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奂出身是什么 皇位又是怎么丢失的
- 中文名:曹奂
- 别名:曹璜、景明
- 国籍:曹魏→西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公元246年
- 逝世日期:公元302年
- 职业:皇帝→陈留王
- 籍贯:沛国谯县(安徽亳州)
- 在位时间:260年―265年
- 谥号:元皇帝
- 年号:景元、咸熙
还不知道:曹奂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丢失自己的皇位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氏通过改高平陵,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后,曹魏帝王不愿做傀儡,屡次试图铲除司马家,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愿意做司马家的傀儡,将皇位让给了司马炎。为什么曹桓宁愿做傀儡皇帝而不是反抗?
1.出生在一个氏族
正始七年(246年),曹桓出生于曹魏都城邺城,为燕王曹禺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孙。原来,曹奂出生在曹魏氏族。虽然因为朝廷对氏族的镇压,他不能参与政治事务,但他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但后来曹魏的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三国时期的走向,也对曹焕未来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将曹爽夺权。之后,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家族手中,皇帝成了他们的傀儡。但是曹魏的皇帝曹芳和曹茂不愿意做傀儡,所以他们积极对抗司马家族。结果,他们一个接一个被废黜和谋杀。如此一来,司马家牢牢控制了曹魏的势力,让曹魏一族再也无法与司马家抗衡。与此同时,曹魏的地方势力在淮南三度叛乱司马家,均以失败告终,为司马家扫清了篡位的障碍。
2. 成为国王
甘露三年(258),曹桓12岁,依曹魏授宗之规,被封为长道相公。甘露五年(260年),司马昭将曹嬷弑杀,与百官交涉,立长岛公曹奂为帝。于是曹桓从叶城赶到洛阳,即位为帝,封靖远为帝。因为曹禺是曹奂的亲生父亲,所以他的地位名义上比司马昭还要高。
靖远元年,丙辰夏六月,登基大将军司马文为丞相。没有侯爵的,都封侯为定侯,赐数万元,一万绫。 (三国志第四卷)
曹奂即位后,吸取了两个堂兄的教训,失败被废黜的曹芳和失败被杀的曹茂。知道自己无力与司马昭抗衡,他乖乖的当了傀儡皇帝。不久曹桓命司马昭为丞相、晋国公,并赐玖熹。然而,司马昭为了维护自己作为曹魏忠臣的形象,毅然拒绝。
靖元二年(261年),曹桓再次命司马昭为丞相、晋公,赐九喜。但司马昭还是像第一次一样坚决拒绝。靖元四年(263年),曹桓第三次授予司马昭,但仍被拒绝。
不久司马昭打算攻打蜀国,以增加威望。根据司马昭的意图,曹桓命大将邓艾西征,镇西大将钟会等人攻蜀。随后魏军进展顺利,蜀汉无力抵抗。于是曹桓第四次赏赐司马昭,只被他接受。很快蜀汉陨落,三国时代开始落幕。
三、被迫屈服
又命晋冕王备两车,立天子旗,出警,乘金根车,六匹马,备五时副车,立头云,演乐舞八舞,设中好公郡。公主为王后,太子为太子,太子、王后、孙子,头衔与旧称相同。 (三国志第四卷)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因灭蜀功力大增,曹桓封他为晋王,置于燕王曹禺之上。咸熙二年(265年),曹奂为了讨好司马昭,赐给他十二冠、旗、车、马,这些都是皇帝才给的。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与真正的皇帝相差无几。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
仁墟十二月,天禄永尽,在晋。祭坛设于南郊,供公职人员祭祀,使者供奉皇帝的印章和绶带。 (三国志第四晋王司马炎即位后,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很快逼迫曹奂投降。曹奂无奈,只好准备坐禅。 12月,仁墟(266年2月4日),曹奂将王位让给司马炎,曹魏被灭。司马炎建立西晋,封曹桓为陈留王。此后,曹桓诚实地担任西晋国王,直至泰安元年(302年)去世。
总的来说,曹奂只是司马昭支持的傀儡皇帝。他没有力量,没有士兵,没有士兵,所以无法与他抗衡。而且,曹奂的两个堂兄,因为不愿意做傀儡,被司马家淘汰。因此,曹奂吸取了他们的教训,一直充当傀儡,直到他去世。
-
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2024-07-15
-
揭秘东吴历史上的帝王,除了孙权 其他寿命都不长 2024-01-23
-
曹丕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弟弟曹植的?为何没有杀他? 2024-03-18
-
朱橞是什么人?他最后选择造反是因为什么? 2024-04-24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还能坐稳30年皇帝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2024-06-06
-
蜀汉后期实力并不强悍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2024-07-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