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等人知道关羽战败后是什么表现?真相是什么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关羽是汉末三国猛将,武艺高强,因为忠勇无双,被尊为“武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以前将军之位授予镇守荆州(南郡)的大将关羽。
七月末至八月初,关羽趁孙权欲攻合肥之际(曹操大军在从汉中撤往长安的路上,曹魏东线主将是夏侯惇),曹魏襄阳、樊城一线兵力空虚,出兵攻打,围曹仁于樊城,围吕常于襄阳。
曹操急调于禁(本是让曹植去,曹植担心世子曹丕忌惮自己领兵,借酒醉没去)率领七军救援曹仁,于禁到达樊城后,被关羽借水攻之计击败,三万余曹军及主将于禁被俘,大将庞德被俘杀,关羽“威震华夏”。
为缓解关羽带来的军事压力,曹操一度准备下令迁都避其锋芒。
曹操的这个决定其实是让汉献帝离关羽远一点,他是怕汉献帝被关羽掳走了,或拥护汉献帝的人趁机联合关羽搞事。
因为关羽“水淹七军”时,曹操还没有赶回来,没有他自己亲自坐镇,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但在司马懿、蒋济等谋臣的劝说下,曹操放弃迁都,改成了联吴伐关。十月,曹操赶到洛阳布局对关羽的战事。
曹操一方面联系孙权,“许割江南以封权”,要求孙权在关羽背后搞事,另外又赶紧调派徐晃救援樊城。
孙权同意搞事后,曹操还把东线归夏侯惇节制的张辽调往樊城,徐晃如果打输了,张辽就接着上(所以关羽很难打下樊城,这一路接一路的援军,关羽能打通几关?)。
约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孙权派出两路大军偷袭荆州,吕蒙一路逼降糜芳、傅士仁,拿下南郡,陆逊一路攻取宜都(今宜昌,南郡通往江州的陆路通道),堵住了关羽撤回蜀中的道路。
后路尽失的关羽,在樊城的战事也进展不利,被徐晃攻进包围圈,将关羽逼退。
关羽无奈撤军,但因吕蒙拿下了南郡,军中将士家眷全部被东吴控制住了,麾下大军军心尽失,半路上就全部跑了。
连军队都没有了的关羽,只能选择逃亡,试图从宜都逃回蜀中,十二月,在临沮被东吴军队堵住,关羽被俘杀。
以上是关羽从“威震华夏”到“大意失荆州”的大致过程。
在这历时五个月的战争中,最奇怪的就是刘备在成都的反应,是完全没有反应,史书上没有这五个月时间内,刘备、诸葛亮等关于荆州问题的任何讨论和动态。
这是很不正常的,荆州的重要性,关羽的重要性,都是刘备集团不可或缺的,可成都方面对此毫无应对。
也因此,出现了不少阴谋论,比如刘备、诸葛亮担心关羽势大难制,有意除去之类的。
这种可能性极小,刘备、诸葛亮还不至于拿战略要地荆州去搞关羽,大业未成功时,也不会去忌惮关羽,甚至会巴不得关羽越强大越好。
但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刘备、诸葛亮对荆州战事毫无反应也是事实(除非《三国志》中故意不写),这就让三国迷们不解,特别是喜欢蜀汉阵营的三国迷们。
会是什么原因,让刘备、诸葛亮眼睁睁看着关羽败亡?
我猜测了一个原因,也不知道正确与否,写出来供读者参考及探讨。
我猜想,刘备没有对荆州战事做出支援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兜里没钱了。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影响军事斗争行为及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钱粮和后勤,所谓“无粮不聚兵”其实就是“没钱打什么仗?”
先来看看,到关羽出兵北伐的前几年,刘备一直在干什么?
