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是怎么死的?污蔑皇帝惹怒圣上不得善终
刘琰是怎么死的?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的好不作死就不会死,这虽然是一个近现代的网络流行语,但是同样适用于古代的故是之上。历史上有很多的大臣以为感觉自己功劳甚高,于是对谁都充满着一种蔑视的感觉,他的这种行为对于其他的百官来说,要么弹劾他要么不与其为伍,但是在皇帝的眼里那可就是一种杀头之祸。
刘琰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早起的他为蜀国立下过一些功劳,但是他却刚愎自用以身居高官之位对他人尽数嘲讽,乃至最后对皇帝也加以污蔑,虽然说我们印象中的阿斗是一个无能的一个君王,但是君王终究有君王的威严,他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触碰到了阿斗的底线,因此刘琰最终被杀。一、刘琰身受厚待却枉顾恩赐
1、蜀国对刘琰有着礼待之恩
刘琰本事豫州鲁国人,刘备在豫州期间见其与自己同姓,将其收于自己的麾下,由于此人谈吐不凡、做事风格有君子之风因此受到了刘备的喜爱,经常和刘备参与各种宾客的宴请。在公元214年,刘备攻下益州后让刘琰担任了固陵郡太守。当时这个职位并应该是属于其他功劳更高之人的,但是却让刘琰获得,可见刘备对刘琰的喜爱,甚至是包庇。
公元223年,刘备娶世,后主刘禅继位,改年为建兴。由于刘琰一直跟随刘备到处征战沙场,因此在蜀国当中刘琰算是一个有着大功劳的老臣。即便在刘备去世以后,刘禅还是对这位老臣给与了极高的礼遇,不仅封其为都乡侯,还让其兼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可以说在官位制度上来讲他已经成为了继诸葛亮、李严之后的第三大人物了,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飘起来了。2、刘琰不仅争功还贬低他人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进攻魏国,但最终因粮草供给不及时因此只能退回汉中,李严是当时负责押运粮草的官员,他见大军已经开始回退便知事情不妙,开始使用各种办法逃脱责任,在回朝之后诸葛亮和刘琰等数人开始上书恳请罢免李严,而为首的人则是刘琰。
刘琰在刘禅封赐之后,便面上看其地位增高了,但实际上他的权利却被减少了。他不再参与蜀国的政事,而是开始带领着一千兵马东跑西奔,以及依附提倡诸葛亮的建议。在享受上他都堪比刘禅,在衣食住行方面几乎都可以说是奢靡的状态,府上的婢女足足有几十个,而且各个都是能歌善舞之人,可谓是极致的享受了。
刘琰不仅奢靡他还喜欢斥责他人,虽然他并无实权,但是他总是以自己伟绩颇高的身份对其他大臣吆五喝六的。大臣们虽然不喜与他,却又不敢与其正面互怼,因此只能隐忍作罢。二、虚位文臣对实位军臣出言不逊
1、刘琰与魏征发生了激烈争吵
东汉时期的时候,武者的地位是十分地下的,人们都将从事与兵者的武人为耻,因此出于这种原因和自己的地位刘琰总是对刚掌握军权的魏延吹嘘自己。表明自己曾为先帝建功立业的伟绩和吃苦的日子,并嘲讽魏延现在的样子。
在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魏延是一个心气极大的主。他除了诸葛亮谁都不服,本身脾气就比较火爆,又遇到刘琰在他头上动土,语言十分尖锐,这一下子就将魏延的脾气引爆了。两人从私下的小争吵逐渐愈演愈烈形成了朝堂上公然吵架,因此诸葛亮在知道之后立即开展了和解的事情,虽然说是和解但是诸葛亮还是首先责备了刘琰,而且使用的言词也十分凶狠。2、面对诸葛亮的呵斥他只能书信道歉
要知道现在的刘琰毕竟只是一个空有官位的人,而为证才是真正为国效力的大将,在花瓶和战将之间谁更有用不用一诸葛亮的智商,以普通人都知道该怎么决择。在诸葛亮呵斥之后刘琰赶紧写下一封道歉书希望诸葛亮原谅:"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来,纷纭之论,殆将倾覆。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间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虽必克己责躬,改过投死,以誓神灵,无所用命,则靡寄颜。"
其意思就是他知道自己有很多陋习,而且实力也不行,经常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因此行为和言语上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以至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希望饶恕我的过错,以后定会鞠躬尽瘁,改头换面。诸葛亮听闻后,也不再责怪刘琰让其官位不动遣送回成都。从此以后刘琰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因此也变得神情恍惚,疑神疑鬼。三、在我们印象当中的阿斗
在我们印象当中的阿斗一直都是一个无用之人,他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昏庸的君主,但是他还有比较孝顺的一面。要知道刘备曾经有好几个媳妇,在刘备入蜀地之后,孙权将其孙夫人接走,因此刘备去了吴懿的妹妹为妻,这个时候的吴氏已经是第二次嫁人了。刘备对她也算十分的好,但是刘备并未能与其白头偕老,在公元233年刘备去世以后,吴皇后便又变成了一个人的样子。
