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给武则天的权力那么大 武则天为何没有选武氏做继承人
-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
- 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
- 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 陵 墓:乾陵
- 中文名:李治(628~683)
- 别称:小名雉奴
- 字号:字为善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628年
- 逝世日期:公元683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等,唐朝版图达到极盛,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设立安东、安南、单于都护府
- 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
-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 庙号:高宗
- 享年:五十五岁
- 在位时间: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 陵墓:乾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治提高武则天的权力,武则天为何不培养武氏后人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武则天原本是在李世民时期入宫的,却不受待见,反而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又把武则天给接了回来,并且不顾朝臣一致反对,坚持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因为武则天强势,再加上李治身体不好,最终武则天一步步掌握了大权,不仅与李治称为二圣,在李治死后,还做了第一位女皇帝。至于武则天不培养武氏后人为接班人,这也不对。其实,在很长时间里,武则天压根没有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她一直是希望传给武家人的,只是到了最后,把儿子李显接了回来。
可如果要说在李治活着的时候,武则天显然是不可能培养武氏后人为继承人的,毕竟李治再糊涂,也明白这个道理,不会把江山让给外人的。
武则天一共有四个侄子,分别是武三思、武承嗣、武攸绪和武懿宗。关系跟武则天比较近的是武承嗣和武三思。
这两个侄子在武周朝那可是非常厉害的角色,甚至比武则天的儿子都厉害。他们也曾多次希望能够让武则天立自己为接班人。
可是武则天也是比较纠结的,两个侄子不争气,只知道结党弄权,别的本事没有,陷害忠良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关键在于武则天自己当皇帝就这么多反对者了,如果她立自己家的人为太子,那么可能武周朝也不会太长久的。
有些人天生就不可能当皇帝,武则天的两个侄子,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成接班人的。他们压根没有这个能力,当也当不好。而武则天还真的不是昏庸之辈,所以,不得不考虑王朝的发展。
毕竟反对者居多,尤其是一些拥唐老臣,狄仁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劝谏武则天,自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可开启先河。
武则天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定位问题,毕竟这不是小事。可如果要立自己的儿子,那么一切就都好解决了,拥唐老臣必然会非常高兴。
所以,最终武则天到了晚年,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把被贬多年的李显给接了回来,重新立为了太子。
-
李渊是怎么被赶下皇位的?原因是什么 2024-02-08
-
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2024-04-18
-
初唐三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是什么样的人 2023-12-18
-
李义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5-07
-
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李世民为何没这样做? 2024-02-25
-
李神通:唐朝宗室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024-06-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