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一:匈奴国历史简史
匈奴(Hun),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末为汉所败,西迁。南匈奴附汉,东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夏、北凉等政权。匈奴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骑兵擅长使用长矛和弓箭作战。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室韦。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桀无道,汤放逐之鸣条,一年而死。其子薰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迁徙,秦时族人渐众,中原谓之匈奴。”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苗裔,曰淳维。具体的说,是这样的: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就是桀,亡国以后,他的儿子獯粥娶了他老爸桀的几个妃子,然后带着她们和一些人往北方逃跑,随畜而迁徙。那时就称他们这些逃亡的夏朝后人和桀的儿子为“獯粥”,也称“荤粥”、“淳维”,其实指的就是桀的儿子和他带往北方的那些人。后来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之后,就行成了独立的民族——匈奴。《山海经•大荒北经》也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到了后来内迁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
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下了匈奴情况的一些记载。
现代中文书籍有时也把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过去匈人曾被一些学者认定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游牧民族“匈奴”,但现代学术界对此有很大争议,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入侵欧洲的匈人是匈奴的后代。
二、匈奴历史
1.起源
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2.早期匈奴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兰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兰,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3.兴起时期
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原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国力被汉军打击由盛转衰。
(1)冒顿单于继位
匈奴首领头曼单于,宠爱后妻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便想立幼子为下任单于,就设法杀害长子冒顿。他派冒顿到月氏(甘肃张掖)当质子,随后派兵疾袭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死冒顿,冒顿极有胆识,抢了月氏的战马,支身一人逃回,头曼没有口实杀掉冒顿,只得作罢,后冒顿知道真相后,即对父亲及后母产生报复之意。他先训练了一支军队,并要求当他响箭射向何处,部队即射向何处。他先后以其爱妾、其父的爱马为目标,将未射箭者处死。其后等时机成熟,即将响箭射向头曼单于,使其部队射死头曼单于,冒顿并发动政变,杀死后母及不服他的将军大臣,夺取了单于之位。
(2)崛起
冒顿单于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徒。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汉朝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汉初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汉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
4.汉匈大战时期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叫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
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4年派卫青等击败入侵的九万匈奴骑兵。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汉降将赵信劝匈奴把王庭迁徙到漠北,以避免受攻击,以地理的优势,以逸待劳击败汉军。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汉军共获俘七万多人,伊稚斜单于及左贤王带少数人逃走。
5.中衰时期
匈奴国的衰落时期从伊稚斜单于至呼韩邪单于,经历18任单于,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灭郅支单于为止。
(1)匈奴退居漠北及汉用兵西域
伊稚斜死后,子乌维立,乌维死,子詹师庐立,詹师庐死,季父呴犁湖立。在这十几年间,匈奴避居漠北休养生息。而汉朝因人力、物资损失很大,及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也暂时停止对匈奴的用兵。
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前87年,汉武帝死,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
汉昭帝时,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骑兵仍然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前73年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以索要公主(即西汉嫁给乌孙王的解优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汉朝组织五路大军十几万与乌孙联兵进攻匈奴。前71年再次联兵20几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
同年冬,匈奴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时丁零北攻,乌桓入东,乌孙击西,匈奴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为双方以争夺重点。双方反复激烈争夺车师之际,前60年,匈奴内部因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争夺权位发生冲突。日逐王降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汉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实力大减,己无力扰汉。
(2)内乱之始
匈奴因战争、天灾、领土及人口的减小,处境日益困宭,内部纷争开始激化。自伊稚斜单于后,匈奴单于更迭频繁。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其妻颛渠阏氏与其弟都隆奇合谋立右贤王屠耆堂为单于。他上任后,排除异己,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发生内讧,兵败自杀。他死后,匈奴开始争夺单于王位的内战。
(3)五单于争立
前58年,匈奴东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为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自杀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是为五单于争立时期。屠耆单于先后攻击乌籍、车犁,乌籍、车犁皆败走西北与呼揭合兵,呼揭、乌籍皆去单于称号,拥车犁为单于,为屠耆所败。呼韩邪乘机进攻,屠耆大败自杀,车犁也率部投降。
不久,呼韩邪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边。屠耆从弟休旬王也自立为闰振单于。前54年,闰振率军东击郅支,兵败被杀。郅支乘胜击破呼韩邪,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
6.平稳时期
(1)四境相安
前33年呼韩邪单于朝汉,提出愿婿汉以自亲,娶王昭君与汉修好。呼韩邪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此时双方相安无事,局势安定,国力得到恢复,人口增加。史称“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传》)
呼韩邪死后,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王莽专政为止。
(2)两汉之际
王莽建新朝后,把汉宣帝颁给呼韩邪单于的金质“匈奴单于玺”索回,另发给乌珠留单于“新匈奴单于章”,蓄意压低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单于”称号改为“恭奴善于”,后改为“降奴服于”;王莽企图用武力树立威信,分匈奴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以削弱匈奴的势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满,连年侵扰北方边塞。西域诸国先后沦入匈奴势力范围。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与匈奴通好,不断派遣使者前往赐财物,而单于骄倨益横,汉匈关系仍没有改善。东汉建武五年(29年),匈奴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后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
7.分裂时期
(1)南北匈奴分立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2)汉伐北匈奴及争夺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北匈奴从65年至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3)汉破北匈奴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明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遗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4)北匈奴西迁
在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在战争时,匈奴人还相信各种巫术。
匈奴还有饮血以为盟誓的风俗,盟约的仪式很严肃,既是一种盟誓,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匈奴语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有些则认为是东胡、蒙古语的混合。
匈奴可能本身就自有其语言系统,在本身发展期间可能不断吸收了其他种族的语言,并或浅或深地影响到其他民族的语言。在汉代,匈奴语为西北各种氏族中最为通用的语言,所以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至西域各国时,还带了堂邑氏故胡奴父照前去作为翻译。
中国北方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大语族并存的局面,是上古语言生态融合而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以匈奴之庞大,其语言和血缘必然混雑;说它是一个多血缘多语言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而要把两千年前的整个中国北方说成是单一的匈奴语或者突厥原语的世界,那就不仅违反了事实,而且也违反了人类语种逐步减少的历史。
-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开启 2023-12-10
-
后宫队伍最庞大的皇帝:一朝天子四万佳丽 2023-12-10
-
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开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 2023-12-10
-
苻坚淝水之战 史上最蹊跷的战败 2023-12-10
-
历史上夫人宋孝武帝真与堂妹有染? 2023-12-10
-
史上最惊艳的美女仪仗队:后赵暴君石虎麾下的女兵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