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执中:北宋时期官员,精于吏治且为政清谨
- 本名:陈执中
- 别名:陈昭誉
- 字:昭誉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虔州石城(今江西石城)
- 出生日期:990年
- 逝世日期:1059年
- 主要作品:《乐全集》
- 主要成就:历史上石城县第二个宰相
- 爵位:岐国公
- 谥号:恭
陈执中(990年9月29日—1059年6月2日),字昭誉,北宋时期大臣,北宋宰相陈恕之子。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执中年少以父荫而得官职,被选为秘书正字,累迁卫尉寺丞,出知梧州。宝元元年(1038年),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1041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庆历四年(1045年),召拜参知政事。庆历五年(1046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1049年),出知陈州。皇祐五年(1053年),入朝为相。至和二年(1055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事。不久退休,以岐国公、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四月十九日(1059年6月2日),陈执中去世,时年七十,追谥“恭”。
陈执中历仕真宗、仁宗二朝,为官长达五十余载,期间精于吏治且为政清谨。陈执中生活于北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烈碰撞之际,西夏战争、庆历新政亦均置身其中,于西夏战争时任同知枢密院事参与制定军事策略,其仕宦生涯均保持积极活跃态度。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淳化元年九月八日(990年9月29日),陈执中出生于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景德元年(1004年),陈恕去世,陈执中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陈执中担任惠安县(今福建惠安)知县,后徙知梧州(今广西梧州)。
天禧二年八月八日(1018年9月19日),陈执中上《复古要道》和《演要》各三篇,被擢升为右正言。
天禧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019年4月29日),陈执中因主持科举出现差谬,被贬为卫尉寺丞,监岳州(今湖南岳阳)酒税。
天圣二年三月十五日(1024年4月25日),陈执中担任太子中允,同判歙州(今安徽黄山)。
初入枢密
天圣六年八月七日(1028年8月29日),宋仁宗再次任命陈执中为右正言。 八月十日(9月1日),陈执中因曾弹劾曹利用被挟私忿,出任知汉阳军(今湖北武汉)。
明道二年六月十八日(1033年7月26日),宋仁宗听从范讽的建议,任命陈执中为天章阁待制、京东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当时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陈执中请求选择流民中的少壮者募为兵士,送到京师,减少流亡人数。
宝元元年三月一日(1038年4月8日),陈执中担任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镇守西北
宝元二年正月二十三日(1039年2月18日),已经称帝的西夏皇帝元昊所派的使者到开封后,北宋君臣对如何处理使者发生了争议。因为元昊使者不受宋朝诏赐,陈执中和王德用想斩杀西夏使者,盛度和张观大力反对,于是返还使者。
康定元年三月六日(1040年4月19日),陈执中条陈对西夏策略,被宋仁宗采纳。三月二十四日(5月7日),陈执中被宰相张士逊弹劾,出知青州(今山东潍坊)。
庆历元年四月六日(1041年5月8日),陈执中担任工部侍郎、同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五月三日(6月4日),陈执中与判永兴军夏竦领兵出巡边。五月二十三日(6月24日),因陈执中与夏竦议论边事有分歧,诏令夏竦屯麟州、陈执中屯泾州(今甘肃泾川)。 六月二十日(7月20日),陈执中与夏竦共同上疏守边策略。 八月九日(9月7日),陈执中上疏请求急募敢死之士,驻守麟州(今陕西神木)、府州(今陕西府谷)。 十月十八日(11月14日),陈执中上疏说“用兵贵在神秘”,陈执中请求将陕西兵马分为四路。
官至宰相
庆历二年三月二十七日(1042年4月19日),陈执中兼任京东路安抚使。四月六日(4月28日),宋仁宗同意陈执中的建议,置河北缘边安抚司。 五月十八日(6月8日),陈执中兼任青、淄、潍等州安抚使。
庆历三年(1043年),陈执中以京东安抚使的身份,派遣傅永吉追杀叛乱戍卒王伦。 七月十日(8月17日),陈执中成功平定了王伦兵变。
