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姓名:刘弘基(582年~650年)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雍州池阳
- 出生日期:582年
- 逝世日期:650年
- 职业:辅国大将军
- 主要成就:平定长安,图像凌烟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封 爵:任国公→夔国公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刘弘基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渊起兵初期屡败隋军,首先攻下长安,为唐朝立足关中打下坚实基础。之后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那刘弘基是如何为唐朝效力的呢
一,投靠李渊
刘弘基是河州刺史刘升之子,自小就放荡不羁,喜欢结交侠士。他年长时因为父亲的功绩得以担任右勋侍。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调集大军征讨高句丽,他随军出征。因为家里贫穷,他迟迟未能置办好装备,因此行进迟缓。刘弘基到达汾阴,预计自己已经错过预定日期,要被斩首,于是便和同行的战友私自宰杀耕牛,然后到官府投案自首。官府因此逮捕刘弘基等人,将其关进监狱。一年后刘弘基逃过被处死的命运,被判赔偿耕牛的损失就行。
二,进军长安
刘弘基逃往太原,同李渊及其子李世民结交。他认为李世民为当世豪杰,以后一定能干成大事,于是倾尽全力地为李世民效力。李世民也对他十分信任,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想要起兵反隋,便派刘弘基秘密招募士卒,准备起义。王威、高君雅担心李渊叛隋,便想要除掉李渊。李渊因此设下鸿门宴,邀请王威、高君雅前来,派刘弘基与长孙顺德将二人斩杀。随后李渊在晋阳起兵,向南攻取长安。
刘弘基随李世民南征,先攻克西河,后又进攻贾胡堡,大败隋将宋老生。随后义军逼近霍邑,再次大败隋军,宋老生败走,刘弘基乘胜将其杀死,得以升任右光禄大夫。
刘弘基率义军渡过黄河,攻下冯翊,担任渭北道大使。随后他又率军攻克扶风,逼近长安。隋将卫文升抵御义军,也被他击败。李渊见刘弘基最先率军抵达长安,又重挫隋军,因此非常高兴,予以重赏。随后刘弘基身先士卒,率义军攻克长安。
三,东征西讨
薛举派兵东进长安,到达扶风。刘弘基因此随李世民在扶风大败秦军,阻止了薛举的扩张,战后他因功获封右领都督、河间郡公。不久他随李世民进攻洛阳,大败王世充部将段达。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封刘弘基右骁卫大将军。不久刘弘基随李世民讨伐薛举,双方在浅水原大战。当时李世民病重,由刘文静主持军务,刘文静轻敌,结果唐军惨败,刘弘基被俘。稍后李世民又率军讨伐薛仁杲(薛举子),双方爆发第二次浅水原之战。结果唐军获胜,薛仁杲被杀,刘弘基得以重归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派宋金刚南侵,攻克晋阳。李渊急忙派刘弘基驻守晋州,抵御汉军。不久宋金刚又大败唐军,使得唐军人心惶惶。汉军因此乘胜追击,攻克晋州,刘弘基只得弃城而逃。李渊于是对刘弘基好言安抚,让他随李世民出征,抵御汉军。
唐军驻扎在柏壁,与汉军对峙。李世民坚守不战,派刘弘基进攻西河,以切断汉军归路。由于汉军骁勇善战,他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武德三年(620年),宋金刚粮尽退兵,刘弘基于是率军追击,大败汉军,战后因功获封任国公。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在河北称王,起兵反唐。刘弘基因此率军击败刘黑闼,获封秉钺将军。东突厥入侵唐朝,他因此率军前往幽州,在东起子午岭,西到临泾的地方修筑堡垒,防御突厥。
四,辅佐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大唐皇帝,对刘弘基更加信任。贞观元年(627年),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与监门将军长孙安业谋反,被李世民诛杀。刘弘基因为与李孝常、长孙安业亲近,被贬为庶民。不久李世民想起刘弘基对大唐有功,于是恢复他的封爵,让他担任易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讨伐高句丽,任命刘弘基为前军大总管。他随军出征,在驻骅山力战高句丽,为唐军胜利立下大功,因此获得李世民称赞。永徽元年(650年),刘弘基病逝。
总的来说刘弘基是唐朝名将,为唐朝建立与一统天下立下大功,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愧为大唐名臣。
-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2024-05-01
-
武则天狠心起来亲人都不放过,狄仁杰为何能善终? 2024-01-17
-
唐高祖李渊一生生育了多少子嗣?结局如何? 2024-03-19
-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太子李建成的两个宠妃的 2024-03-29
-
县令羞辱穷小子,李世民直接把穷小子提拔成宰相 2024-03-06
-
古代宰相那么多 宰相房玄龄的评价为什么是最高的 2024-01-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