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在诸吕行动过后没有如愿登上帝位,到底是为何?
刘襄出身汉朝宗室,为齐王刘肥之长子,汉高祖刘邦长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最应该获得皇位的,其实就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不过,刘襄在那时候获得了天赐良机。因为刘邦的嫡子只有刘盈一个人,而刘盈已经去世。刘盈去世后,照理应该由刘盈的嫡子来继承皇位。就算刘盈没货真价实的嫡子,也应该由刘盈的儿子来继承皇位。但是,前少帝刘恭被吕后废黜并处死,后少帝以及刘盈的其他儿子,都被大臣们处死。因为大臣们认为,刘盈的这些儿子,都不是刘盈亲生的,而是吕后的血脉。既然是“诛吕”,那就得赶尽杀绝。所以,刘盈的儿子们当然都得死。
刘盈的儿子们死光后,刘邦就没有嫡子了,刘盈也没有嫡子了。这样一来,“嫡长子制”就不起作用了。按照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那就应该立长子。刘邦的长子是刘肥,早已去世,想立也没有办法。再说了,刘盈过后,断没有在他的兄弟中寻找皇位继承人的道理。最应该的就是在他的子侄辈中去寻找。而在他的子侄辈中去寻找,刘襄就是理所当然的人选。
而且刘襄也是呼声最高的继承人。他不但已经成年,而且实力雄厚,在朝中还有刘章、刘兴居两个弟弟支持。最重要的是,刘襄是“诛吕”行动的首要发起人。如果不是他首先举起“反吕”大旗,诸吕也不可能发动和他的战争。如果诸吕不发动和刘襄的战争,就不可能把兵权交给灌婴。如果不把兵权交给灌婴,朝中大臣们就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能等着吕氏篡夺刘氏江山。
由此可见,刘襄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当皇帝。可为何他最终却没能当成皇帝呢?
我认为,刘襄主要做错了两点。
其一,刘襄得罪了宗室。
刘襄刚一发动造反,就显得动机不纯。刘襄本来是举起反吕大旗的。既然举的是这面旗,你直接往京城打就是了。不管是否打得赢,你要做出这个姿势。再说了,诸吕的兵权已经到了灌婴手里(另一部分被被大臣们夺得),灌婴也停顿不前,不会和刘襄打仗。因此刘襄不存在打得赢打不赢的问题,他只需要摆出姿态就可以了。
可是,这时候,他并非直接往前打,而是去联合其它宗室成员。本来,联合其他宗室成员也没错,但问题是,他却借机夺取了琅琊王刘泽的地盘,这当然让刘泽非常不高兴,于是进京撺掇大臣们别把皇位给刘襄。
事实上,刘襄得罪的不仅仅是一个刘泽,他得罪的是整个宗室。因为从他处理刘泽的问题上,大家已经看出,一旦这个刘襄当了皇帝,他肯定很快就会夺取其他人的地盘。这样一来,谁还支持他呢?
其二,刘襄得罪了大臣。
刘襄政治敏感性非常不强,他没有看清楚,在这次“诛吕”行动中,朝中大臣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并没有及时和大臣们取得足够的联系,没有任何拉拢他们的做法。
当灌婴带着大军前来讨伐他,但是却把军队原地驻扎不走的时候,刘襄其实就该敏感地意识到,大臣们和他的立场是一样的。而且,大臣们也肯定在寻找皇位继承人。这时候,大臣们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他当成“诛吕”的先驱英雄,另一种是把他当成造反分子。大臣们该怎么定性,对刘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刘襄并没有引起重视,不但没能拉拢大臣们,反而他的做法让大臣们充满恐惧,因此把他排斥在外。
刘襄虽然有资格、有功劳、有能力获得皇位。但是缺乏一种大的战略眼光,得罪了宗室又得罪了大臣。命运没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因此,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同时,也因为他在这场运动中,其中表现出了觊觎皇位的想法,因此他这一族被后来当皇帝的刘恒猜忌。最终,整个齐国也往下坡路上飞奔而去。
-
应劭:东汉末年著名学者,他为何弃官投奔袁绍 2024-05-08
-
西汉时期的外戚势力那么大 最后为何只有王莽能推翻西汉 2024-05-06
-
冯异是谁 为何称其为大树将军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 2023-12-16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废帝刘贺 2024-03-28
-
汉武帝送给霍去病十车肉 霍去病为何臭了也不给士兵吃 2024-04-21
-
刘邦是怎么借助吕后跟萧何铲除自己的心头之病的? 2024-01-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