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 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吃饭
- 中文名: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
- 国籍:西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今江苏丰县)
- 出生日期:公元前19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43年
- 官职:太尉→丞相
- 爵位:绛侯、条侯
- 主要成就:驻军细柳,保卫长安、平定七国之乱
- 中文名: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 别称:汉景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代地中都
- 出生日期:公元前188年1月17日
- 逝世日期:公元前141年正月
- 职业:汉朝皇帝
- 主要成就:文景之治,承前启后平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
- 谥号:孝景皇帝
- 陵寝:阳陵
对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筷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前143年,周亚夫到宫中赴宴,侍者将一大块肉放在他面前却不给筷子。见别人刀筷并用吃得津津有味,周亚夫颇为烦火,于是大声质问侍者何意。汉景帝见状说了一句话,吓得周亚夫赶忙跪下请罪。
周亚夫剧照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同刘邦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受封绛侯,掌太尉之职,享8180户食邑。刘邦死后第十五年(前180年),周勃同陈平及刘姓皇族等人平定“诸吕之乱”,并拥立代王刘恒称帝,之后官拜右丞相,食邑提高到了一万户。
周勃死后,绛侯爵位由长子周胜继承,三年后,周胜因罪被处罚,爵位由周亚夫继承,并改称条侯。所以,周亚夫的条侯与父亲的绛侯是一种承袭关系,只不过中间存在一个过渡。秦汉时期“侯”的含金量非常高,因为是“实封”,也就是封地的赋税都归“侯”
所有。因此,从西汉初年起,周氏一家就成了豪门大户。
周勃剧照
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曾经给周亚夫看过相,说他三年之后封侯。周亚夫非常惊愕,因为当时父亲的爵位已经由哥哥继承,除非哥哥死了或者自己立下军功才有可能。实际上,后来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先是哥哥周胜去世,时间正好是三年后;后是平“七国之乱”立下战功。所以,即便哥哥不“让位”,周亚夫封侯绝对没有问题,只是食邑可能不如家传的那个多而已。
周亚夫初为河内郡守,匈奴犯边时掌管细柳营被封为中尉,平“七国之乱”晋升太尉,两年之后拜相。这时,看似他风光无两,实际上在走下坡路,因为他的路越走越窄。
首先,梁王刘武对他恨之入骨。因为平“七国之乱”时,周亚夫把梁国当作了诱饵,尽管这是他与汉景帝定下的平叛方略,但刘武的梁国差点被叛军攻陷,所以刘武只能把怒气撒到周亚夫一个人身上。
其次是周亚夫与汉景帝的配合缺乏默契,甚至在许多问题上都与之意见对立,比如给王皇后家人封侯、改立太子、拉拢匈奴势力等等。但是汉景帝并没有听周亚夫的意见,所以周亚夫赌气甩手走人。
周亚夫不是寻常之辈,但性格过于耿直,执拗不懂变通,所以汉景帝让他赋闲在家磨磨性情,将来好辅佐儿子刘彻,因此一口气晾了他四年。周亚夫有没有变呢?试试就知道了,于是汉景帝设宴,弄一整块肉放周亚夫近前,故意不给他筷子,看他作何反应。
要说周亚夫这几年也不好过,毕竟坐冷板凳的滋味不好受,何况他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所以在接上诏命后非常高兴,感觉自己要春暖花开了。可是,周亚夫没想到的是,侍者只给你一大块肉,既不切,也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戏弄我周亚夫?
周亚夫第一反应是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捉弄,于是大声质问侍者服务不周。一旁的汉景帝见周亚夫暴躁不安,于是说道:“将军如此不悦,是嫌朕给你的不够多吗?”
周亚夫听了打一冷战,发觉自己失态,于是赶忙跪下请罪。此时,汉景帝又一次感到失望,于是挥手让周亚夫走人,并指着他的背影对太子刘彻说:“这样的人你能驾驭了吗?”
刘彻赶忙摇了摇头。
没过多久,周亚夫被廷尉抓入大牢,理由是有人告发他买军器谋反。周亚夫说,我买那些铠甲是准备要做陪葬用。廷尉说,你活着不反到了地下一定会反。周亚夫一听这话,知道自己没了活路,于是既不申诉也不吃饭,五天后吐血而死。
多数人认为,周亚夫的结局是不懂君臣之道所至,也与性格缺陷有关,如果放在当下也可以用“情商不高”来形容,实际上在皇帝一人掌控之下的朝堂中的水有多深,并不是人们轻易能探知的。汉景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授意给郅都,更别说是周亚夫一个外人了。总之,皇帝喜欢得心应手的大臣,而不是虽然好使但有棱角与刺儿的人。
-
汉武帝死前杀爱妃,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2024-02-25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成帝刘骜 2024-03-28
-
薄姬是什么人?刘邦为什么会杀她的父亲 2024-01-06
-
冯异是谁 为何称其为大树将军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 2023-12-16
-
卫媪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2024-05-07
-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2024-05-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