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权力有多大 关羽的地位很高吗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对关羽在刘备集团权力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羽是刘备的八拜之交,说他没有权利,恐怕没人会相信。其实只要稍加分析,便会发现端倪。公元221年,蜀汉才建国,才有了我们后世所说的蜀国。而关羽在219年攻打樊城之战时,就死在东吴之手。那时蜀国尚未建立,关羽就已“为国捐躯”。 关羽为刘备集团,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在刘备集团里面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以下依据相关资料,简要分析。
首先从关羽的战绩,不难看出他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和权力。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而且关羽又是一员猛将,一生战绩彪炳。他能阵前斩杀大将,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樊城之战水淹曹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这些战绩在三国里面,也是独一无二的。
翻看简练深刻的《三国志》,再结合罗贯中《三国演义》。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在蜀汉阵营中,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除了刘备之外,他简直可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而且对于刘禅,也是尽心尽力,做到了“自己人”努力。
例如,为了消除刘禅接班路上的障碍,关羽是坚决反对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因为义子不用改姓,也不可能接班,而养子则不同,到时候刘封心一横要谋反,岂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次从关羽获得“假节钺”的特权,也可以突出其权力地位
刘备在世的时候,蜀汉阵营中仅有关羽一人得到了“假节钺”的权力。何为“假节钺”的权力?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同一时期的曹操。曹操想要“进魏公,加九锡”,但是荀彧反对他这样做,这使曹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这不是曹操小家子气,而是“加九锡”实在太有诱惑力了: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这其中最能代表他权力的,就是钺。至于“钺”,为斧钺,是古代的一种刑具,专属于君王。《孔丛子·问军礼》:
皇帝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上将受,皇帝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对此,在很多学者看来,将“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况就不必左请问、右陈述请问,可以直接斩杀本身军中获咎军令的士卒。就先斩后奏的“假节钺”,在汉末三国时代惟独少数君主信赖的大臣才被付与。同时《礼记》也有规定: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谁拥有了帝王赐予的斧钺,就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
对于镇守荆州的关羽,刘备付与了一个先斩后奏的权利。拥有这一权力,无疑奠基了关羽蜀汉第一上将的职位地位了。诸葛亮是在关羽牺牲、刘备称帝之后,才享受了“假节”的待遇:“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所以关羽在世是,甚至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由此可见,刘备对关羽是多么器重。
再次关羽的性格特点,再加上其独有的权力,奠定了其命运结局
关羽的权利和地位也可从他个性高傲,容易瞧不起人,人际关系很差等侧面反映出来。关羽不止和刘备麾下的很多将领不和,像傅士仁,麋芳等人他都看不。话说傅士仁,麋芳在樊城之战投靠东吴,也是因为关羽平常瞧不起他们的缘故。言归正传,看不起同僚就算了,他还看不起东吴孙权。
关羽镇守荆州时,也得罪了东吴的孙权。荆州和江东地界接壤,两军既是盟友,平常都有打交道。关羽仗着自己武艺高强,瞧不起江东众将。一次次嘲弄鲁肃,顺带着也瞧不起吴侯孙权。当时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两家结为亲家,用来增强与刘备的联盟。
他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上门提亲,这本来是好事。谁曾想,关羽一口拒绝,没一句客气话,一点面子都不给吴侯孙权。还说孙权之子是犬子,也敢来向自己的虎女提亲,完全一副瞧不起孙权的模样,这可彻底的得罪了孙权。
当时天下三国鼎立,国与国之间,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即使东吴和刘备联盟。而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利益,东吴也可以和曹操联盟。即然刘备的义弟这么瞧不上东吴, 孙权也不会忍这一口气。毕竟就地位来说,孙权是国主,关羽权利再大地位再高,可是和孙权相比还是差一点。关羽再有本事,也是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孙权再怎么无能,他也是一方诸侯。上位者被下位者侮辱,可以说是奇耻大辱。所以才有了樊城之战时东吴偷袭荆州,断了关羽的后路,截杀了关羽。
孙权截杀关羽,不但顺利得到荆州,而且可以斩掉刘备的臂膀,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是一石二鸟,利益最大化。孙权对其的重视,也侧面反映了关羽的地位只高权力之大。
汉中之战,是刘备集团生死存亡的大战。汉中,是益州的门口。有汉中作为屏障,季汉集团进可进军陇西,退可偏安一偶。因此,刘备集团对汉中是势在必得。除镇守荆州的关羽,负责后勤的诸葛亮外,刘备集团的精英几乎全体出动。曹操当然也明白汉中的重要性,他派出的是麾下骁将夏侯渊作为全军统帅。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随着老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汉中之战也以刘备集团大获全胜告终。然而,就在黄忠斩了夏侯渊后,刘备却说斩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难道夏侯渊真不如张郃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是张郃作为主帅呢?
