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张飞相比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去做汉中太守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 中文名:张飞(?~221年)
- 别名:张益德,张翼德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治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220年6月 职业:车骑将军、司隶校尉
- 主要成就:陆路取西川,宕渠大胜
- 谥号:桓侯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任命魏延而不是张飞为汉中太守,秉持的原则就是人尽其才,恪守其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情,从而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备正是凭借这一用人原则创立了和发展了蜀汉。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刘备为何要违众提拔和任用魏延。
一、魏延其人其事
魏延是义阳人,准确地说是南阳郡平氏县义阳乡人。义阳在魏延出生的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乡,等到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就设立了义阳县,后来又把周围几个县如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平春五县从南阳郡拉出来重新组建了一个郡,即为义阳郡。
后来,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就把魏延归为义阳人。
魏延的出场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是不同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路过襄阳城的时候,魏延斩将开门让刘备等人进入,可是由于文聘的阻拦,外加上刘备唯恐伤及无辜,因此放弃了进入襄阳城。
然而,在《三国志》中,一开文除了介绍魏延为义阳人外,就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导入,貌似他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一般,没有头绪。
那么魏延是什么时候投奔刘备的?赤壁之战吗?恐怕不是。义阳乡是平氏县管辖,而平氏县又属于南阳郡管辖。
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就让刘备屯兵新野作为荆州北部的屏障抵御曹操。刘备屯兵新野之后招兵买马,荆州豪杰也纷纷来投靠他。
那么魏延是不是这个时候投靠刘备呢?可能性极大,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距离近。刘备屯兵新野,荆州许多豪杰归附,而魏延所在地隶属南阳郡,作为有志青年的魏延跑来投靠刘备也比较方便。
第二原因就是魏延这样的人在荆州并没有出头的机会。荆州的主人虽然是刘表,可是实际上由世族把控,出身低微的魏延在荆州并没有机会出人头地。黄忠这样的人就是代表。因此,另投他人远比苦守荆州的机会多得多。
第三个原因就是刘备麾下的荆州将领绝大部分是荆州南部的人。从刘备麾下的荆州将领籍贯推断看,荆州北部的魏延应该是在赤壁之前就加入了刘备的团队。
刘备在入川的时候,刘备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当时赵云留守荆州,那么保卫刘备的责任就交给了魏延,因此才有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可见刘备对魏延是非常信任的,而信任的基础就是资格老。
可见,魏延在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就加入团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魏延入川之后累有战功,因此升任为牙门将,随后在占领汉中之后就被封镇远将军,担任汉中太守。
二、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
当时的军中大佬们都认为这次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在他们看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位置太过于重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张飞是军中宿将,是刘备最忠诚的将领之一。
第三个原因就是张飞经验丰富,驻守汉中应该是绰绰有余。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大家心里想的人选就是张飞。可是当刘备提出最后人选的时候,众人感到非常的吃惊。
大家对魏延应该不感到陌生,但吃惊的原因是刘备居然舍弃张飞不用而用魏延。难道张飞不如魏延?即使不用张飞,可是也轮不到魏延呀。毕竟此时军中,比魏延有资历和经验的人也多吧,比如那个赵云,不是更加适合魏延吗?
可是,刘备却越级提拔魏延,这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异。
然而,刘备这么做,确实有三个理由,这三个理由坚定了刘备必须使用魏延。
首先,魏延忠诚可靠。张飞忠诚可靠,因为张飞从幽州涿郡就开始追随刘备,资格和关羽一样老,而魏延同样也忠诚可靠,因为他是从刘备驻守新野就开始追随的老人,比赤壁之战之后追随的哪些人更有资格。
因此,单从资格而言,魏延虽然比不上张飞,可是比其他人并不比多让。
其次,魏延具备一定谋略。从谋略的角度而言,魏延不比张飞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比张飞要强,当年张飞可是有失掉下邳城的先例,因此刘备一直没有将重要的城池交给他驻守,避免这样的悲剧再犯。
魏延对于汉中的防守早已心有成竹,比如他提到的若曹操起举国之兵来犯就挥兵据之,若偏将提十万之师来犯,就吞之,深刻的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以实兵诸围以御外敌的战略构想。
魏延的做法正是刘备所想,毕竟汉中刚刚被收复,人口稀少,军事力量薄弱,只有充分利用汉中地理条件,减少损耗以对抗曹魏的进攻。
魏延的做法可以让刘备以最少的军事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因此魏延的做法更加符合刘备的需求。
最后,刘备的用人手法决定了魏延是不二人选。在同一个职位上,能够用新人的就不用旧人。比如,入川之战,刘备带领的就是如魏延这样的人,反而把张飞、关羽以及赵云这样的宿将留守荆州,一方面时候为了避免刘璋的疑心,也是为了更好的镇守荆州,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锻炼新人呢?
