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攻打蜀汉
- 中文名: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 别 名:仲达
- 国 籍:三国曹魏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
- 出生日期:公元179年
- 逝世日期:公元251年
-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 屯田水利,灭公孙渊
- 官 职:太尉、太傅
- 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
- 庙 号:高祖
- 封 爵:舞阳侯
- 享 年:73岁
- 葬 处:首阳山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对在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进攻蜀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三国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对死对头,两人相斗,各有胜负。然而,奇怪的是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终于失去了一个可以与自己匹敌的死对头,按常理来说,司马懿应该趁机伐蜀才对,但是司马懿却终生不再攻蜀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一二。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撤军。在撤军途中,杨仪和魏延因为争权而内讧,杨仪杀死魏延。此时,司马懿想趁机攻蜀,但是魏明帝曹叡不准,也就此作罢。当时,魏明帝之所以在这样的大好时机的情况下,不准许司马懿伐蜀,就是担心司马懿就此做大,这是老曹家一直从曹丕开始就执行的基本策略,不得不用司马懿,又不得不防司马懿的矛盾心理。从此之后,司马懿知道了一切,也再不言伐蜀,其终生不再攻蜀国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是牛仔很忙,没有时间。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被迫班师回朝。不久之后,辽东的公孙度反叛,司马懿就带兵去平叛。随后,魏明帝曹叡去世,吴国的孙权趁机五路大军伐魏,司马懿又要南下抵御吴国的进攻。可以说,此时的司马懿是魏国的救火员,哪里需要去哪里,根本没有时间去进攻蜀国。
二是老曹家一直都在防范司马懿,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虽然司马懿被老曹家委以重任,但从曹丕开始,无一不对司马懿严加防范,多让司马懿管理内政,一般不会允许他带领打仗的。只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又不得不用司马懿这个狠人,让他挂帅出征。再加上,老曹家的皇帝比较短命,新皇帝登基,一般要维稳,没有想着要主动进攻,因此司马懿是甭想着主动进攻蜀国,只能被动防御。
三是唇亡齿寒,傻子才会去伐蜀。曹魏争权的的皇帝都是短命鬼,曹丕、曹叡都是如此,而司马懿作为重臣,成为了托孤之臣,他主要工作是辅佐新主,不是伐蜀。同时老曹家以及夏侯家对司马懿防范有加,争权夺利,想要置司马懿于死敌。所谓唇亡齿寒,一旦蜀国和吴国都灭亡了,司马懿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就会成为曹魏政权的弃儿,甚至是“兔死狗烹”。司马懿才不会去干这傻事,他要暗中积蓄力量,进行反击。
四是司马懿老了,不想再伐蜀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曹爽一干老曹家的势力,架空了曹魏,权倾朝野。但是此时,司马懿已经71岁高龄,司马懿老了,有病了,已经不想着再伐蜀了,伐蜀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们。不久之后,公元251年,73岁的司马懿因病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总之,在诸葛亮死后,不是司马懿不想伐蜀,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不能伐蜀。各位,你们认为呢?
-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2024-05-09
-
三国时期马岱与魏延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2024-06-16
-
诸葛亮军事能力很弱吗 刘备为什么不让诸葛亮掌兵 2024-05-26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什么会差点被张飞关羽杀掉? 2024-01-30
-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与曹操三人,都收养了哪些义子? 2024-07-02
-
李严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会被贬?发生了什么? 2024-06-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