我们先确认一点,在刘备心中,夏侯渊的地位远远不如张郃。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写道,
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而在正史《三国志》注引的《魏略》也记载说: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很明显,不论是小说还是正史,刘备对张郃的重视远远超过夏侯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夏侯渊真的名不副实,纯粹是因为“关系户”成为西线总司令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曹操集团中姻亲极多,可除了大致平级夏侯惇、曹仁外,也没有其他“关系户”的地位高过夏侯渊。如果夏侯渊真的一无是处,那为什么会是他而不是曹洪或其他人担任西线总司令呢?
事实上,夏侯渊颇有将才。历史上,他曾经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
可以说,夏侯渊毫无疑问是一员能征善战,同时屡立战功的名将。《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太祖下令曰: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那么,为什么刘备看重张郃而轻视夏侯渊呢?
首先,刘备曾经与张郃打过交道。张郃很早就归顺了袁绍。在袁绍灭公孙瓒的时候,张郃立了大功。而当时,刘备则隶属于公孙瓒集团,帮助公孙瓒抗击袁绍。历史上没有记载当时两人有没有交战过,但刘备在那时就听说过张郃的威名,这是绝无可疑的。
官渡之战前后,刘备与张郃同属袁绍阵营。在官渡之战中,张郃是袁绍集团中极少有的未犯错的将领。刘备又一次亲身见识到了张郃的勇略。而在汉中之战的前期,刘备更是亲自领兵与张郃交战过。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记载:
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而夏侯渊与刘备则没有什么交手记录,也就是说,相比于夏侯渊,刘备更了解张郃。
其次张郃也确实是位智勇双全的名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夏侯渊阵亡之后张郃迅速控制住了局面。《三国志》记载:
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张郃,失去主帅的曹军可能直接崩溃。
最后就是夏侯渊死得实在有些愚蠢。
在被突袭前,夏侯渊亲自带领一支小部队在前线修鹿角。修补鹿角这样的事,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三军总司令该干的活。曹操在听说了夏侯渊的死法之后,悲痛之余,也称夏侯渊为“白地将军。我们有理由认为,夏侯渊愚蠢的死法大大降低了其在刘备心中的评价。
当然,不管怎么说,夏侯渊阵亡,对曹刘双方的影响都非常大。在夏侯渊阵亡之前,曹魏一直把握着汉中之战的主动权。而在夏侯渊死后,汉中基本就直接姓刘了。若论及一人生死影响一地归属,基本上,在赤壁之战之后,只有关羽之于荆州可以比拟。
刘备虽然看不上夏侯渊,但在论功行赏之时也不含糊,直接将黄忠提到了可与关张并列的后将军之位。公允地说,刘备看不上夏侯渊只是他个人感性的判断。而只有以理性的、开阔的视角去看待历史,才能给予夏侯渊一个公允的评判。
-
五子良将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 2024-04-21
-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2024-05-20
-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是受人指使的吗 2024-05-17
-
刘备三分天下后 刘备为什么要自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 2024-07-03
-
张飞有多勇猛?战斗力吕布害怕,关羽对他佩服不已 2024-02-18
-
杜琼在历史上有何才能?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2024-06-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