如果把张飞和魏延放在一起,那么张飞获得机会就会远远多于魏延,要是把他们分开,那么魏延接受的机会就更多了。
旧人做事更让人放心,可是如果不给新人更多的机会,新人怎么成长为旧人呢?
给予新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成长中去积累经验,去犯错,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积累更多的经验,担当更重要的作用。
没有人一出道就能够担当重任,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只是说说而言。作为刘备,他是集团的首领,不能啥事都得依靠张飞或者关羽,他需要更多的张飞或者关羽,可是更多的张飞和关羽就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
因此,汉中就是魏延积累经验和成长的地方和位置。
廖立并没有因为丢掉长沙被刘备怪责,反而让他担任巴郡太守;李严威望远不如诸葛亮却被提拔为尚书令并且成为托孤大臣,这些都体现了刘备不拘一格用人的特点。
由此可见,魏延能够成为汉中太守,除了了自身足够的能力和忠诚度外,还离不开刘备不拘一格的用人特点。
三、刘备为何不让张飞做汉中太守?
张飞是刘备自涿郡以来最老资格的人之一,但是刘备并没有让张飞驻守益州最重要的门户,并不是张飞不够忠诚,也不是张飞没有守卫汉中的能力,而是以下三个缘故。
首先,张飞有更重要的地方驻守。
汉中固然重要,可是另外一个地方更加重要,这个地方就是阆中。如果说汉中是益州的一道门户,那么阆中就是益州的第二道门户,而且它还是水道交通的要地。从汉中到成都需要通过阆中,从江东到成都最便利的水道也需要通过阆中,因此阆中的地理位置不亚于汉中。
而且,阆中就在成都旁边,守好了阆中就能够很好地拱卫成都,因此把张飞放在阆中也并没有埋没他的重要性。
其次,张飞还有更重要的职位需要担任。
刘备称帝之后,张飞除了被授予车骑将军,西乡侯外还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的作用就是监察百官,权力大,职位重要,一般被授予皇帝信任的重臣。关羽远在荆州并且已经战死,因此没有机会和可能担任,而诸葛亮担任丞相,处于分权的需要,张飞担任司隶校尉则是必须的选择。
如果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远离成都,那么担任司隶校尉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要让司隶校尉起到该有的作用,毗邻都城则是必备的选择。
最后,张飞并不适合担任汉中太守。
汉中地理位置太过于重要,需要面临曹魏的军事威胁,一旦汉中失守,益州则有覆巢之危,让张飞担任并不合适。毕竟张飞自下邳失守以来,他就没有担任过重要城池的防守,即使刘备入川,张飞镇守荆州期间,也只是担任宜都太守,并没有驻守重要的城池。如江陵和公安也是让傅士仁和糜芳驻守,由此可见,防守战略要地上,张飞并不适合。
因此,刘备没有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也是情有可原。
四、总结。
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魏延极具谋略深得刘备的信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用人具有个人特色,偏好提拔新人任用新人。刘备没有任用张飞为汉中太守并不是不信任张飞,而是张飞有更加重要的任务和职位职责去做。
-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2024-05-16
-
张飞与曹操其实是亲戚 抢亲所产生的奇特姻亲 2023-12-24
-
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赵云只是一个安保队长那么简单吗 2024-04-28
-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是什么?最不该杀的人是谁? 2024-02-28
-
赵云独立指挥过三场重要战役,为什么还被说成是护卫? 2024-02-20
-
黄忠是怎么杀掉夏侯渊的?造成了多大的震撼 2024-01-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