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 本名:包拯
- 别称:包公、包孝肃、包青天、包龙图、包中丞、阎罗包老、包待制
- 字号:字希仁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宋人(汉族)
- 出生地:庐州合肥
- 出生时间:999年5月28日
- 去世时间:1062年7月3日
- 主要作品:《包孝肃公奏议》
- 主要成就: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 官职: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给事中
- 封爵:东海郡开国侯
- 谥号:孝肃
- 追赠:礼部尚书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为何含泪斩公孙策?不是他的得力助手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来最让皇帝头疼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们,虽然有不少的人都被皇帝给收拾了,但是有的也是让他们特别为难,因为有可能一抓就能牵涉出一堆人,其中不少还是自己特别得力的官员,因此这到底是除掉还是留着。可是最让皇帝纠结的,是其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也不有不少为官清廉的大人物,他们也并不是官位有多大,而是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竖起了威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包拯,这个人物我们是都特别熟悉,在大家的印象中,包拯也是一个一点都不徇私情的人,可以说真的就是铁面无私。其实包拯身边也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公孙策。虽然公孙策和包拯驰聘官场多年,也可以说二人更是成了一对谋略武力相结合的最佳搭档,但是最终包拯却含泪亲手斩杀了公孙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时包大人将自己镇守的那个县城真的是治理的井井有条,民风也是特别的淳朴,并且可是没有人敢乱来,因为在他手中可是办过了很多成功的案件,其中不少人当时可是特别风光和厉害的,但是最后还是被他亲手抓入牢中,而且他的身边还有些两个厉害的人物,那就是武艺高强的展昭和公孙策,因此自然是没有人敢招惹他。
而尽管如此对于自己最为信任并且在报案中不止一次救过自己的公孙策,他也是一点都不留情面的,又是为什么会斩杀他,那就要从他失散多年的女儿来说起了,这个女儿可是一点都不安分,一出现就是身上背了命案,而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也是多年以来没有进过一点责任,因此心中特别愧疚,最后在这场案件中循了私情,而包大人可是怎样一个厉害的人物,他可是一下子就看出了,因此在当时可是亲自治他的罪。
可还好当时被传入了皇帝的耳朵中,并且面对这么好的一个人才,而且并没有犯什么滔天的大罪,因此在当时被赦免了,还好保住了性命,要不然相信包拯心中也是万分痛苦,据当时历史记载,在皇帝圣旨到来之前,包大人可是眼中含泪扔下了那个处以极刑的木牌子,看到圣旨的那一刻他可是松了一口气。
而对待自己的家人他也是一样,我为从小父母早早的就不在了,因此可是和自己的嫂子和哥哥在一起生活了很久,但是当自己的侄子犯了案以后,尽管怎样私底下和自己说好话,求自己,他也是一点都不为所动的,而最后肯定是断了关系,但是他就是这样不徇私情的人物。
其实可以理解,他的内心肯定也是特别的痛苦,但是自己一直以来树立起来的形象,如果是因为这些事情就改变了自己做事的规则,那估计朝廷以后都没有什么清廉的官员了,因此他自己必须要忍着内心的痛苦和别人的不理解依然坚持下去。
-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2024-05-17
-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他们分别是怎样的结局? 2023-12-26
-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2024-05-31
-
徐宁是什么结局?他一死宋江就兵败如山 2024-01-15
-
你知道吗?杯酒释兵权并不在杯酒之间 2024-01-25
-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2024-05-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