长期一个人生活,让吴皇后感觉无聊至极,因此总是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由于刘禅经历过四位母亲的抚养,而吴皇后是对其最好,陪伴其时间最长的,因此看到吴皇后这个样子刘禅的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因此刘禅想了很多办法去勾起吴皇后对生活的热爱,但是都起效甚微。
最终刘禅发现一个好办法,既然没办法让其出去,那就让人进来,因此他吩咐每逢春节的时候,官员的妻子挨个进宫拜见,没事陪吴皇后一起聊天,玩耍一番。这个办法果然十分有效,让吴皇后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兴趣,刘禅自身也感到了无比的高兴。四、污蔑皇帝夺其妻终被问斩
1、太后喜爱与其叙述多日回家竟遭毒打
公元234年,刘琰的妻子按照惯例进入宫中陪伴吴皇后聊天。由于在拜年的过程当中,吴皇后对其颇有好感,因此便留她下来。在傍晚的时候刘琰发现别人的妻子都回家了,唯独自己的妻子没有回家,内心十分着急,但是夜色已深只好第二日前往询问。他被告知,因吴皇后对其妻子很有好感,因此将其留在宫中叙叙家常,听到宫人这么说他才放心下来。
要是说叙家常,说上个三五天也就够了,可是偏偏这一聊聊了一月。由于自己的妻子胡氏十分貌美,而吴皇后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他们之间定不会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再加上他知道刘禅十分好色,将几个观点联系到一起,他总结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他被绿了,这可让其火冒三丈。
胡氏回家之后本以为会迎来丈夫的拥抱,体谅她这一个月在宫中谨言慎行的生活,但是没曾想到的是不仅没有温柔的言语,迎接的却是凶狠的毒打。由于君臣有别,刘琰也不好直接询问刘禅,因此起初刘琰询问自己的妻子是否与刘禅有染,胡氏一口否决而且态度十分强硬。刘琰感觉到这种语气后,更加认为是妻子出轨,因此气不打一处来,将自己的妻子扔给亲兵进行毒打。
2、诽谤皇帝令刘琰头颈分离
常人几十鞭就劈开肉绽,胡氏被打了足足五百鞭。这时的刘琰还是不解气,用脚狠狠的踩在了妻子的脸上,然后将其赶到府外。胡氏认为自己只是陪皇后多聊了些日子,并无过错,遇到这种做法实属难忍,于是将刘琰告上了官府。官府下令"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告诉刘琰亲兵不是用来殴打妻子的,脸也不是鞋子用来踩得,告诉刘琰的做法实为不妥。
如果只是刘琰殴打妻子,那么在当时女性地位低的社会,也无非是对刘琰批评一番,但是这又涉及了诽谤皇上,因此在事情传入刘禅的耳中的时候,刘禅十分大怒。一来说其妻子本是因为太后喜爱而在宫中多留几日,对于皇家来说是有功之臣,这样对待有功之臣是一种大罪。二来说诽谤皇帝,本身就是杀头的大罪,在两种原因下,刘禅下令将刘琰在弃市杀头,以正国法,菜市场口暴尸三日。
在功过相抵的观点上来说,刘琰毕竟跟随刘备几十年,应该绕其一命削去官爵即可,不应该这样就被杀掉,况且诸葛亮当时也在成都,应该与诸葛亮商议一番之后再进行决定的,这种直接格杀的方法实属武断。陈寿认为他确实该死,他曾写道"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此话意味刘琰不知道审时度势,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贸然诬陷圣上,影响刘禅的名誉,因此其死的原因也纯属于自己作的。刘禅也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悲剧,于是将春节进宫陪伴太后的礼节彻底取消。结语:
通过刘琰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一定不要居功自傲,要知道同是为蜀国效力,其地位和身份应该讲究一致,虽然说官位上有所差距,但是要知道并非老臣功劳就一定比新臣高,一浪更比一浪强的道理这是大家应该了解的。
另外一点则是,不要去盲目的怀疑和猜测,只有找到真凭实据的时候再进行评判,瞎怀疑伤害的只能是别人和自己,尤其是在这种官位、权利比自己大的人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种极为不正确的思想。
-
乱世悲歌:才女蔡文姬最终成曹操炫耀花瓶 2023-12-09
-
历史上的夏侯惇实力一般,曹操为何还重用他? 2023-12-24
-
蜀汉后主刘禅一共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他们的结局怎么样? 2023-12-29
-
三国最强的单挑王是谁?无一败绩! 2023-12-31
-
《三国志》中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3-12-13
-
三国时期的武将张绣为什么叫北地枪王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