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交过手吗 两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 中文名: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 别 名:仲达
- 国 籍:三国曹魏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
- 出生日期:公元179年
- 逝世日期:公元251年
-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 屯田水利,灭公孙渊
- 官 职:太尉、太傅
- 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
- 庙 号:高祖
- 封 爵:舞阳侯
- 享 年:73岁
- 葬 处:首阳山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军事才能更强,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孟达同意了,诸葛亮虽然觉得孟达反复无常不可靠,也还是写信与孟达接触,结果孟达被申仪出卖,司马懿知道了这事他一边写信忽悠孟达,一边带兵八天赶路1200里把孟达灭了,第一次算是两个人隔空交手,司马懿赢了。
第二次曹休和司马懿伐吴
诸葛亮发起二伐在陈仓援吴,曹休大败,只剩司马懿,司马懿放弃孙权开始放眼西线。曹真从子午谷偷袭汉中,司马懿从荆州出兵,计划两路夹击灭蜀。不料行军时因大
雨被迫撤退。曹真撤退时,诸葛亮抓准时机派魏延打败郭淮,司马懿呢。根据郭冲五事记载:司马懿引兵20万到西城,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郭冲可是在西晋王爷的酒席上说的这事,当着司马懿后代的面胡编,司马懿黑史不纯粹找死吗?司马王爷不但没反驳还认可,虽然裴松之否认诸葛亮的空城计,但我以为这事儿八成就是真的。第二次交手,诸葛亮赢了。
第三次曹真曹休去世
司马懿接手雍凉二州的防御工作,诸葛亮开始四伐,司马懿信心满满地调兵遣将,准备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在祁山一举歼灭诸葛亮,结果诸葛亮用自己做诱饵,甲首三千以5万剩20万,推进魏境百余里,最终与长安仅仅隔空相对,可惜李严断粮,骗诸葛亮撤军,白白损失了四伐的战果。即便如此,退兵时诸葛亮还射杀了敌将张郃。第三次交手,很明显又是诸葛亮赢了,
第四次,诸葛亮五伐想抢夺渭水
结果出师不利,刚出汉中就被郭淮发觉逆击诸葛亮。诸葛亮无奈抢割上珪的麦子掰回一局,这时吴国的北伐大军诸葛瑾也被击退,孙权败走,诸葛亮独自扛下魏国的反扑,留在五丈原开始屯田与司马懿对峙,他想和司马懿决战,可司马懿坚守不出,司马懿的部下也嘲讽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司马懿眼看自己压不住,就写信给曹叡,说自己想出击,曹叡信就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他也知道司马懿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下旨让司马懿坚守不出,并派人持节宣纸。诸将见曹睿下旨,也就没人再敢说什么。姜维把这事儿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苟能制吾,岂能千里请战”?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看到蜀军后退,立刻前去追击。姜维用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要知道司马懿无论是打孙权,还是灭孟达,亦或是平公孙渊,都是千里奔袭,猛追猛打,可面对诸葛亮,他竟畏惧到了如此地步。其实诸葛亮四伐时司马懿也计划猛打,只是那一战硬生生被诸葛亮打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想必无需我再多说,他与司马懿谁强谁弱,也已经一目了然了。
-
向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在蜀汉是何待遇? 2024-06-03
-
曹丕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兄弟两人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2024-03-06
-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2024-07-14
-
历史上的刘禅到底有多厉害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2024-04-03
-
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抓之后 她们的下场是什么 2024-07-03
-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最后为何选择曹丕 2024-06-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