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作为蜀汉晚期的少数大将 魏延最后为何会被杀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对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为何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延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在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加上青年将领稀缺,魏延无疑成了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每每出征,都以魏延为先锋大将,但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自断臂膀,杀掉了魏延?
长相问题的魏延
魏延为救黄忠,杀掉了长沙太守韩玄,投降了刘备,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以后会谋反。魏延差点被杀掉,还好刘备及时劝阻。魏延无疑是无奈的,其实早在曹操攻打荆州,魏延就想投靠刘备,不料刘备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魏延只好去投靠长沙太守韩玄,所以说魏延很早就想投靠刘备了。诸葛亮这句话无疑对魏延形成了很大的打击,诸葛亮说这句话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卖主求荣毕竟不是什么好事,魏延的确杀了韩玄,诸葛亮担心不无道理。二是诸葛亮想起到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不杀魏延,但是也要做出一个姿态,让魏延以后老实点,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和刘备唱双簧,让刘备来当这个好人,收买魏延的心。这给了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为魏延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骄傲狂妄的魏延
一生不羁放荡爱自由,这大概是可以描写魏延,魏延本身能力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魏延本身太狂妄,目中无人。估计除了刘备和忌惮诸葛亮,其他的人没有他能看得上眼的。的确,魏延这个人确实有能力,汉中之战后,汉中需要一位将军去当太守,当时大臣的想法可能是张飞和马超其中的一个,因为关羽镇守荆州,赵云充当刘备的亲军,黄忠年龄又大了,所以只能是张飞或者马超。
但是结果出乎人的意料,刘备让魏延去当汉中太守,不得不说刘备看人的眼光毒辣,魏延经营汉中,滴水不漏,犹如铁桶一般,使魏军无法正面攻打,后来魏延死了好多年,蜀汉将领凭借着魏延留下的工事,魏军也丝毫没有办法,所以魏延能力很强。
能力强就有人嫉妒,但是魏延丝毫不收敛,有时候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也不愿意听,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诸葛亮比他还强,于是诸葛亮在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道密令,让杨仪和马岱联手杀了魏延,此时魏延如果尚有觉悟,还不至于死的那么快,可惜他见诸葛亮死了之后太过于膨胀,大叫谁敢杀他,结果马岱一刀要了他的性命。
陷入斗争的魏延
魏延的死,表面上看是诸葛亮觉得他会谋反,事实上,诸葛亮死后,魏延起兵真的是谋反吗?如果魏延是真的谋反,也情有可原,因为魏延身为蜀国大将,又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多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蜀国的兵力部署,粮草的位置,各个关卡的险要了如指掌,唯一对他有威胁的便是这群跟着诸葛亮北伐的姜维等人,魏延只要打败这些人,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魏延起兵并没有谋反,只是为了和杨仪争夺权力,这个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但是魏延只是想到了一方面,他想的是在军事上,蜀国的将领没有一个能对付他的了,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统兵作战,他魏延都是蜀国一等一的。他忘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诸葛亮对蜀汉的安排,很明显在政治斗争中,魏延还是年轻了一些,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北伐军的将领除了魏延统帅的一部分,其余的无不是诸葛亮的军队,而杨仪,姜维等人都是诸葛亮一个队伍的,魏平常过于骄傲,根本没有自己的一个圈子,而杨仪,姜维他们都是一个圈子的,所以当魏延单枪匹马的和杨仪对阵,虽然兵士众多,最终还是失败了。
纵观魏延的一生,是一部战功卓越的从军史。经营汉中,随诸葛亮七出祁山,从刘备刚在荆州拿下第一个地盘,到蜀汉元老丧失殆尽,魏延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由于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在诸葛亮死后拒不服从杨仪的命令,一怒之下烧掉退兵的栈道,最终被人杀掉,不的不说是蜀汉的一个悲剧,也是魏延的一个悲剧。总之,魏延被杀,跟他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军事上的强大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由于他的骄傲自大,在朝中关系很差,他的人生失败,莫过于此。
-
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最厉害的人是谁 2024-07-17
-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2024-05-23
-
俗话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3-08
-
关羽“大意”是荆州?不大意会丢掉荆州吗? 2024-03-02
-
作为被曹魏和蜀汉公认的良将魏延 为什么会提出如此荒唐的“子午谷奇谋” 2024-01-05
-
罗宪在蜀国最后时期为什么选择跟东吴血战到底? 2024-01-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