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千年来为何没有人敢深挖 里边真的有阴兵镇守吗
- 中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别名:赵正、始皇帝、秦始皇
- 字号:祖龙
- 国籍:秦朝
- 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职业:秦朝皇帝
- 信仰:法家思想
-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 享年:50岁
-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对秦始皇陵真有阴兵镇守吗?为何2000多年没人敢深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下令建造一座恢宏的陵墓,为了衬托帝皇身份,皇陵自然是富丽堂皇的,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陵竟是此后历代皇陵中最高级别的,一建造即是巅峰,数千年来,许多人都对这秦始皇陵十分感兴趣,这座皇陵里面究竟有什么?
为何直到2002年考古学家才对秦始皇陵进行勘探?姑且秦始皇陵内部结构复杂,若是贸然进行勘探,破坏里面的构造不说,损害历史文物这一罪名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承担得起的,古代也有江洋大盗,想必也听说过秦始皇陵,为何他们不敢挖呢?关于秦始皇陵的秘密又知道多少呢?
考古学家在通过一年的时间,初步确认该皇陵的地宫足足有30米深,地下水我们都知道有多深,地宫竟穿过了三层地下水,而整个地宫高达15米,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到这样的深度,并且地宫中含有大量的水银,稍有不慎就会中毒身亡,秦始皇这一招着实是令人想不到,纵观整个帝王皇陵,都没有秦始皇这么重的戒心,所以说盗墓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个不注意小命不保。考古学家以为发现地宫里有这么多水银已经是很神奇的事情了,没想到更让他们大为惊讶的是,地宫里的水银分布也是颇有讲究的,竟和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时的疆域领土出奇的相似!
其实,我们都知道水银是一种液态金属,毒性就不用说了,如果有人不幸进到整个地宫里,那么水银散发出来的毒气也能致死,但水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有隔热和杀菌的效果,所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宫里的水银是用来隔绝外面的人,同时也起到防腐的功能。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古人知道水银的作用吗?在那个时候,水银是他们镀金镀银必备的材料之一,再往前推移,春秋时期,墓室里放水银是喻示着财富,那么不难猜,秦始皇陵地宫内的水银也有这一层意思,但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水银在墓室里呢?
秦始皇陵的周长约为两千米,高达55米,里面的构造已经不能用墓室来形容了,顶是用铜铸成的,并且顶上有明珠构成了日月星辰,而水银则是里面流动的风景,秦陵中还有各式各样的宫殿,里面的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不免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闯进了帝王的皇宫里,不过,尽管秦陵再奢华,墓坑是必不可少的,经考古学家研究表明,现在秦陵内光是知道的就有四千多个,还有尚未发现的,这足以证明当时秦始皇死后,陪葬队伍是多么“浩大”。
每个帝王死后都有相应的守墓人,相传秦始皇身边一直有一支忠诚的护卫队,护卫队的领头人叫蒙常山,十六岁的时候便跟在秦始皇的身边,秦始皇驾崩的时候,蒙常在已经六十岁了,按理说可以“光荣退休”了,但蒙常在也是一个实在人,带着八百将士守护秦陵,专门吓跑从各地前来盗墓人,当真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
关于秦始皇陵,有人猜测是有阴兵守卫,这才导致没有人敢靠近半步,其实,这阴兵的说法是来自于一段野史记录,当时项羽带兵攻破了咸阳城,将秦王宫殿烧个七七八八,下一个目标就是这秦始皇陵,项羽带着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去,这时,正巧遇到风沙四起,项羽等人迷迷糊糊看到一批军队向自己奔来,古人本来就偏信鬼神之说,当下以为遇到阴兵了,连忙撤退。
项羽坑杀秦国10万士兵,紧接着又想将秦始皇陵掀个底朝天,蒙常在正担任守护皇陵的职责,他又怎会让项羽得逞呢?八百将士压根挡不住项羽等人,如若是蒙常在假借这些被坑杀的士兵来恐吓项羽呢?野史中有记录说蒙氏家族的后人有一项秘密任务就是守护秦陵,他们的踪迹鲜少有人知道,他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将这皇陵护好,是真是假,如今尚未有资料能够证实。即便有人能够进入到这地宫里,能逃过水银释放的毒气,也很难在众多机关中活着走出来,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还未以全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原因,没有绝对的把握,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们也不会冒着历史文物被损坏的风险去勘探秦始皇陵。
-
大秦最后会灭亡与赵高有何联系?真相是什么 2024-03-21
-
秦国最终能战胜六国,一统天下,嬴政为此付出了什么? 2024-06-08
-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的水平到底有多强 2024-04-03
-
历史上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24-03-08
-
项羽死后被五个人分尸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2024-04-10
-
秦始皇大将军蒙恬介绍,蒙恬这个名字应该怎么读? 2023-12-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