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何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朱瞻基有没有辜负期望?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 中文名:朱瞻基(1398年~1435年)
- 别称:明宣宗、宣德帝
- 字号:自号长春真人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平燕王府
- 出生日期:1398年2月9日(洪武三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 在位时间:1425年6月27日-1435年1月31日
- 主要成就:“仁宣之治”随祖父亲征蒙古
- 主要作品:《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
- 庙号:宣宗
- 年号:宣德
- 谥号:章皇帝
- 陵寝:景陵
- 前任:朱高炽(明仁宗)
- 继任:朱祁镇(明英宗)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十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虽然早早的就分封藩王,但是朱棣并没有长歪,反而成长为朱元璋可以信赖的大将。
朱棣所在的燕地,多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朱棣长大之后,曾两次北征,先后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元大将索林帖木儿。
朱棣的赫赫军功,使得他不仅在北方站稳脚跟,也在军中获得极高的威望。而这份威望,最后成为中央王朝的威胁。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封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是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在朱元璋百年之后,继位登基,成为大明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之后,大明第三位皇帝就是朱棣。而朱棣能当上皇帝,与一个梦脱不开关系,这个梦还让他指定了隔代继承人明宣宗朱瞻基。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为了加强中央统治,开始逐步削藩。手握重兵的朱棣也在削藩之列,朱棣自然不想放下手中权力,但让他下定决心反抗中央政府却需要勇气。
有一天晚上,朱棣睡着之后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朱元璋来到他的面前,并且还递给了他一块大圭。
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代表着无上的权利。而且这个大圭还是朱元璋亲手交给他的,更有非凡的意义。
梦中朱元璋将大圭交给他之后,还对他说了一句话:“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梦醒之后,觉得既欢喜又惊讶,同时还对父亲所说的那句话有些费解。不一会儿有人来向他报告,说他的长子朱高炽与妻子张氏生下长孙朱瞻基之后,朱棣才知道梦中含义。
想通之后他十分高兴,欣喜若狂的跑去看了自己新出生的孙子,而且毫不客气的表达自己的喜爱,对周围人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长孙的出世和那个神奇的梦境,最终促使朱棣下定决心起兵,然后才有了三年靖难之变。随后朱棣获得胜利,成功登临至尊之位。
朱棣登基之后,封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瞻基也被他封为皇太孙。对于皇太孙的教育,朱棣一点儿也不敢大意。
他为朱瞻基挑选了当时有名的文臣担任老师,他自己有空也会将朱瞻基带在身边教导。后来朱棣多次出征,也带着朱瞻基随行,从小培养朱瞻基的军事能力,锻炼他的胆气。
除此之外,朱棣还经常带着朱瞻基深入百姓,去普通的农家看看。让他不至于成为一位高高在上,不知世情的云端皇帝。
在朱棣的费心教导之下,朱瞻基最终成长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在父亲朱高炽去世之后继位,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却与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
朱棣的那个梦,也算逐一成真。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说是明朝最懒的皇帝? 2023-12-16
-
嘉靖帝朱厚熜为什么推崇道教?嘉靖帝和“大议礼之争” 2023-12-18
-
大明王朝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死亡之谜 2023-12-16
-
西厂汪直:厂卫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代表 2023-12-23
-
朱元璋在和张士诚交战的时候 元朝为何不派人南下 2023-12-27
-
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