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夫人宋孝武帝真与堂妹有染?
从世人对刘宋王朝的评价上来看,前三任皇帝便是整个王朝的分水岭,自宋孝武帝刘骏后期的统治开始,刘宋王朝便朝向毁灭的深渊一路前行,再无回天之力。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刘骏在刚刚取得皇位的时候,由于新胜旧太子,刚一上台,便大肆清扫宗族势力,奋发图强,在政体、军体等制度上进一步创新,使朝廷的风貌焕然一新。
然而,由于刘骏后期的懈怠,逐渐忘却了先帝刘裕的训诫,不仅抛弃了勤俭节约的风尚,甚至还大肆兴修土木,使得民不聊生。除此之外,刘骏统治后期的荒淫无度,一直以来却是史学界充满争议的一个论点。因为据《魏氏》和《宋书》的记载,刘骏不仅同自己的生母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甚至还一度同皇叔刘义宣的一众女儿(即堂妹)有染,即《魏史》中记载的“帝淫诸女”的事件。
但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疑点。那就是编纂《魏书》的史官,本就极力在贬低南朝历史。而负责编纂《宋书》的史学家,又同当时的皇室有隙。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样充满了情绪记载的历史,不能够真的用以学术研究。然而,直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问世,却仍然沿用了前人的记载,将刘骏描述成了一个晚年荒淫无度的帝王。
那么,有关刘骏“淫诸女”的事件,究竟是否成立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一番分析后,发现事情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在宋文帝被太子刘邵弑杀之后,刘骏便广兴四方一兵,同太子的势力进行缠斗。而在此期间,正是由于得到了皇叔刘义宣的帮助,才使得这场皇氏内乱,最终以刘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失败的刘邵则被冠以前废帝的称号,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然而,反对之前观点的学者认为,刘义宣本就是刘骏的长辈,并在平定太子一党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重要的是,在刘骏登基后,刘义宣手中掌握了大量兵权,并坐镇荆州重地,已然成为了朝臣中不可撼动的一支强势力量。除此之外,在内乱平定后,刘义宣又渐生反心,竟公然称帝,并联合荆州、兖州等四地军队,起兵讨伐刘骏。
而在当时,本就势单力薄的刘骏,如果还敢对刘义宣的一众女儿起歪心眼儿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部分史学家便是抓住了这一点,认为仅从时局上来看,刘骏还不至于昏庸到这种地步。
但是,倘若我们先假设这一事件是真的,是不是同样成立呢?不过,如果从这条历史线进行出发的话,就不得不提及刘义宣的前史。据史料记载,刘义宣作为先帝刘裕的六皇子,在少年时期便崭露头角,算是一众皇子中比较出类拔萃的存在了。奈何受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尽管刘义宣才华横溢,却还是只能屈居于侄郎之下,不敢有僭越之想。
不过,随着文帝登基,太子刘邵又并非予国之辈。因此,刘义宣作为先帝的子嗣,自然不愿看到王朝交付到刘邵此等人的手中,所以才在刘骏起兵时积极响应,而并非是选择帮助太子一党。从这一点上来看,刘义宣的确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感。
在刘骏登基后,刘义宣的兵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固,同时还有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这也就使得他在权力的道路上渐渐觉醒,从而影响到了之后的心路历程。要知道,史书上在说明刘义宣造反的时候,也是说他由于后期被权力蒙蔽了双眼,这才走上了谋逆的不归之路。
然而,刘义宣并非等闲之辈,哪怕是起兵造反,也绝不会如此鲁莽。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猜测,古人但凡出师,都讲究个“出师有名”,不然很容易就会被世人唾斥为逆贼,就比如明朝的朱棣,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以靖难为由,成功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所以当时的刘义宣,就算已然心生发心,也不敢莽撞。而想要将刘骏政权推倒,自己取而代之,就必须有一个充分的借口,以此来号召四方,凝聚军心。而我们都知道,后世的一代女帝武则天,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甚至不惜亲自将自己的女儿毒死,以此来嫁祸给皇后,几乎是不择手段地清除一切障碍。
因此,刘义宣或许也很有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将自己的女儿亲自送到刘骏手中,进而在“帝淫诸女”的事情传开后,便以此为借口,打着“君不敬,臣不忠”的旗号,顺理成章的起兵讨伐朝廷。至于为何刘宋王朝的史官不曾有此记载,恐怕也是受到了当时的皇权压制罢了。
毕竟这样一则皇家的丑闻,任哪个史官也不敢轻易下笔。而在此之前,《汉书》被告发的事情,就已经开了先河,或许这一段龌龊的史料,也与之类似。
-
史上最惊艳的美女仪仗队:后赵暴君石虎麾下的女兵 2023-12-10
-
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开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 2023-12-10
-
鏖战淮南:五代末期的淝水之战 2023-12-10
-
前秦皇帝苻坚竟是双性恋 同时霸占姐弟俩 2023-12-10
-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开启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