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南风是如何挑起八王之乱的?她想过结局吗?
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短命史上一场皇族为争夺皇权引发的内乱, 历史名人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虽然相貌一般,但极具权力欲,晋惠帝一登基,就积极参与参政,夺取了西晋大权,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那贾南风是如何参与及推动八王之乱的呢
一,成为太子妃
贾南风是西晋重臣贾充之女,长相较差,肤色偏黑。因为贾家为司马代魏出了大力,所以很得晋武帝司马炎信任,在西晋朝廷有较大势力。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想要为太子司马衷娶卫瓘女为妻,但其妻杨皇后(司马衷之母)听信贾充心腹荀勖之言,坚持娶贾充女为妻。荀勖也在司马炎面前力赞贾南风贤良淑德,宜为太子妃。最后司马炎听信杨皇后、荀勖之言,立贾南风为太子妃。
贾南风生性妒忌又很有权谋,因此司马衷对她十分畏惧又言听计从,司马衷的嫔妃也很少得到司马衷宠幸。司马炎担心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以后无法治国,便派人对他进行测试。贾南风听后十分忧虑,便找人替司马衷写了普通的回答,使其顺利过关。司马炎见了司马衷的回答十分高兴,便取消了另立太子的打算。
贾南风为人暴虐,曾多次亲手杀人,即使遇到怀孕的司马衷侍妾也不放过,亲自将那些侍妾打到流产而死。晋武帝听了十分生气,便想要废了贾南风的太子妃之位。但在荀勖等人的极力解救下,贾南风得以保住太子妃之位。
二,成为皇后
永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逝,子司马衷(即晋惠帝)继位,立贾南风为皇后。由于晋惠帝智力低下,大权掌握在外戚杨骏(晋武帝岳父)手中。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权,想要亲自参与政事,便与楚王司马玮(晋惠帝之弟)联系,共同对付杨骏。
永平元年(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声称杨骏谋反,将其处死。然后贾南风又声称杨太后(杨骏之女,晋惠帝堂姨)也参与此事,将其废黜囚禁。自此西晋大权落入贾氏集团与藩王集团手中,由司马亮(晋惠帝叔祖父)与卫瓘辅政,贾模(贾后堂兄)、郭彰(贾后堂舅)、贾谧(贾后外甥)、司马玮、司马繇(晋惠帝堂叔)等人共同参与政事。随后司马繇不满贾南风专权想要将其废黜,结果被贾后与司马亮联手驱逐,流放到朝鲜半岛。
三,专权乱政
司马亮忌惮司马玮功高权重,便想要削弱他的权力。贾后趁机挑拨司马亮与司马玮的关系,并假传晋惠帝诏命,命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卫瓘。随后贾后就忌惮司马玮权力过大,以他假传诏命,擅杀辅政大臣为由,将其处死。自此西晋大权完全落入贾南风手中,由其独揽大权。贾南风任命贾模为散骑常侍、侍中,张华为侍中、中书监,命二人共同辅政。在贾模、张华等人的共同辅佐下,西晋局势趋于稳定。
贾模知道堂妹贾后凶横残暴,因此多次进谏,劝她收敛一些。结果遭到贾后猜忌,贾模因此忧愤患病,想要废黜贾后,但没有成功,反而病重身亡。贾后忌惮太子司马遹(贾南风庶子)聪明,便派宦官教唆太子沉迷游乐。贾谧与司马遹不和,多次发生冲突,便力劝姨母贾后除掉太子。元康九年(299年),贾后诬告司马遹谋反,想要将其废黜。张华对此极力反对,但贾后坚持己见,执意将司马遹废黜囚禁。司马遹无端被废,使得朝野不满,为贾后的倒台埋下了祸根。
四,倒台被杀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晋惠帝叔祖父)与其心腹孙秀想要独揽大权,便大肆散播有人要废黜贾后,复立太子司马遹的谣言。随后司马伦与孙秀力劝贾谧除掉司马遹,贾谧听从,便劝贾后对司马遹早日下手。最后贾后派人处死司马遹,使得八王之乱的局势更加恶化,加速了自己的倒台。不久司马伦与孙秀率兵闯入皇宫,首先处死贾谧,然后以贾后擅杀太子为名,将其处死。
总的来说贾南风想要参与朝政,谋夺大权,便联合藩王夺权,除掉杨骏,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随后贾氏集团与藩王集团内斗,又导致局势不稳,不久贾后取得胜利,重用贾模、张华,又使局势稳定下来。但最后贾后废杀司马遹,使得局势走向恶化。司马伦与孙秀趁机诛杀贾后,使得局势彻底失控。
-
张微:西晋时期广汉太守,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2024-05-20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真实的司马昭又是什么样的 2024-06-04
-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2024-05-16
-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7-15
-
陆云:东吴至西晋官员、文学家,最后为何惨遭杀害? 2024-05-17
-
司马衷为什么被称为“白痴皇帝”?他真的智力低下吗? 2024-03-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