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对朱元璋没有接手元朝的土地是因为没能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覆灭了元朝,开创了大明王朝,在当时的人看来算是“民族英雄”从大元手中解放了汉人,话说这在大元的天下中人是分种类的,而汉人几乎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那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何不彻底覆灭元朝呢?元朝打下的大片江山,朱元璋顺手接过来不就能白得这大好河山了。
一、朱元璋不是主动放弃
朱元璋虽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是还没有实力彻底接手元朝当时打下来的疆土。
元朝的实力在整个世界都是顶尖的,我想如果不是某条河的阻碍,整个欧洲打下来也不再话下。而打下的土地元朝皇帝将它们分给自己的儿子们,建立了公国。朱元璋从一个和尚最后做上了皇帝,肯定也是有野心的人也想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奈何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也没有在想着能把元朝的整片土地给收回来了。
就实力上来看朱元璋还有当时的各方势力在推翻元朝后,兵力也不是很多,元朝被推翻后,还有各方势力争权斗狠,朱元璋也没有兵力再去和已经退让的蒙古人争那些土地了。
二、思想观念
我们都知道元朝之前是宋,宋朝虽说经济繁荣,但是宋朝老祖赵匡胤很怕士兵造反,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完美的让这个宋朝成为了军事垫底国,后来辽、金等等少数民族的政权没一个能够打过的,宋朝就是个大哥范的小弟,元朝后来统一后的地盘是宋朝远远不能比的。任何国家和元朝比地盘,那都是菜鸟,而就汉人来说,如果有一天能翻身,只要得到自己原来的土地就好了。
很久很久汉人就以长城为界限,划定界限,只要少数民族不越界,汉人也很少去触及,北方的地区。
朱元璋也是,只要能管好自己打下的“江山”就好,也没想着彻底把蒙古人赶的无家可归,当年汉武帝直接把匈奴赶走直接连亚洲都不敢待了,直接跑到欧洲发展了。
但是朱元璋不是汉武帝,他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他可能认为只要能把原来的土地给守住,就万事大吉了。
三、坐江山
朱元璋的天下是自己也点点打下来的,百姓经过元朝的压迫,接踵而来的战乱,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也没心思想着彻底把元人给灭掉。
朱元璋也知道战乱的影响很大,也没有能力在去组织军队向北继续进发了,现在他朱元璋要做的就是把手中能攥着的江山守住,而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四、败退的元军
元朝从中原地区撤出去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地——大漠。大漠就是适合游牧民族生活,如果中原人来了很有可能还不适应,所以说首先北伐元朝残部,不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再者说,人家元朝是马背上得天下,汉人骑马虽然有,而且也有骑兵,但是马术肯定不如元人精湛,这就是人不合,先不说天合不合,这地利和人你都不合,胜算肯定没有多少。
总评:每一个帝王都是极具野心的,所以都想称霸天下,而真正的能称霸天下的一定是有实力的,朱元璋虽然有实力推翻元朝,但是没有实力接手元朝人打下来的整个地盘,所以说不是朱元璋主动放弃,而是被主动,不得不放弃完全接手元朝地盘的这个想法。
-
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揭秘徐寿辉麾下的五大猛将 2024-01-23
-
成吉思汗组建的怯薛军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2024-04-07
-
耶律楚材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6-05
-
元朝明相耶律楚材,虽是“三姓家奴”却功德无量! 2024-02-27
-
乱世枭雄陈友谅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后代结局怎么样? 2023-12-17
-
陈友谅输给朱元璋的原因,刘伯温用两个字概括 2024-03-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