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张亮(?~646年)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郑州荥阳(今河南惠济)
- 逝世日期:646年4月17日
- 职 业:大臣
-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位担任行军大总管,远征高句丽
- 官 职: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刑部尚书
- 爵 位:长平郡公→鄅国公→郧国公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张亮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玄武门事变前积极支持李世民,因此遭到李元吉诬陷,被逮捕入狱。但张亮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什么也没有交代,使得李世民对他更加看重。但李世民即位后却将张亮杀死,这是为什么呢
一,投靠李密
张亮出身贫寒,早年以种地为生,但是为人洒脱,有很大的志向。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声势浩大,势力扩展到荥阳一带。张亮前往投靠李密,但是一直未获重用。后来瓦岗军中有人谋反,张亮将此事告诉李密。李密这才把张亮当做心腹,让他担任骠骑将军,在徐世(ji)帐下效力。
二,投靠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徐世想要投靠唐朝,张亮对此极为赞同,因此获封郑州刺史。王世充率军攻打郑州,张亮寡不敌众,只得逃到深山老林躲避。房玄龄、徐世认为张亮很有才能,便把他推荐给李世民,他因此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李世民对张亮十分重视,于是渐渐把他视为心腹。
李世民与哥哥太子李建成不和,二人明争暗斗。李世民认为洛阳之地十分重要,一旦自己与李建成争斗失利,可以退守洛阳。张亮因此前往洛阳,暗中拉拢山东各地的英雄豪杰,作为秦王的外援。齐王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李渊因此将张亮逮捕下狱。张亮对李世民十分忠诚,受尽严刑拷打却什么也没有交代。李渊只得下令释放张亮,让他继续回洛阳任职。
三,效力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夺取唐朝大权。随后李世民封张亮为怀州总管、长平郡公。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封张亮为御史大夫、光禄卿、鄅国公,随后又让他历任豳、夏、鄜三州都督,对他不断提拔重用。张亮每到一处任职,就悄悄派人调查当地官员士绅好坏,派人揭发坏人恶事,打压豪强而救助贫苦百姓,因此获得很多人的称赞。
张亮表面敦厚而内心诡诈,抛弃原配妻子,娶了李氏。李氏行为放荡,骄横又妒忌,张亮因此对她是又爱又怕。李氏与一位擅长歌舞的少年私通,还收少年为张亮的养子,赐名慎几。张亮的儿子张慎微对父亲收养慎几不满,多次劝谏张亮,但张亮始终没有听从。李氏喜欢旁门左道,经常聚集巫师实行巫术,又干预政务,张亮的名声因此渐渐变差。
贞观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为贪污遭到降职,因此对李世民产生怨恨,于是鼓动张亮跟他一起谋反。张亮将此事秘密告知李世民,但李世民认为证据不足,就没有追究。不久侯君集因为谋反被杀,李世民于是重赏张亮,让他担任刑部尚书,参与朝政。
四,蒙冤被杀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想要讨伐高句丽,张亮对此表示反对。但李世民执意讨伐高句丽,张亮于是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随他出征。张亮率水军突袭沙卑城,将其攻克,随后进逼建安。高句丽对唐军发动袭击,当时唐军营垒还没建好,士兵也大多出去砍柴,因此众将十分惊慌。张亮不知所措,于是坐在大营中直视前方,一言不发。众将以为张亮临危不惧,于是信心大增,击溃了敌军。
张亮迷信算命,因此对术士十分信任。张亮在相州担任都督时,就问术士程公颖说:“人们说相州风水好,不过几年必有王者从这里兴起,你认为如何?”程公颖知道张亮胸怀大志,便说他以后贵不可言。张亮与术士公孙常交好,便问他说:“我听说有谶语称弓长之人当为君主,但我不愿听见这样的话。”公孙常于是称谶语说的就是张亮,张亮因此很高兴。
贞观二十年(646年),常德玄告发张亮谋反,还说他有500个义子。李世民派人审查此事,程公颖与公孙常因此招供有此事。张亮辩解说:“这两个人是怕死所以才诬陷我,我为大唐立过大功,希望陛下宽恕我。”李世民询问群臣说:“张亮收养五百义子,是要干什么,正是要谋反。”然后让群臣商议处置张亮,多数人都主张将其处死,只有将作少匠李道裕反对,认为证据不充分,张亮无罪。李世民盛怒之下,处死张亮,但后来认为李道裕说的对,因此非常后悔错杀张亮。
总的来说张亮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经受住了严刑拷打,是一位忠臣。但他抛弃发妻,宠信李氏,迷信方术,多收养子,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却引起李世民的猜忌,最终被处死,死得有些冤枉。
-
窦怀贞:唐朝高官娶六旬老太,最后下场惨不忍睹 2024-01-02
-
以一人之力平定一个小国,安兴贵是如何做到的? 2024-07-03
-
位居凌烟阁的开国功臣侯君集,为何最后被推上刑场? 2023-12-10
-
如果李林甫没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真相是什么 2024-07-21
-
历史上有两位被架空的开国皇帝 最后都成为继位者手中的傀儡 2024-06-30
-
李倓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7-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