建安二十二年末(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建议,全力跟曹操争夺汉中,“备善其策”,麾下精锐尽出,以举国之力准备跟曹魏开仗,“乃率诸将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
此时的刘备,其实占领益州也才不到三年,期间还曾有率军五万到荆州去跟孙权开搞(参见“湘水划界”),并派张飞击败张郃等战事。
也就是说,刘备在拿下益州后,凭借这一州之地,只恢复了不到三年(而且,率军下荆州,张飞打张郃,都需要钱粮的),就要开打举国之战。
跟曹魏争夺汉中,先打夏侯渊,后来又跟曹操对峙,包括张飞、马超在下辨方向跟曹洪开打,刘备是没有留手的,他也无法留手,不拿出全部的实力,也没法跟曹操开搞。
整个“汉中之战”的时间,从建安二十二年末出兵,打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主动退兵,“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一共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年半的时间,刘备需要凭借益州一州之地的钱粮来供应所有的军需。
刘备军队数量,我估计接近十万,他建安二十年带兵去给关羽撑腰时,就带了五万人,打曹操,直接统帅的军队数量不会少于打孙权,再加上张飞、马超那一路,总兵力即使没有十万,也差不了多少。
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可到底只有一个成都平原,且刘备并没有获得蜀中世族的全力支持,近十万军队跟曹魏军队硬耗一年半,打完“汉中之战”后,刘备估计已经把积攒的家当打空了。
另外,曹操从汉中撤走,不是把汉中完整地让给了刘备,曹操把汉中的百姓迁走了一大堆,能拆毁的设施也不会留下来,刘备要将汉中重新经营成北伐的前进基地(最当务之急是帮助魏延重建防御设施),要消耗不少钱粮。
七月,刘备称汉中王,这也要对麾下文武百官大肆封赏,又需要大笔钱粮、物资。
刘备是很穷的,当初拿下成都后,他都想抢城中的房屋和周边的田地,用来封赏手下,“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后来是被赵云劝阻。
这还没存几年钱,就有了长达一年半的“汉中之战”的消耗,战后恢复汉中的消耗,以及称王后的封赏。
刘备称王前后,看似势力扩张到曹操、孙权都忌惮的地步,可实际上是刘备集团最虚弱的时候,主要就是指没钱了。
曹操要是咬着牙在汉中跟刘备多耗几个月,谁胜谁负还真难说。
荆州关羽方向,在“湘水划界”后只剩下三个郡的地盘,要维持数万军队(四万左右),也无法给刘备支持,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刘备实际占领的地盘是三国中最小的,恢复能力也是最差的,“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才能继续对外征战。
关羽恰恰在这个时候,举荆州之兵北伐,刘备应该怎么反应?
比如,调派在阆中机动的张飞出兵至江州,帮关羽看好侧翼?张飞麾下军队也有二、三万,大军一动就需要海量的钱粮,刘备拿什么给?
或者,派人去接洽东吴孙权,帮关羽解决后顾之忧,曹操说动孙权出兵,可是给了“许割江南以封权”的条件,刘备有什么可以给孙权的?估计让孙权看得上眼的财物都拿不出来。
显然,不管关羽出兵北伐是否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以刘备集团当时的情况,无法给关羽任何支持(精神上的鼓励不算)。
派汉中太守魏延出兵关中牵制曹操?没钱。派张飞出兵江州支援关羽?没钱。去说服孙权不要在背后搞事?没钱。
直接下令在东三郡的刘封出兵支援?刘封也没钱,关羽出兵时,刘封到东三郡接收地盘才一个月,能说服孟达和一堆降将出兵出钱?
所以,刘备只能干看着关羽孤军北伐,他只能赌关羽出兵顺利。
等到孙权出兵偷袭关羽后路时,刘备想不想救?如果收到消息及时,肯定想救,哪怕激起蜀中民变,刘备估计也会凑集钱粮出兵,荆州和关羽,都太重要。
但关羽败得太快,不到二个月就完了,期间陆逊还迅速拿下了宜都,封锁了道路,让荆州战事的动向不能及时传回成都。
刘备凑集钱粮,传递军令给距离关羽比较近的刘封、张飞所部,都需要时间(益州的道路也很感人),吕蒙、陆逊快刀斩乱麻,刘备来不及反应,关羽就被干掉了。
因此,综上所述,刘备在关羽出兵北伐到丢失荆州,乃至被俘身亡的这五个月中,毫无应对的根本原因就是,前期没钱出兵给予关羽支援,后期来不及反应。
刘备占领的地盘小,经营时间短,恢复能力差,无法支撑连续大战,关羽出兵后,刘备只能给予精神支持,他需要时间恢复国力。
也因此,我认为,关羽出兵北伐是私自行为,刘备不会主动下令让关羽开打,当时的刘备势力集团,急需休整。
-
刘备是真的三顾茅庐才请诸葛亮出山的吗 刘备是一次还是两次 2024-07-03
-
诸葛瑾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然而却步步高升 2024-02-17
-
曹魏名臣王昶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4-03-29
-
诸葛亮北伐注定不能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强行北伐 2024-01-21
-
韦曜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死于孙皓之手? 2024-06-21
-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跟刘备求和? 2024-02-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