年,于开宝九年去世,享年50岁。赵匡胤去世之后,北宋的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皇位兄死弟及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过,但一般是在皇帝没有儿子继位的情况下。宋太祖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两个儿子赵德芳和赵德昭在世。所以后世对于赵光义的继位,议论纷纷。
《宋史》中对于赵光义继位的解释,源自于一份藏在金盒中的遗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宋史·杜太后传》和《宋史·魏王廷美传》中都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匡胤、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和宰相赵普。
据说杜太后病重去世前,急忙忙将赵匡胤和赵普叫到床边,她对宋太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这都是托母亲您的福气。”杜太后摇头说:“不是这样,都是因为当初后周世宗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后周恭帝。如果当初继位的是年长的人,那么你哪里有机会夺得这天下呢?所以你百年之后要将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那么大,只有传位给年长的人才能安稳。”
赵匡胤答应了杜太后的请求,杜太后于是让赵普记录下他们的对话,并让他作证,将来不要违背了盟约。
赵普听从杜太后之令,记录下宋太祖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诏书,杜太后命人将这份诏书锁在金盒里,并命人好好保管。宋太祖去世之后,赵光义凭借金盒里的遗书继承了哥哥的皇位。
除了“金匮之盟”的故事之外,还有“烛影斧声”。这两个故事却是相反的,前者表明宋太宗的继位是合法而正统的,后者则说宋太宗的皇位是弑兄夺来的。
“金匮之盟”的故事见于正史,而“烛影斧声”的故事则记载于《湘山野录》这类野史中。所以历代学者认为宋太宗登基之初也许并不安稳,但应该的确是存在有一份让他能顺利继位的遗诏的。
大家相信这份遗诏的存在,但是历史上却并没有记载有这份遗诏的内容。所以后世学者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也许宋太宗的继位是合法的,但遗诏中应该还有其他的内容。
其中得到最多支持的一种说法,就是说宋太祖传位给宋太宗,但是却要求宋太宗百年之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也许宋太宗不愿意将皇位再传给侄子,想要自己的儿子继位,所以最后毁去了金盒中的遗诏,使得遗诏内容不现于世。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和赵德昭分别于太平兴国六年和太平兴国四年去世。前者因病而死,享年23岁。后者则是因为受到宋太宗的呵斥,心中不安最后自杀而死,享年28岁。
两人去世后,宋太祖再没有儿子存于世,最后宋太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宋真宗赵恒。不过南宋的时候,赵德昭的九世孙继位为宋理宗,皇位到底还是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守护变法天平 保全苏轼 2023-12-11
-
宋神宗执政时期下的宋朝是什么样的?他有什么用人特点 2023-12-28
-
“败家皇帝”宋徽宗:除了江山什么都爱 2023-12-10
-
李凤娘: 当悍妇成了皇后 2023-12-14
-
北宋名相吕蒙正“横财不发命穷人”的故事 2023-12-15
-
身为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最后什么结局?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