庆历四年八月十二日(1044年9月6日),陈执中率领青州民众修城。九月二十六日(10月19日),因平定王伦叛乱有功,陈执中被诏为参知政事。谏官孙甫、蔡襄弹劾陈执中,认为陈执中无法升任参知政事,宋仁宗仍然诏用。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1045年2月17日),杜衍努力保住孙甫留在朝中,陈执中不肯署名。 四月二十二日(5月11日),陈执中拜相,任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十月二十八日(12月9日),陈执中与贾昌朝共同请求罢相,仁宗听从了他们的请求,陈执中仍兼枢密使。
庆历七年三月二十一日(1047年4月18日),仁宗加陈执中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三月二十八日(4月25日),陈执中被降为给事中。四月十一日(5月8日),陈执中再次担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庆历八年闰正月二十五日(1048年3月12日),陈执中听从翰林学士张方平劝告,反对为冯婕妤加赏。三月十六日(5月1日),陈执中被夏竦刻意在仁宗面前刁难,为宋庠所救。 [88] 十月二十二日(11月30日),陈执中训斥了范祥非礼制的请求。
皇祐元年七月十七日(1049年8月18日),陈执中推荐殿中丞、集贤校理李中师担任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八月二日(9月1日),陈执中因水灾被言官弹劾,被罢免为兵部尚书、知陈州(今河南周口)。
皇祐四年三月七日(1052年4月8日),陈执中担任集庆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皇祐五年闰七月五日(1053年8月21日),陈执中被召为吏部尚书、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十月十七日(11月29日),宋仁宗按陈执中奏议,将税收不到七万贯的场物全部罢掉。
皇祐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054年2月6日),辽朝使者请求观看庙乐,陈执中反对。
晚节不保
至和元年正月二十日(1054年3月2日),陈执中用不合礼制的方式阅读温成皇后的哀册。 九月一日(10月4日),沈康向陈执中求官,并以王安石资历浅却得在京差遣为援引,但陈执中则指明王安石是因辞让诏试国家在差遣上给予优待而已,并直言沈康的无耻。
至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055年1月24日),赵抃上疏弹劾陈执中家中女奴迎儿无故惨死,请求查验,陈执中也被下狱,孙抃、赵抃以及范镇等因此事展开了论争。
至和二年正月二十一日(1055年2月20日),陈执中推荐周豫为馆阁校勘。二月五日(3月5日),崔峄认为陈执中家女奴是因陈执中捶挞致死,而非其妾张氏。二月十二日(3月12日),赵抃弹劾陈执中,请废制狱。同月,赵抃、孙抃以及范镇因陈执中而再度引起论争。三月二十三日(4月22日),范镇上疏仁宗是否罢黜陈执中,请求快速做出决定。四月二十二日(5月21日),陈执中复入中书视事。 四月二十八日(5月27日),赵抃再次弹劾陈执中。 五月二十一日(6月18日),孙抃再次弹劾陈执中迎儿一案。 六月一日(6月28日),赵抃再次弹劾陈执中。六月二日(6月29日),欧阳修弹劾陈执中。六月十一日(7月8日),陈执中被罢为镇海(今浙江宁波)节度使。 七月三日(7月29日),赵抃弹劾王拱辰包庇陈执中女婿李章
嘉祐元年六月九日(1056年7月23日),陈执中改任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知亳州(今安徽亳州),陈执中以疾病推辞。
嘉祐四年正月十四日(1059年2月28日),陈执中请求致仕,宋仁宗不同意,徙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又徙曹州(今山东菏泽),都不前去赴任。过汴京,以疾赐告,宋仁宗赐茗药给他治病。 二月二日(3月18日),陈执中就第拜司徒、岐国公致仕。
嘉祐四年四月十九日(1059年6月2日),陈执中去世,追赠太师、兼侍中,仁宗临其第祭奠。同月,韩维、孙抃、杨南仲因陈执中谥号展开争论。最终谥号为“恭”,仁宗亲篆“褒忠”之碑。
-
历史上宋仁宗赵祯有多少子嗣?他无子真的是阴谋吗? 2024-03-27
-
宋江是怎么称呼鲁智深的?他在梁山的地位有多高 2024-01-07
-
岳飞手下的两大爱将,分别什么结局? 2024-04-08
-
宋太宗为何能继承宋太祖的皇位?宋太宗继位合法吗? 2023-12-29
-
在教育思想、理学思想等方面,张轼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2024-07-18
-
茂德帝姬受尽宠爱,为什么还会被宋徽宗送给金人?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