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还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是妙计还是铤而走险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蜀国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军事建议:子午谷奇谋。
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丞相大人你能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领队人马出斜谷与曹军郭淮正面对峙,我魏延率领一万人马,其中五千为作战人马,另外五千为搞后勤运粮食的,走小路子午谷奇袭长安。
魏延
长安当守将夏侯楙是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官二代。看到我魏延神兵天降还不投降么!拿下长安我就分兵控制武关跟潼关这些险要关口,切断整个关中跟曹魏的联系,拿下整个关中。
夏侯楙
魏延这个计谋怎么说呢,乍一听很不错,但是细品风险很大,所以诸葛亮并未采用,因此也引得了大批历史爱好者无限的猜想。
成功了自然能改写三国历史。但是很多人都忘记了一点,失败了很可能也会改变三国历史。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一点,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当然出师表里说是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这只是一句口号,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因为蜀国特殊的国情。蜀国不同与魏吴两国,刘备入益州属于外来户,再加上刘备入蜀的高压施政使得刘备这伙人始终没人得到蜀国当地士族的支持。
刘备
而东吴的士族与北方的士族是比较拥戴孙权跟曹操的。当时三国时期,最大的势力就是这些豪门士族,士族也一直主导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到了隋唐才有所改变。
所以在这情况下,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是在转移矛盾,让国家一致对外,如果能顺势拿下雍凉地区,也能制衡一下这些蜀国的士族集团。但是如果北伐失败,死伤大量兵士,那国内的士族集团必然发难,到时候再有外敌入侵,真的可能会覆灭蜀国。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断然不会用如此凶险的子午谷奇谋,那么此计,险在哪里。首先是此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不能被魏军发现,一旦发现,魏延的五千孤军,必然全军覆没。
再次魏延带的五千作战人马,在翻越了道路崎岖的子午谷后还能剩下多少人。邓艾偷袭阴平,跑的跑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剩下五分之二的兵马。就算魏延能力很牛,比邓艾牛,五千人,翻越完还剩下三千人,这样的崎岖小路,几千人十日就要杀到长安,自然不可能带什么重型攻城武器。
那么说就你这三千人,爬了十天山,又没重武器就想轻易攻下城高墙厚的长安城,完全是开玩笑,这个时候的魏军什么都不用做,只需派一只轻骑,袭扰魏延的粮道,时间一长不攻自破。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成功,就是二代夏侯楙投降,而且是立马投降,但凡他坚持几天,前线的郭淮反应过来就可以派轻骑袭扰。夏侯楙跑了还有其他将军可以组织抵挡。
郭淮
所以如此险计,诸葛亮断不会用,诸葛亮在是蜀国军事统帅之前他也是政治领袖。屁股决定脑袋,魏延可以不管不顾的去打,但是他不行,其实我们在没有到那个高度的时候也没有资格去评判这些伟大古人的对错,因为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没有到那个位置与高度。
-
吕壹跟孙权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被人抛弃 2024-01-03
-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担任过大将军一职的,分别是哪些人? 2024-03-18
-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2024-05-03
-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2024-06-14
-
街亭对诸葛亮那么重要 诸葛亮为何还要马谡去镇守街亭 2024-06-03
-
诸葛亮的一生被人算计过吗?真相是什么 2024-02-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