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选择投降,孙权不同意 两人为什么会意见不一致
- 本 名:张昭(156~236)
- 别 称:张公
- 字 号:字子布
-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孙吴)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徐州彭城
- 出生时间:156年
- 去世时间:236年
- 主要作品:《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
- 官 职: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 典 故:张昭塞门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张昭的选择并非出于怕死或贪恋荣华富贵,而是在理论基础上做出的最经济的选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降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如果名义上不占优势,实力上又打不过,那么不投降只会拼个鱼死网破。从某种角度来说,张昭相当于曹操的荀彧和刘备的诸葛亮,他不仅敢对孙权直言纳谏,还能够纠正孙权的错误。然而,强弱对比之下,张昭还是选择了投降。
孙权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是他年轻又有野心。孙权的野心是被鲁肃提起来的,他内平叛乱,外抗强敌,还不断提拔人才为自己所用。从当时的整个天下来看,孙权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的,除了曹操之外,整个天下,就数孙权势力最强。再加上周瑜在军事上的自信,给了孙权对抗曹操极大的信心,最为关键的是:周瑜指出了曹操的两大弱点,一是曹操的军队不擅长水上作战,会水土不服;二是曹操的军队并没有八十万人,只有十五六万,而且还有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孙权不会投降曹操,这就是刘备。刘备是东汉末年最顽强的人,他一直被打败,但从未被征服,刘备占据徐州时期,被曹操亲征打得大败,关羽被曹操俘虏,刘备的妻子儿女也多次被俘虏,但刘备并不言败。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刘备的坚韧不屈和孙刘联盟的合作关系,让孙权能够在赤壁之战中获得胜利,打败曹操,从而确立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同时,孙权也深知曹操对他的威胁,因此他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以便能够更好地对抗曹操的威胁。
在孙权的执政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加强自己的实力。他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和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此外,孙权还注重对外交往和外交战略,他积极与其他势力建立联盟,与魏国的关系友好,与蜀汉的关系也保持稳定。
总之,孙权的不投降曹操,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发展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他的这些做法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三国时期曹操任命的丞相长史分别是哪些人? 2024-03-18
-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2024-05-10
-
吴质是谁?他与曹真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之差? 2024-06-20
-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2024-06-13
-
曹操不计前嫌接纳张绣 张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2024-05-10
-
钟会和邓艾灭蜀有功 最后为什么都死于非命 2024-06-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