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何三征高句丽?高句丽国王到底干了什么事儿?
- 中文名:杨广
- 别名:杨英、阿摐、隋炀帝
- 国籍:隋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大兴(今陕西西安)
- 出生日期:569年
- 逝世日期:618年4月11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道教
- 主要成就:统军灭陈、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浑
开科取士、修建大运河[3]
善属文,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 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江陵女歌》
- 谥号:炀皇帝、闵皇帝、明皇帝
- 庙号:世祖(杨侗尊)
- 葬处:江都宫西吴公台→雷塘
- 年号:大业(605年—618年3月)
- 外貌:美姿仪
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最近落下帷幕,大家争来争去的天下,最后落到了杨坚手中。杨坚代周建隋,称帝登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
杨坚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隋炀帝杨广。而原本国富民强的隋朝,到了隋炀帝手中,却迅速衰败,引发天下大乱,最终被李唐颠覆。
后世在研究隋炀帝这个人,亦或是讨论隋朝亡国原因的时候,经常会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拿出来说。
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这些军事行动给国家带来负担,加之他滥用民力,引发百姓离心,各地起义爆发,最后天下倾覆。
三征高句丽不是错误的军事行动,错误的是这三场战役,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结局远远够不上付出的,兵力、物力、人力都打了水漂,成为帝国拖累。
说三征高句丽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并没错,但隋炀帝又不是闲的发慌,没事儿就打打仗玩。
之所以发起战争,是因为高句丽做的事儿,是个皇帝都不能忍,更何况是杨广这样的暴脾气。
高句丽的问题在隋朝建国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当时的高句丽国王害怕隋文帝撤藩,所以就“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这种表现在隋文帝看来,简直就是对自己的挑衅,于是他致书高句丽国王说:“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当时的国王名叫高汤,得了信一时间被吓坏了,连忙上书请罪,隋文帝表示原谅。高汤去世,其子高元继位,成为新的高句丽国王。
新的国王不是个省心的,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靺鞨万余骑兵侵扰辽西。隋文帝大怒,派兵将高元打服谢罪。
隋文帝去世,隋炀帝登基,这个时候高元心里的小九九又冒出来了。原本按照规定,新帝登基高元应该亲往朝贺,但是高元却只派了使者来。
隋炀帝心里窝火,但是却并没有当场发怒。后来他巡视突厥,偶然看见高句丽使者在此,于是让他给高元带话,说:“朕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告高(句)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苟或不朝,将率军民往巡彼土。”
当时高元和突厥、契丹、靺鞨主动交好,军事强悍,领土扩张,国力有所增加,根本不将这个新上位的皇帝看在眼里,所以竟然无视了隋炀帝的话。
高句丽本身侵占了中国原有的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后来又进攻辽西,与隋朝素有旧怨。如今还这样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隋炀帝哪里能忍,于是派兵攻打。
可惜的是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想要创建武功,却不想成为他的污点,昏君的标志!
-
一生嫁四位突厥可汗,义成公主最后结局如何? 2023-12-28
-
秦琼一生战绩累累,他为何没有封号?原因是什么 2023-12-25
-
隋朝最后的擎天武将,他死后,隋朝最终走向败亡 2023-12-10
-
名将韩擒虎到底有多强?被史书称为"阎王" 2023-12-27
-
宇文化及被杀后,人头为何会被送到突厥? 2023-12-10
-
隋炀帝迁都洛阳,竟是因为汉长安城排水问题?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