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本名:唐俭
- 别称:莒国公
- 字号:茂约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并州晋阳
- 出生时间:579年
- 去世时间:656年
-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昭陵
- 官职: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 爵位:莒国公
- 谥号:襄
-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俭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晋阳起兵中立有大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大功。但唐俭在出使东突厥时,差点被李靖与张公谨害死。那唐俭为何差点死在东突厥呢
一,鼓动反隋
唐俭为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为人放浪不羁,做事也不循规蹈矩,但是十分孝顺,被人称为孝子。唐俭因为父亲与李渊交好,便与其子李世民关系密切。唐俭劝李世民说:“天下大乱,唐公可以取代隋朝,成就大业。”李世民便把此事告诉李渊,李渊因此召唐俭商议大事。
唐俭对李渊说:“唐公有帝王之相,又天下归心。如果举起义旗,招纳英雄豪杰,向北安抚突厥,向东夺取燕赵,然后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夺取关中,那天下就是唐公的了。希望唐公不拘一格,顺应民意,成就汤武帝业。”
李渊回答说:“汤武帝业,并非我所期望。现在天下大乱,对私只想保全自己,对公希望拯救百姓。希望你谨言慎行,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封唐俭为记室参军。稍后唐俭随李世民攻克长安,因功获封晋昌郡公。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封唐俭为中书侍郎。
二,被俘不屈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派宋金刚伐唐。汉军一路进展顺利,连克晋阳等地,逼近河东。李渊派李孝基、独孤怀恩等人抵御宋金刚,结果唐军惨败,李孝基、独孤怀恩等人被俘。恰好唐俭出使李孝基军营,也被俘虏。独孤怀恩部下元君实也被汉军俘虏,便向唐俭告发,独孤怀恩想要谋反,背叛大唐。
不久独孤怀恩离开汉军大营,返回唐朝,驻守蒲州。元君实便对唐俭说:“独孤怀恩大难不死,恐怕有王者之气。”唐俭害怕独孤怀恩谋反,于是派亲信刘世让逃出汉营,向李渊告发独孤怀恩。李渊前往河东视察,遇上刘世让,得知独孤怀恩谋反,于是派人抓捕独孤怀恩,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大败宋金刚,乘胜追击,一路追至太原。刘武周畏惧逃走,唐俭于是封存府库,收集兵甲,迎李世民入城。李渊因为唐俭被俘不屈,忠心耿耿,对他大为赞赏,封其为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莒国公。
三,出使突厥
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唐书·李靖传)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派唐俭出使东突厥。唐俭拜见颉利可汗,成功说服他把隋朝萧皇后及其孙杨政道交给唐朝。李世民对唐俭说:“你认为大唐可以收服颉利可汗吗?”唐俭回答说:“凭我大唐的赫赫国威,这是有可能的。”
李世民大喜,于是一方面派李靖讨伐东突厥,另一方面派唐俭招降颉利可汗。唐俭来到东突厥,成功劝说颉利可汗归附大唐。颉利可汗因此放松警惕,不再提防唐军。李靖却趁机突袭东突厥,大败颉利可汗,唐俭则侥幸逃出。
四,劝谏太宗
唐俭随李世民到洛阳打猎,一群野猪从林中出来。李世民搭弓拉箭,射杀四名野猪。有一只凶猛的野猪扑向李世民,唐俭于是跳下马来,同野猪搏斗。李世民则抽出宝剑,砍死野猪,笑着对他说:“爱卿难道没见过朕上阵杀敌吗,为什么那么担心我?”唐俭回答说:“汉高祖以马上得天下,但不以马上治天下。陛下以英明神武一统天下,又怎么能在一只野猪身上施展雄威。”
李世民听了,很高兴的采纳,不再打猎。然后封唐俭为光禄大夫,又把女儿豫章公主嫁给他儿子唐善识。唐俭为人奢侈,经常与亲戚好友大摆宴席,导致政务积压。结果唐俭遭到御史弹劾,但被李世民赦免。显庆元年(656年),唐俭病逝。
总的来说唐俭是唐朝名臣,为晋阳起兵,挫败独孤怀恩的密谋立下大功。在唐俭出使东突厥时,李靖与张公谨为了大唐的长远考虑,不错过消灭东突厥的时机,只得牺牲唐俭,以灭东突厥。幸亏唐俭机警,逃过一劫,没有成为唐朝的郦食其。
-
唐玄宗盛宠杨贵妃!为何杨贵妃不孕育子嗣? 2024-03-09
-
李世民什么样的女人娶不到 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 2024-06-10
-
杜伏威是什么地位?李渊为什么要逼死他 2024-02-08
-
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为皇后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2024-07-24
-
李世民的托孤大臣是谁?结果差点葬送掉李家江山 2024-01-12
-
李世民既然得位不正 李世民的评价为何还那么高 2024-06-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